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焕发新光彩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最新动态
2018-09-18 08:55:13    来源: 威海新闻网·威海日报
木版年画、内画、竹帘画、烙画,漆雕、陶瓷、印刷术、根雕、砗磲……为期4天的中韩文博会,赏不尽的传统文化焕发新光彩。优秀传统文化如何创造性传承、创新性发展?应该有什么样的新作为?这些问题在本届中韩文博会上找到了答案。一系列优秀传统文化项目在本届文博会上的异彩纷呈,让人们看到成长蝶变中传统文化绽放的迷人光彩。

传统文化焕发新光彩

——从文博会看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新作为

◎记者 李森 姜慧芳 实习记者 初佳伦 张宇

木版年画、内画、竹帘画、烙画,漆雕、陶瓷、印刷术、根雕、砗磲……为期4天的中韩文博会,赏不尽的传统文化焕发新光彩。

优秀传统文化如何创造性传承、创新性发展?应该有什么样的新作为?这些问题在本届中韩文博会上找到了答案。一系列优秀传统文化项目在本届文博会上的异彩纷呈,让人们看到成长蝶变中传统文化绽放的迷人光彩。

糖人让参观者想起小时候的快乐时光。记者 孙大伟 摄

探索中呈现文化新形态

“嗬来嚎,嘿——嚎,嗬来嚎,嘿——嚎,嗬来嚎……”9月17日,一场富有渔家风味的非遗表演《荣成渔民号子》将文博会现场文化气氛推向高潮。

随着表演者登台,一句句气冲霄汉的喊声先声夺人;一套套富有力量的动作节拍,铿锵有力……一场近8分钟的表演,从抬船号子、打橛号子、拉网号子,到生死号子、收山号子,把荣成渔家人出海捕鱼的艰辛、鱼虾满舱的欢乐和对生活的热爱表现得细腻传神,博得现场观众的热烈掌声。

刚刚结束表演的“船长”演员殷汝利声音还有些沙哑。他说:“渔民号子是老辈子传下来的,把它搬上舞台,希望我们能够将这种热爱生活、团结协作的精神传承下去。”包括他在内的15名表演者平均年龄70岁,都来自荣成斥山街道西火塘寨村,渔民出身的他们,更懂得这份传承的可贵。西火塘寨村相关负责人孙承君说,为传承好省级非遗《荣成渔民号子》,他们成立荣成渔民号子原生态民俗表演团;去年,作为山东唯一原生态民俗表演团,参加全国优秀民歌艺术展演。

发展中挖掘文化新内涵

如果说,《荣成渔民号子》用一种新的形态留住了传统文化,那么中国蓝·海魅非遗(创艺)展销会则通过不断挖掘内涵,为文化传承注入了勃勃生机。

在山东省文化消费示范区,由威海市、环翠区两级政府主导、威高文化民俗邨倾力打造的中国蓝·海魅非遗(创艺)展销会前,观者如云。韩国歌手朴心慧献唱、八极武馆“武魂雄风”精彩演绎,再加上锡镶创艺、鲁派内画、新尚面艺、魅影锦绣、火韵葫芦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0多位名匠、大师传习……一套“百花错拳”打下来,让观者目不暇接,大呼过瘾。

短短几天时间售出了300余幅绘画作品,并与韩国客商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威高文化民俗邨更斩获2018中韩文博会优秀组织奖、威海最具魅力文创艺术空间等多个奖项。

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如何能有新作为?对这个问题,威高兴源文化创意有限公司刘斌有太多话要说:“优秀传统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应该力避小散乱、低层次,实现大集约、创新化,真正做到引凤入巢。”

作为中国蓝·海魅非遗(创艺)部落的一员,著名锡镶艺术家、“威海工匠”李江玉也有独到的看法。已有百余年历史的锡镶艺术发展至今,也需要新变化、新形式、新工艺。为此,李江玉去江西学锻铜、去云南学打银,一次次提升锡镶模具质量,将一些和锡镶技艺原理相似互通的传统技艺吸纳消化。

“传统文化如果一直束之高阁、脱离实际,是无法传承下去的。优秀的传统文化,应该主动拥抱市民,走进百姓生活中。”刘斌说,海魅非遗部落内含牌坊礼仪区、名坊体验区、展馆博览区等展区,梯次构建15到20个名家工坊,遴选有经典特质、时代价值的特色项目,开辟了情景式、沉浸式等互动体验。

今年6月15日,威高民俗文化邨联合鲸园小学共同丰富拓展校园文化,为威海鲸园小学三年级240余名学生精心设计了一次研学活动,在实实在在的体验中真切感受非遗精粹,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精髓,丰富精神世界。

类似的活动,在威高民俗文化邨已成为常态,打造研创平台、开设精品课堂、开发旅游品牌、倾力打造具有海洋特色和地域特点的非遗创新实践基地,每一步都落地有声。

创新中激发文化新活力

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中如何有新作为,深圳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蔡劲笋有自己的看法。他认为,传统文化的保护更多需要创新与新技术的结合,和生活产生融合,才有焕发生命力的可能。

在深圳非物质文化遗产指掌画展位前,书画篆刻名家傅志伟以手蘸末,在纸上画出一张张高山流水、奇崖怪柏。傅志伟说,从前指掌画创作以大幅为主,虽艺术价值丰富,但苦于价格昂贵,“叫好不叫座”。近年来,他转变传统创作理念,开始创作小幅指掌画,20分钟时间,便可在小如半掌宽、一指长的纸片上画一幅水绕青山,价格也较为亲民。

无独有偶。如今,越来越多的传统艺术创作者正在认识到,把文化融入生活,才能带来更多的文化趣味和意义。

威海草编艺人孙彩荣也在尝试创新。过去即便最灵活的一双手,用草编出一只“山羊”,可能要花费一天时间,而且色彩单一。如今孙彩荣尝试用更多材质进行草编创作。在展会现场,一只用丝带编出来的色彩艳丽的“凤凰”,吸引了不少草编爱好者目光。

乳山展厅内,有40多年钩织工艺的于秀敏现场展示手艺。目前,乳山钩织工艺生产出的服装已出口英、美等多个国家。如今,通过一根小小钩针,可以勾出最潮的装饰物,憨态可掬的玩偶,极具实用价值的钥匙包、钥匙挂件,更好地融入到了当代人的生活中。

本届中韩文博会已落幕,但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脚步方兴未艾。作为人类文化瑰宝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历经沧桑,却绵延不绝,历久弥新,展现出独有的魅力。

来源: 威海新闻网·威海日报
编辑: 宋倩
相关热词搜索:
搜索推荐
图片新闻
  • 威海市党纪学习教育读书班举行
  • 威海61个重点文旅项目加速推进
  • “科技春耕图”在威海大地铺展
  • 上新了,威海打卡点丨22万余株郁金香绽放成“海”
威海新闻
文娱
国内国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