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18年威海好人榜

于克成:不离不弃 真情坚守

2018-03-22 编辑: 孙美玲

    于克成:不离不弃 真情坚守 花甲老人照顾脑瘫孙子14年

    于克成,男,1953年3月出生,乳山市大孤山镇胡家村村民。面对儿子儿媳的离家出走,年过花甲的他毅然肩负起照顾脑瘫孙子的重担,用十四年的光阴向世人诠释了什么叫至亲至爱,不离不弃。他虽为一名根雕艺术家却从不以此贪图名利,而是将自己的根雕作品捐赠社会。他小爱与大爱共存,用自己的真情真诚书写着感动人心的精彩人生。

    65岁,本该是安享天伦的年纪,可于克成还得寸步不离地照顾脑瘫的孙子,14年来,无怨无悔,在当地被传为佳话。

    突遇噩耗,不离不弃脑瘫孙子

    2004年的一天,厄运降临在这个家庭,于克成五个月大的小孙子于佳宏被确诊患有脑瘫,而且无法恢复为正常的孩子。这对原本和乐的家庭来说无疑是晴天霹雳,于克成的儿子、儿媳无法承受这个打击,远走他乡。当年51岁的于克成,面对家庭的变故,他坚定地牵起老伴的手,对老伴说:“我们的孙子,我们一起照顾他!”

    十四年来,于克成一直细心照顾着自己的孙子,用尽全力给他爱,让他能够感受到家庭的温暖。今年于克成已经65岁了,孙子14岁。“这个孙子挺可怜的,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吃喝要喂,大小便无法自理,并且时不时还会全身抽搐。”于克成一边说着,眼里泛着泪光。于佳宏抽搐的时候不确定,半夜三更也不例外。所以,于克成和老伴晚上就陪在孙子身边睡,不敢离开半步。有时候半夜孙子发病,于克成就连忙起身喂孙子吃药,并且抱着孙子,托着他的头部减缓他的抽搐,一抱就是几个小时,胳膊经常酸的发痛。由于患病,孙子的头部经常后仰,无论白天还是黑夜,于克成和老伴都轮流抱着于佳宏,托着他的头部两三个小时,让他能够舒服一些,减少抽搐。有人问过于克成:“既然这么辛苦,有没有想过放弃他?”于克成的回答很坚决:“从来没想过,只要孙子有一口气,就会照顾他。”

    农忙的时候,于克成早晨三四点钟起床,用三轮车把孙子拉上山,为孙子在果园里搭了一间小房子,方便时刻照顾着患病的孙子。对于孙子的病,于克成从没有放弃过希望,每年都定期带孙子去北京看病,拿出所有积蓄和老伴东奔西走,为孙子求医治病。

    淡泊名利,知恩图报回馈社会

    2015年,在北京给孙子看病的时候,于克成遇到了一位好心的大夫,看一个老人带着孙子奔走治病不容易,主动将于克成的两亩果园的苹果全部买下。于克成原本不想接受好心人的善举,知道都是在外打拼的,谁的钱也不容易。后来苦于资金周转困难,接受了好心人的帮助。回到家中,于克成对老伴说:“人家都是大城市的人,咱这苹果少打杀虫剂和农药,给好心人吃咱放心,咱要一辈子感谢人家,等明年的时候咱得免费寄些给好心人。”

    于克成还是一位根雕艺术家,他从七十年代就开始学习根雕,四十多年来一直持续自己的根雕爱好。他的作品多次在省内外获奖。他的根雕取自胡家村山上,作品讲究“七分天然,三分加工”,利用树根的象形进行雕刻。1990年第十一届亚运会,于克成就将自己雕刻的六十余件根雕作品无偿捐赠亚运会组委会。1995年于克成将作品“龙凤呈祥”捐给威海市人民政府,1997年于克成将作品“母子情深”捐给乳山市人民政府。于克成常说:“我做根雕不追求名利,只是单纯喜欢、热爱,如果大家喜欢我就很开心了。”即便后来家庭出现变故,孙子患病,于克成也没有因为自己孙子的情况就向社会伸手,利用根雕赚钱,而是靠栽培果园,用汗水去养活这个家。现在,于克成每年依然将自己的根雕作品无偿捐赠给根雕协会等社会组织。于克成说:“自己也没啥大本事,将自己的作品捐给社会,是我回馈社会对我的恩情唯一的方式。”

    古人常说:舐犊情深。十四年如一日,65岁的于克成,用自己坚强的意志、无边的爱心和责任感、使命感,书写了平凡中的伟大。他对孙子十四年无微不至的照顾,他对社会的无私回馈,彰显出他小爱与大爱共存的胸怀,他的心中承载了小家和大家,他用自己的方式去谱写人间爱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