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汇全球 创新威海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要闻
2018-11-01 08:28:32    来源: 威海新闻网·威海日报
10月29日至31日,中国山东第十届海内外高端人才交流会暨威海国际英才创新创业大会在威海举行,一场人才的盛会在此上演。

威海新闻网11月1日讯 (记者 匙亮 姜慧芳 实习记者 张宇) 10月29日至31日,中国山东第十届海内外高端人才交流会暨威海国际英才创新创业大会在威海举行,一场人才的盛会在此上演。

3天时间,8大核心板块,25场活动,一时间,来自海内外的嘉宾和高层次优秀人才齐聚威海,以会议为平台,探寻合作机遇;同时,他们也根据自身的经验阅历,为威海的城市发展和人才引进给出了自己的建议。

创业威海大有可为

出生在山东,多次来威海,用中国科学院院士、厦门大学教授焦念志自己的话说,这次会议,他是一次“回家”之旅。

回到“老家”,自然要带点礼物。焦念志此行,便用出色的建议向威海的父老乡亲带来了一份沉甸甸的伴手礼。“威海这样一个青山绿水、风景秀丽的城市,有没有可能在产业发展方面再进一步?”从事微型生物海洋学研究多年的他,把目光投向了威海的千里海岸线。

“当前,蓝碳已经越来越被科学界所熟知,而威海可以此为突破点。”焦念志研究蓝碳工作已有多年,他认为,环境发展与经济社会进步密不可分。做好生态,将生态效益转化为经济效益,可以成为威海的发展之路。

“威海不仅仅是一座美丽之城,更应当是一座创新之城。”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威海人才协会会长杜善义坦言,威海拥有近千公里的海岸线,存在着无数的创新和发展潜力。因此,威海在宣传自己美景和宜居之外,还要加大对创新的宣传,改变大家对威海的传统观念,认识到威海是一个创新创业的好地方,发展产业的好去处。

中国工程院院士李阳则更加看重文化和基础建设的作用。“通过文化和地域特色,把威海位于山东这样一个人才大省的优势利用起来,为人才营造良好的营商和创业环境,从而打造创新的高地、人才的高地。”李阳说。

人才引进不拘一格

“今年是我市第一次举办‘海洽会’,也是首次把人力资源板块纳入会议议程当中。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人力资源服务行业地位、格调在我市的不断提升。”谈及对此次“海洽会”的看法,威海人力资源服务业协会秘书长王晓毫不掩饰自己的兴奋。

“海洽会”不仅是专家各抒己见、贡献智慧的舞台,更是威海发现人才、吸引人才的一次机会。面对人才引进,各路嘉宾也纷纷提出自己的见解,向威海建言献策。

10月30日,百特立有限公司总裁张其军与市人社局签署了合作协议,未来将协助威海开展人才招募和引进工作。

十几年来,张其军接触过许多诺贝尔奖获得者,并在先进材料、高端制造、人工智能、医药材料等各个方面都与海内外专业人才有所接触。交流中他发现,这些人才需要的不仅是优良的待遇,更有着多方面的要求。

“在薪资之外,许多人才有着自己的想法,包括事业理想、创业环境等诸多方面,而这些并不是一次大会所能了解的,需要政府与人才坐到一起,通过后续的仔细交流才能熟知。”张其军说,这次“海洽会”是一个非常好的开端,但绝对不是终点。人才引进是一个双向的交流过程。希望威海能够多走出去、走下去,同人才、同企业、同人才引进单位展开更为细致的对接工作,真正了解人才的需求。

同样是海外引才机构代表,第一次来到威海的京东隆盛咨询事务所所长顾静虽然对威海还不熟悉,但经过3天的会议,她已经对未来人才引进充满信心。“我参加过多次其他地区组织的招商大会,但像此次‘海洽会’这样集合众多海外机构一起交流的并不多,足以看到当地对人才工作的重视。”顾静说,会议之后,她将同专家一起对威海进行研究,综合地方需求和产业优势进行人才引进。同时也希望政府主动向引才企业介绍城市优势和企业特点,实现人才资源的“精准投放”,打造政府与企业双赢的局面。

来源: 威海新闻网·威海日报
编辑: 宋倩
相关热词搜索:
搜索推荐
图片新闻
  • 上新了,威海打卡点丨22万余株郁金香绽放成“海”
  • “威海好品”亮相第四届消博会
  • 一季度全市292个工业重点项目开工建设
  • 威海“世界读书日”系列活动精彩纷呈
威海新闻
文娱
国内国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