首页 > 2012年威海好人榜

刘昌仁:发挥余热乐奉献的么老党员

2014-11-04 编辑: 立勇

    刘昌仁,男,1934年9月出生,1953年8月参加工作,1954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94年10月退休。参加工作近六十年来,他始终怀着对党深厚的感情,凭着对新闻宣传报道工作的热爱和执着追求,整天穿梭于企业、学校和社区间,持之以恒从事业余新闻宣传报道工作,累计在市级以上新闻媒体发表稿件4000余篇、200余万字,以实际行动践诺“我要为党当一辈子宣传员,为人民当一辈子服务员”的誓言,先后被评为“新华社优秀通讯员”、“山东省模范老人”、“威海市模范老人”、 “威海市优秀离退休干部党员”、“威海市高区优秀共产党员”、 “山东省关心下一代先进个人”、“ 威海市第四届杰出(优秀)志愿者”、“ 山东省“学党史、增党性、当先锋”主题实践活动先进个人”。

    一、红心向党,时刻听从党呼唤。“从入党那天起,我就开始校对我的人生坐标,并把目标锁定在为党贡献一切、奉献一生上。”简单一句话,道出了刘老对党的拳拳之心。1948年,在组织关心下,刘昌仁走进了小学,三年完小毕业后,他被安排在里口乡任团总支书记,并于次年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入党后,刘昌仁浑身好像有使不完的劲,带领群众奋战在生产建设第一线,即使在身患严重胃溃疡的情况下,仍连续坚守岗位第一线,直到晕倒在工地现场。1953年,因工作需要,组织动员刘昌仁兼任“文登大众报”通讯员。刘昌仁虽然文化底子薄,而且对新闻报道一窍不通,但他还是毅然应承下来,从此,他身上又多了一个“头衔”——通讯员。在之后的几十年里,不管在什么岗位,只要组织安排的工作他他都不讲条件、不打折扣,始终把干好工作作为人生第一追求,直到退休后,他还主动担任原田村镇兼职通讯员。

    二、勤学苦干,全力当好宣传员。“搞新闻,就要腿勤、眼勤、嘴勤、脑勤、手勤”,刘昌仁如是说。但对于只有小学文化水平的刘昌仁来说,要想当一名合格通讯员谈何容易。一开始,他照葫芦画瓢摸索着写了一年多,但50多篇稿子一篇也没发表。可刘昌仁就是不气馁、不放弃,坚持经常利用早晚时间到学校找老师补习功课,并省吃俭用购买专业书籍,自费订阅20余种报刊,一有空就抱着书本“啃”。为了寻找新闻线索,他还经常利用工休间隙到处转、到处听、到处看,及时捕捉新闻线索,晚上回家后秉烛夜战,往往一写就是大半宿。在他的努力下,终于一篇《里口山青年突出队打成了一口岩石井》见诸报端,这篇“处女作”让刘昌仁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从此,一些有价值的新闻报道相继被各家新闻单位采用,刘昌仁也因此成了小有名气的新闻报道员,为宣传党的政策发挥的突出作用。

    三、愈老弥坚,老有所为成果显。由于长时间工作劳累,刘昌仁身体每况愈下,患上了胃溃疡、低血糖、冠心病、动脉硬化等多种疾病,常年打针吃药,身体消瘦的只剩皮包骨头,但他始终以一种强烈的责任感战斗的舆论宣传阵地,从不打退堂鼓。1987年,刘昌仁肾病发作,脸和腿都浮肿的很厉害,骑自行车都吃力,本该住院治疗,可他怕耽误写稿坚持不住院,以顽强的毅力完成并发表了《当代儒商展雄风》等十余篇稿件,并获得全国好新闻二等奖、省级一等奖,刘昌仁本人也多次被评为优秀通讯员,新华社老社长穆青还专门接见了他。

    1994年刘昌仁退休后,他照样整天穿梭于企业、学校和社区,全神专注于新闻和公益事业,积极宣传地方经济建设。2006年,刘昌仁忍着病痛,用了两个多月时间,整理出长达近万字的系列报道《中国乡镇之星——田村镇》,从8个侧面对田村镇进行了全面宣传报道,随后在省电台、中央电台上连续播出,引起强烈反响。近年来,刘昌仁深入企业一线,发表《光威集团新事多》、《矢志不渝勇攀登》等多篇宣传企业创新发展的优秀稿件,为驻地企业蓬勃发展注入了精神动力。刘昌仁说,我用手中的笔来反映发展新貌,是我作为一名老党员应该尽好的社会责任。

    四、痴心不改,发挥余热乐奉献。刘昌仁和老伴身体都不好,常年打针吃药,女儿下岗,女婿生病,家境并不宽裕,但他始终坚持不向组织伸手,并积极把爱心奉献给社会。汶川地震发生后,他向组织捐出一个月的工资作为特殊党费。玉树地震发生的第二天,他在医院里把刚收到的稿费捐给了灾区。同时,刘昌仁还动员老伴积极参加双拥工作,每年为驻地官兵缝制鞋垫逾百双,成了远近闻名的拥军模范和文明户。同时,刘昌仁还兼任田村小学校外辅导员、田村巾帼表演队和剪纸艺术队的联络员,经常活跃在街道、社区宣传讲解党的政策,到学校参加义务辅导,先后作为校外辅导员授课130余场,牵头组织老年业余文体活动200余次,为和谐建设付出了辛勤汗水。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刘昌仁说:“只要我的腿能跑的动,眼能看得见,手能拿起笔,我就要一直跑下去、拍下去、写下去,为繁荣党的新闻事业当一辈子小蜜蜂”。这不,十八大胜利召开后,刘昌仁又开始为了做好十八大宣讲工作忙活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