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18年威海好人榜

徐承刚:永远做人民群众的“贴心人”

2018-06-27 编辑: 宋倩

徐承刚,男,1947年1月出生,环翠区诉讼服务中心人民调解员。从环翠区领导岗位退休后,他不忘初心,毅然投身到群众矛盾调处工作中,在人民陪审员和人民调解的岗位上继续发挥着光和热。11年来,共陪审和调解了1600多起案子,有力维护法律的尊严,保障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被一致赞誉是人民的金牌陪审员、调解员。

徐承刚,是环翠区人民法院的一名人民调解员,今年71岁。作为一名有着40多年党龄的老党员,从参加工作的那一天起,他始终牢记入党誓词中“对党忠诚,积极工作,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使命,立志要为党和国家多做有益的工作,永远做人民群众的“贴心人”。退休后,他不忘初心,毅然投身到群众矛盾调处工作中,在人民陪审员和人民调解的岗位上继续发挥着光和热。11年来,共陪审和调解了1600多起案子,法官认为他精通法律业务知识,是法官的得力助手,当事人认为他能够像对待亲人一样去帮助自己,一致赞誉他是人民的金牌陪审员、调解员。由于工作成绩突出,徐承刚今年被评为“威海市2017年度政法人物”。

工作中,他满怀深情回应百姓诉求

徐承刚曾经在乡镇工作过17年,还当过驻村干部,多年的基层工作中,他经常被百姓的朴实与真挚深深打动。“上个世纪,村里百姓的日子不好过,但每次我们去村里劳动,他们都主动拿出平时不常吃的馒头来招待我们,干部和老百姓的感情很深。”

上世纪80年代,他担任羊亭镇党委书记,在与百姓接触的过程中,他发现许多百姓由于沟通方面的原因,经常与邻居、村委或上级单位出现矛盾,有的为此而上访。为彻底解决这些难题,他专门召开党委会,制定了一把手接访制度,每周定期亲自接待群众来访,并限定一周内必须解决。不到半年时间,全镇老百姓反映的各类问题全部妥善解决,老百姓拍手称赞,广大干部群众各项工作的积极性都被充分调动起来,使全镇各项工作在该区创造了十个第一。

上世纪90年代,徐承刚被任命为环翠区人民政府副区长,走上了区领导的岗位。分管信访工作的他,根据多年为基层群众排忧解难的经验,建议区委、区政府领导建立起群众来访接待日制度,很快使许多的群众来访得到迅速解决。

上访老户罗女士,写的上访信摞起来高达一尺,徐承刚得知后,仔细读了她的每一封上访信。原来,罗女士的丈夫王先生在一家工厂工作,因生病回家休养,耽误了报到,工厂以此不予转制。几年内,罗女士多次找工厂都无人给解决,因此信访到省到京,但仍不能得到解决。徐承刚了解情况后,几次召集劳动、民政等部门开会专题研究,最终按照政策协调工厂给王先生补交了劳保基金,并很快办理了因病退休,彻底解决了罗女士家庭的困难,她从此以后再也没有上访。

像罗女士这样,被徐承刚成功化解的上访积案的还有很多,很快全区就彻底消灭了到省进京上访,成为当年全省唯一没有到省进京上访和来信来访的县市区,受到了省信访局的通报表扬。

退休后,他毅然投身法庭陪审事业

2007年退休后,徐承刚感觉自己有多年从事群众工作的经验,有责任,也有义务继续为人民群众多做一些好事、实事,于是在家人的支持下,他依然放弃了在家颐养天年的退休生活,主动找到区人民法院,申请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人民陪审员。

接过这副担子后,他深知人民陪审是一项责任重大的工作,作为一名陪审员,不但作风要过硬,业务也要精道。为弥补专业知识上的不足,他每天坚持提前半小时左右到班,先后多次参加各级法院举办的人民陪审员培训班,一有时间就翻阅有关法律书籍和观看法制频道的相关报道,一有机会就与社区法律援助中心的律师交流学习体会,凡新出台的法律法规他必学,颁布的司法解释他必读。孜孜以求的勤奋,使他迅速掌握了相关法律专业知识。下班回到家后,他也不闲着,从央视新闻联播,到山东省新闻联播、威海新闻、环翠新闻,从国家大政方针到百姓民生实事,都是他学习积累的素材。坚持不懈的学习为做好人民陪审工作夯实了基础,几年来,他参与陪审的案件多达600多起,每次陪审都做到有陪有审,有审有议,每次合议时都会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得到了法官和当事人的一致认可。

徐承刚曾陪审过一起刑事伤害案件,公诉机关按轻伤诉讼,在法庭审理过程中,侦察机关提出要求法庭按重伤审理。在第二次合议时,徐承刚依照法律规定,提出如果没有新罪公诉机关不应再追加诉讼的意见,最后法庭接纳了他的意见,决定按原诉讼意见定罪量刑。通过徐承刚对案件的认真分析和对法律原则的坚持,不仅保护了当事人的利益,也维护了审判的公正,捍卫了法律的尊严。

现如今,他继续扬帆人民调解工作

2016年3月,按照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制度改革试点的要求,环翠区人民法院组建了诉调对接中心,需要一批人民调解员从事这一工作。由于徐承刚多年的群众工作和法律工作经验,成为了法院的最佳人选。但由于人民调解形式复杂,内容琐碎,工作强度大,法院的工作人员起初并不确定徐承刚是否愿意再接下这个“烫手山芋”,于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向徐承刚提出了聘请他为人民调解员的愿望。没想到,徐承刚当场就说,只要人民群众有需要,他愿意继续为党和国家担负起这一重担。

调解案件看似容易,仿佛只需打打电话,动动嘴皮子,其实背后却需要付出很多的努力。接过这副担子后,他感觉责任重大,虽然之前有过类似的工作经验,他仍全身心地投入案件调解工作。在调解的过程中,遇到有些案件事实不清楚的,徐承刚就利用业余时间亲临现场勘查,有些掌握不准调解尺度的,就主动与相关法官沟通请教,有些需要准确使用法条的,就利用电脑查清楚。他还注意和律师们处理好关系,便于让他们做当事人的工作,达到顺利结案的目的。他的办公桌上叠放着好几摞《诉前调解审批表》,对接手的923件案子都做了详细记录,还用一张小纸密密麻麻地记录着与案件有关的细节,每一摞表都用架子夹好,标注好调解日期。除此之外,他还有一本厚厚的结案本,里面对调结完毕的458件案件,每一页都仔仔细细做着记录。“有时候,遇到比较难调解的案子,我除了白天上班,晚上回家休息的时候,躺在床上也在思考调解思路和方法,就为了早点帮当事人解决矛盾。”

2017年10月,5名农民工起诉要求包工头付3万多元的工资,之前他们多次找包工头无果,多次上访也未能解决。经过调查他发现,由于包工头未能按时付给这些农民工基本的生活费,迫使他们停工离开了工地,包工头以停工为由拒签了他们已完成的工程量,使他们丧失了应有的证据。徐承刚经过认真考虑,决定适用改行手段解决此案,于是他找到了包头的发包方,给他们认真讲解政策法律和社会影响,做通了他们的工作,由发包方责令承包方按这些农民工的记工单付给他们相应的工资。事后,成功领到工资的几个农民工,专门制作了一面锦旗送到诉讼服务中心,并一定要找到为他们调解此案的调解员徐承刚当面致谢。

像这样,徐承刚尽心尽力维护百姓利益的例子还有很多。坚持群众利益无小事,待百姓像亲人一样温暖,涉及到群众利益的案件,徐承刚一定认真细致地调解处理。

2018年年初,一家物业公司将10件要求所在小区业主交物业费的诉状送到诉讼服务中心。徐承刚认真审核完每一份诉状,发现有不少是物业公司服务不到位或服务态度有差距导致的,于是他主动联系物业公司相关负责人,努力做通他的工作,要求他必须按照服务合同要求,服务到位每一个细节。他苦口婆心地做物业公司负责人的工作:“你换位思考一下,如果你所在的小区物业没服务好,你心里肯定也不乐意,也不想交物业费。所以,你们要改变服务态度,把业主当成顾客和亲友对待,提升物业服务质量,才能换得他们的理解与尊重。”慢慢地,物业公司负责人接受了他的建议。

做通物业公司的工作后,徐承刚又逐个联系业主,向他们解释物业合同,并答应针对他们提出的合理要求,要求物业公司服务到位。这样,经过对双方的说服调解工作,很快这10户业主就主动交了物业费,同时物业公司也自查自纠,提高了管理和服务水平,双方都得偿所愿了。

徐承刚常说,老百姓是有苦有难处才会来调解,是对他的信赖才会找到他,所以他绝不能辜负他们这份信赖。只要人民群众有需要,他就要继续帮助他们,化解社会矛盾,永远做人民群众的“贴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