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 百姓获得感多了一箩筐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直通南海
2017-03-20 08:35:10    来源: 威海晚报
阳春三月,南海新区海边的游客又开始逐渐增多,沙滩上一家三口玩沙、拍照的幸福景象格外吸引眼球。

明珠河畔。

阳春三月,南海新区海边的游客又开始逐渐增多,沙滩上一家三口玩沙、拍照的幸福景象格外吸引眼球。“我就是本地人啊!”当记者问小姑娘来自何地时,她奶声奶气地说。

其实,小姑娘的家不是南海新区而是环翠区,但她的回答却让人感慨万千,在“全域城市化、市域一体化”的发展战略下,南海新区奋力冲刺在威海一体化布局南向发展轴和环海发展带融合点上,并向特色中小城市加速前进,新区生活水平日益接近主城区,居民幸福指数也水涨船高,让“大家都是威海人”这一观念在这里已经根深蒂固。

尤其是近年来,以稳步提升百姓幸福感和获得感为目标,南海新区坚持高点定位促发展,创新创业求突破,实现“城市功能、产业支撑、创新驱动、开放合作、生态保障”五大硬件要素与“理念规划、体制机制”两大体制保障有机结合,以一部简单的加法工作模式,释放出倍数叠加效应,描绘了一幅惠民富民、跨越发展的美丽图景。

威海晚报记者 宋伟 通讯员 刘昌勇

南海新港。

十年成城,荒滩上崛起现代滨海新城

时间回到2007年春天,那是南海新区拔地而起的开始,6000多人聚集在威海最南部,怀着“功成不必在我、建功必须有我”的心态,在这里开拓海洋经济新空间,打开出海大通道。

在新城建设过程中,有这样一个事迹广为流传:一位年轻的干部在工地上连续工作了6个月没有回家,他年仅3周岁的孩子想念爸爸,妈妈带着他来到工地上见爸爸一面,孩子一声稚嫩的“爸爸”,让他当场泪流满面,旁边的同事也不禁为之动容。

其实,干部们住工棚、打地铺,冒着严寒跳进冰水中进行测量,一年步行上万里被称为“铁脚板”……这样的事例数不胜数,正是因为他们的拼搏,才为新区开发奠定了基础。

然而,在荒滩上建城,如同作画,不仅需要拼搏实干的精神,更需要科学合理的规划。开发之初,南海新区领导班子就坚持以精致理念引领南海新区开发建设,坚持想清楚了再“动笔”。在发展模式上,确定以经济、社会、环境可持续协调发展为目标,引领城市建设集约式发展。在路径选择上,不以单纯经济增长来衡量城市发展,更加注重城市居民的幸福指数,不以单纯的工业发展来支撑城市基础,更加注重生态文明、城市服务功能的建设。

“运笔”时间长的结果就是,整个区域功能规划清晰,东部临港产业区、中部综合商务区、西部旅游度假区三大功能区依次沿156公里长的海岸线有序排列,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布局更加合理,同时形成了中心支撑、两翼齐飞的发展格局。

十年间,南海新区共投入200多亿元,修建五纵四横骨干路网350公里,架设桥涵160座,铺设管网500公里,绿化面积1000多万平方米,40万株郁金香分外娇艳,滨海新城的发展框架引人羡慕。

水上乐园。

发展为民,居民幸福指数大幅提高

南海新区是推动全域城市化建设的重要着力点,荒滩起新城,可实现周边村民就地城市化,并吸引大量外来人口前来安家定居。不仅让百姓住上楼,南海新区还坚持按照功能区分,统筹布局新型社区、商务综合体、现代服务业、社会事业,构建高效、集约、均衡、永续的城市模式,确保当地群众“住得好”,外地群众来了就不想走。

“没想到干了半辈子农活,如今一下子就成了工人,谁不说俺家乡好!”3月16日,记者在南海新区和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内见到了正在工作的徐华燕,对于现在的生活,她总是说做梦也想不到。

徐华燕是南海新区小观镇紫草泊村村民,在南海新区相关部门的帮助下,3月8日,她与村里其他6名村民一同成为和润的员工,在公司从事黄粉虫养殖工作。和润是一家专业从事宠物食品、用品研发、生产和销售为一体的宠物食品企业。

南海新区不仅给了徐华燕看得见的好日子,还给了她信得过的好政策,让她有了人生出彩的机会。“设备由村合作社提供,风险由村集体承担,公司还负责提供幼虫、技术指导和成品回收的‘一条龙’服务。”在养殖基地内,徐华燕边工作边高兴地说,掌握养殖技术以后就自己搞养殖,也尝尝创业的滋味。

沙滩手球比赛。

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进程中,南海新区大力推进区内村民本地就业,重点围绕产业用工、市政环卫等工种技能要求,着力强化村民就业技能提高,努力搭建起企业与居民联系,使村民有更多从业务工选择,推动农民加快身份转变。

故园变新居,在南海新区城市化进程中,徐华燕还分得了120平方米的楼房,目前已经新楼已经开始动工,她的“上楼梦”也越来越近。

百姓的城市百姓做主。在新型社区规划建设之初,南海新区管委不指定新建社区位置,而是由各村村民集体协商拿主意,新区范围内只要规划用于房地产开发的地段,都可任意选择。在探索城村融合的新型城市化建设模式中,南海新区还高标准配套完善教育、医疗机构,以及供排水系统、广场、停车场等涉及群众日常生活的公共服务设施,走出了一条新型社区和新型城市化协调发展的路子。

像徐华燕一样即将实现城市生活梦想的,还有南海新区21个村的5000多户村民,这是南海新区“人的城市化”所取得成绩的最好注脚。

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少,社会政策要托底,贫困人口的生活也牵动着南海新区管委党员干部的心。为此,新区将“兜底线”政策锁定重点人群、重点领域,扶贫政策靶向精准、力度增大。

除城市化带动村民实现整体奔小康外,南海新区还采用现代农业带动模式、园林绿化带动模式、贸易市场带动模式、居家养殖带动模式和爱心救助模式,尤其是南海新区爱心基金会主导的从学前教育到高中阶段的15年“普惠制”免费教育,叫响了“学在南海”品牌,更大地让惠于民,受到了广大群众的一致点赞。如今,南海新区1308名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全区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进一步提升。

日益发达的公共交通也让新区群众切实感到了新区的变化,新区不仅在区内开通6条公交线路,还先后开通直通威海城区和文登区的公交快线直通车,其中发往文登方向的城乡公交路线达11条。

身边的可喜变化,手中的真金白银,给南海新区百姓带来实实在在的获得感,顺应了千家万户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提振着百姓对新区美好未来的信心。

金太阳光热发电设备有限公司

产城融合,提升城市发展内涵

3月14日下午,在中铝职业教育园建设工地上,百余台大型设备以及近千名施工人员在工地上紧张施工,该项目春节后刚打桩,如今学生宿舍楼一楼主体工程和餐厅基础工程已经接近完工,主体工程在5月1日之前完成,8月10日之前全部工程将完工,今年秋天1万余名师生将顺利入驻。

北京交通大学威海校区。

得益于南海新区完善的扶持政策和良好的自然人文环境,北京交通大学(威海)、北京印刷学院威海研究院、西北工业大学材料学院威海研究院、西北政法大学函授站、北京高科威海科创城等高校科研院所先后落户南海新区,中铝职业教育园落户威海南海新区,将进一步完善威海南海新区教育体系,为南海新区创新发展提供科技研发支持。

在南海人看来,将高等教育纳入新区产业版图,依靠高等人才推进创新创业,构建科技型中小企业“峰起山随、后劲十足”的发展格局,这是加快南海发展最直接、最现实、最有效的途径,也是贯彻落实产业强区发展战略、提升城市发展内涵的应有之义。

“产业是城市发展的依托,我们持续深入实施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战略,强化推进工业带动、产业强区,大力发展成长性高、潜力大、带动能力强的蓝色高端产业,促进产城融合发展。”南海新区管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来源: 威海晚报
编辑: 立勇
相关热词搜索:
搜索推荐
图片新闻
  • 威海春游线路发布!8条线路解锁山海间春日美好
  • 氛围感拉满!威海“繁花”即将刷爆朋友圈
  • 记者蹲点报道·春之声丨为半导体运行打造“真空环境”——探寻威海新质生产力⑤
  • 上新了,威海打卡点丨刘公岛新增3处观光平台
威海新闻
文娱
国内国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