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梦想 我们都在努力奔跑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图说
2019-02-02 08:57:24    来源: 威海新闻网·威海日报
2018年是威海发展史上值得永远铭记的一年。6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威海视察指导,并提出殷切希望——威海要向精致城市方向发展。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倍感振奋、深受鼓舞。全市上下牢记总书记嘱托,进一步增强了加快高质量发展的紧迫感,激发了建设“精致城市·幸福威海”的热情与斗志。

    2018年是威海发展史上值得永远铭记的一年。6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威海视察指导,并提出殷切希望——威海要向精致城市方向发展。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倍感振奋、深受鼓舞。全市上下牢记总书记嘱托,进一步增强了加快高质量发展的紧迫感,激发了建设“精致城市·幸福威海”的热情与斗志。

    2019年1月2日,全市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威海要突出重点、打造亮点,在新旧动能转换上实现新突破、在双招双引上实现新突破、在发展海洋经济上实现新突破、在精致城市建设上实现新突破、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上实现新突破、在发展精品旅游上实现新突破、在民生保障上实现新突破,全力做好全年经济工作。

    方向既定,击鼓催征。全市各级各部门的党员干部、工作人员积极围绕“七大突破”,挥洒汗水,敢拼、敢闯、敢干。春节前夕,记者走近这群致力开创“精致城市•幸福威海”全新局面的奋斗者代表,倾听他们的奋斗故事,体味他们的苦辣甘甜。

    在路上,我和时间赛跑

    追梦人 市发改委重点办干部 连伟亮

    200天:2018年,往返在济南、北京、上海、沈阳等地与威海之间,跑了几万多公里,一年里有两百多天在出差的路上。

    1月17日上午9点,和中铁十四局谈桃威铁路电气化改造;10点,参加威海有轨电车资料收集会;10点半,研究青荣城际铁路清理概算;11点半,准备莱荣高铁威海接轨方案运营里程情况报告、协调新机场选址报告审批进程;12点半往机场走,下午2点45飞往武汉,督促中铁四院的专家们加快莱荣高铁设计方案的进度,在得到肯定的答复后,这绷了一天的劲儿才松活开。

连伟亮(前中)勘察项目选址。记者 朱春晓 摄

    中铁四院的专家打趣我:“这年都不过了,给你干,可算放心了吧,明天周六,歇上一宿吧。”我苦笑一声,明天还是满满当当的一天,回到威海时,已是次日凌晨1点。

    交通运输的目的是快捷,而做交通工作要更快,工作这么多年,我早养成了周六能干周六干,晚上能干晚上干的习惯,包和行李箱永远在身边。几个小伙子打趣说:“和连主任出门,冷面包、矿泉水、火车站里打个盹。”我听了怪不好意思,可没办法,莱荣高铁、桃威铁路电气化改造、新机场选址、城市轨道交通、综合交通网规划等等,要图上作业、要地面勘察,要专家评审,要招商引资,桩桩件件,都是关系威海未来的大事情,这千钧重担总得有人去挑、去干、去争,去不停地跑。半夜回来我常一个人怔怔地想,这人一天24个小时太短,再多几个小时就好了。

    去年,十二指肠溃疡出血了,春秋季各发病一回,这是因为吃饭不规律,肠胃给我颜色看呢。

    父母均年过七旬, 我常想侍奉左右,替他们遮风挡雨。可忽忽十余年过去了,倒是让二老为我担惊受怕,操了太多的心。上个月,老父亲来信,叮嘱我勿以他们为念,万万注意自己的身体。这信我看了一次,就再也不敢拿起。母亲总埋怨我不跟她说工作的事,其实是儿子不敢说,儿子不能告诉您,晚上睡不着,溃疡疼得厉害;儿子也不能说在济南出差时,低压120、高压195,被送到省立医院紧急治疗……

    我自己有时也笑,这是哪里来的干劲呢?说不上来,只记得今年新机场选址的事情定了,专家赞我们发改委用一年半时间干了别人四年的活,我表面镇定,心里特美。

    前几天,我终于断断续续走完了102公里莱荣高铁威海段,看地质、看水文、看路基,看陡的地方怎么转弯,每往前走一步,我这心就敞亮一分。那是我们威海的第一条设计时速350km的高速铁路啊,它就要穿过大山、林地、河塘、隧道,顶风冒雪来到咱们威海人的身边啦。这一刻,我觉得,自个多幸福!(记者 李森 整理)

    让企业真正享受到政策红利

    追梦人 市工信局综合科干部 赵明君

    540次:2018年的232个工作日,集群内54家企业,每家企业登门不止10次。

    这些天,我不是走在摸查企业底数的路上,就是伏在制定规划的桌前。虽然工作经常“5+2、白+黑”,但回想起自己服务过的企业,仍然想说一声,值!

赵明君(左)在为企业梳理政策。记者 刘志鹏 摄

    全市七大千亿级产业集群,我负责服务新医药与医疗器械产业集群,承担着拟订工业发展规划、政策并组织实施的重任。

    在平常人看来,这是一份运筹帷幄、高端谋划的“体面活儿”,但只有身处其中,才能体会到其压力:产业集群内,全市规模以上企业54家,手心手背都是肉,每一项方案,都需要通盘考虑,让更多企业获利。任何一家企业被卡在门外,我都会心痛得睡不着觉。

    2018年初,省里拨下了1000万元的主导产业集群(新医药与医疗器械产业)专项资金,如何制定这笔资金的申报条件,我把自己关在办公室里一个星期,揪着头发进行谋划。

    有人听到风声,甚至发来消息,让我“通融通融”,在制定申报条件时向他们“倾斜倾斜”。1000万元,虽然不能算作一笔巨款,但只要能分到的企业,都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燃眉之急。我拿出法律文件,告诉他们这碗水必须要端平,终于做通了他们的思想工作。

    为了规划出合理的申报方案,我深入每一家企业摸查底数,集群内随便一家企业的门槛,都至少印下了十几遍我的脚印。

    人生药业看门保安老王,见到我从来不向领导请示汇报,大手一挥直接放行。我也从来不用他指路,企业车间在哪、研发中心在哪、集团办公室在哪,我心里门清儿。

    2018年,我花费了大半儿心血用在排查摸底上,终于制定出了《威海市医疗器械企业名录》,集群内所有企业的详细情况,至此终于一览无余了。

    摸清情况后,我顶着嘴角上肿起的一排火泡,找来企业家协会的成员们进一步交换意见。有人说“平分”,我对此嗤之以鼻:高端谋划,就要讲出个重点主次,怎能平分了之。怎么分,分给谁?激烈讨论了一整天,茶水喝掉了七八壶,终于制定出重点扶持创新平台建设等申报条件。

    去年年中,省工信厅组织专家进行第三方评估,各地市分配方式均为三四家大型企业瓜分资金,唯独威海20多家创新型企业获得红利。由我牵头制定的申报方案,被作为典型经验在全省推广,所有艰辛和付出,在这一刻都是值得。(记者 牟金磊 整理)

    外商满意的笑脸就是最大的褒奖

    追梦人 临港区商务局工作人员 常毅

    10家:2018年,接手外资企业备案超30次,成功引进各类外企10家。

    作为一名临港区的“招商大使”,我工作的重头戏在服务本地外企、外出招商引资两件事上,回头看看,总结一下工作上的得失,我暗暗给自己说了句:成绩尚可,还要鼓劲!

常毅(右)向外商介绍投资环境。 资料片

    今年是我从事招商工作的第六年。比起其他岗位,这个岗位更有挑战性,上手不易。虽然大学专业就是英语,和外企交流也不成问题,但真干起了招商工作,这知识面还是远远不够:土地、金融这些领域的专业知识,都要现学;要快速为项目制定可行的实施方案;有时还要和项目方进行全英语环境的商务谈判……所幸,虽然“压力山大”,但我坚持了下去。

    不知不觉,自己也攒下了不少经验,就说和外企接洽投资吧,不光要考虑区位优势,营商环境、服务力度,更要求在硬实力之外,提供有人情味儿的服务。

    两年前,马夸特公司首席执行官马夸特博士来威,就投资建厂开展最后一轮考察和商务会谈,我负责翻译。谈判一直持续到晚上11点半。那天晚上,我在酒店大堂整理材料到次日凌晨3点,虽然很累,但心里有股莫名的兴奋劲儿,这毕竟是我从2014年就开始跟进的项目,也是威海那年引进的最大德资项目。第二天,我们拿着新材料继续讨论,项目顺利敲定。

    马夸特博士后来说:“威海临港区所完成的调研报告是所有调研城市中用时最短、回复最专业的。”这句话我至今难以忘怀,让我明白,自己对工作的坚持,真的是有回报的。

    现在,马夸特来这里一年多,成了临港区的“老朋友”,一期项目年后即将投产,但我的工作还没结束。得知他们的总经理阿伦茨要带家人前来,我们提前为他解决了住房、子女上学的问题。不论项目工程还是家庭琐事,只要对方需要,即使周末或晚上,只要一个电话,我随时提供帮助。

    招商之路不总是一帆风顺,有一次对接一家外企项目,为了第一时间接洽合作,我们一次次联系,反复跟进项目方的最新进展,对方也颇为感动,但最终因为客观原因没能落地。说不失落是假的,但我知道,调整心情,做好下一次工作才是最重要的。

    不久前,临港区出台了《威海临港区管理委员会关于支持外商投资重大项目加快发展的实施意见》,这对大型外资企业是一记强心剂。我们还在对技术含量高、发展潜力大的中小外资企业设计扶植方案,给他们带来更优的外部条件。

    双招双引,一直在路上。频繁出差,说不亏欠家人是假的,这个春节我想好好陪陪他们。等春节过后,又会出现很多项目信息,需要持续跟进捕捉,只能等有空了,再给孩子讲讲遇到的新鲜事儿。(记者 初佳伦 整理)

    设计大师夸咱“国际一流,国内先进”

    追梦人 市规划局用地规划科干部 王卫理

    89天:去年,与各区政府、高校、设计单位在协调用地规划设计的问题上连续沟通了89天。

    “数字化”“中心城区全覆盖”,这些新名词的涵义大家都知道吗?来听我说说……每天早晨,对着镜子,我也得像个主持人一样练一练表达。你还别说,现在表述意思清晰到位多了。入行已经十几年了,最不能放松的还是学习,一项新技术、新模式的出现,如果自己都搞不明白,还怎么跟别人解释呢。

王卫理(右)和同事讨论规划方案。记者 刘志鹏 摄

    去年,我主要是围绕“威海市数字化规划中心城区全覆盖”项目,想设计契合城市特色的整体规划,这就要找到一个专业的技术团队。年初,我们对国内众多高等院校设计团队进行了筛选,不眠不休几个日夜后,终于选定了东南大学某城市规划设计团队。

    当设计团队拿出符合威海山水特色的设计方案后,新的问题出现了:设计方案偏重理想化,各区市实施起来颇具难度,导致各区市的普遍抵制。双方像两只刺猬,他扎你你扎他,就是撂不到一个笼子里。眼见规划越拖越久,我只能全程跟随设计师团队,将各区市意见及时反馈,从中协调双方意见。

    那段时间,为了能让项目落地,我每天都在走访调研和与各部门沟通协调的路上,把好坏利弊给他们逐条分析,疑惑一一解答。就是成为粘合剂,抹平沟通中的裂隙。

    连着几个月早出晚归,平时最理解我的妻子也开始抱怨起来了,但其实我知道,说是这么说,她还是一直在背后默默支持我,替我照顾好家人和孩子,让我更安心地去工作。

    一年多来,我一直都在为项目落地的沟通协调工作忙碌着,注入了太多的精力和心血,感觉它就像我的孩子,看到项目从被认可到落地最后逐步推行,我就感到很欣慰。当项目评审时被全国建筑设计大师孟建民点评为“国际一流,国内先进”时,我的心里更像吃蜜一样甜,就冲这句话,再多的辛酸和汗水感觉都是值得的。

    也许在外界的许多人看来,城市规划设计是一个很高大上的职业,但其实我们更多关心的,是与市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各项城市公共设施和公共环境,能提高市民生活的便利性,才更符合“精致城市•幸福威海”的发展理念。(记者 王佳辉 整理)

    把家乡之美展现给更多的人

    追梦人 市政协智库专家组成员 姜明星

    15万张照片:去过100多处沙滩,200多个村庄,总行程超过15万里,拍下了15万张照片, 收集到近三千本与威海主题有关的图书。

    几年前,结束十三年的珠三角生活,我回到了魂牵梦萦的威海。多年与家乡漫长的时空距离让我觉得:家乡是亲切的,城市却是陌生的。都知道咱们威海美,但具体美在哪里?除了那几个耳熟能详的景点,我就真说不上来了,而这种感觉并不是我一个人独有。

    我最亲爱的威海,它的美应该更清晰、更具体、充满细节的!那个时候,我就告诉自己,余生要走遍威海每一个村庄、每一条河流、每一片海岸、每一座山峦……发现她的美,记录她的美,并把她的美展现给世界。瞧,我的野心多大。

姜明星在海边采风取景。记者 杨正 摄

    荣成植物园的彩叶林、宋村的银杏林、林海湾的冰挂、猫头山初升的朝阳与明月……无数个清晨或者夜里我独自上路,有时开车几百公里去一个村庄,有时又走在乡民都很少走过的羊肠小路上。

    到今年,我总行程超过了15万里,去过100处沙滩,200个村庄,15万张照片。拍完照,回到工作室分类编辑,一篇篇的威海四季攻略就有了,再通过微博、微信、公众号、论坛发布,它们就像插上了翅膀,飞往世界。

    渐渐地,得到的认可越来越多,去年,仅微博的访问量就过百万,被引用转载更不可胜计。武汉一个小伙子看到我拍的照片后,二话不说收拾行囊就来到威海工作,我还记得他眸子中的喜悦:“怎么会有这么美的城市!”

    得到的帮助也越来越多,有一次我在微博上抱怨《威海古树志》这书太贵啦。结果隔天就神奇地收到了这本书,到至今我仍不知它的主人是谁,却靠着它的指引把咱们威海境内300年以上的古树拜访了一遍,在王家疃村,为了找村中那株五百年的龙爪槐,连续问了不知道多少村里人。我一点不怕辛苦,有那么多的人在默默支持我呢。

    5年风雨兼程,我似乎已走遍威海,但是,最大的体会,却是对这座城市了解越多,未知也越多。我去过200多个村子,可我们威海有2900多个村子呢。我去过30多个海岛,可我们威海有100多个海岛呢。我常常感觉到,似乎只有和时光赛跑,才能在有生之年里留驻更多威海美景。

    妻子问我,没有一分钱的收益,鞋子倒磨烂了几十双,图个啥?我不知怎么对她说,记得那一回开车上百公里到威海崖子镇,一路上那么多的古树、拴马桩、青石板,老屋、祠堂,似乎都在等着我。我看着它们,摸摸它们,想哭,想笑,想让更多人知道:看,这就是我们的威海,有着多么厚的文化与底蕴。

    去年,我登上了猫头山,站在海边望着远处的天空,用相机拍下了一张张日出照片,心里突然一动:“旭日初升,气象万千,它不只是一道自然风景,而是未来威海的写照,威海前景,必然越行越美。”(记者 李森 整理)

    日子糙点没关系,城市建设要精致

 追梦人:环翠区羊亭镇城建干部 李勇

 19点:工作将近3年了,在工地度过的时间总比在家要久,晚上7点之前从未回过家。

    屋外,伴随着赶集大爷的吆喝声,羊亭镇居民进入了歇冬的慢节奏,而我,还得再快些。

    办公桌上的几部电话,同时响起的概率十有八九,接起来没有十分钟绝对放不下;办公室的大门,就算在零下十几度的天气也一直敞开,走马灯般往来的同事,总把它推得吱呀作响,索性不关。

李勇(前)在工地督促项目建设。记者 杨正 摄

    来到羊亭镇主管镇域规划工作将近3年了。区委、区政府提出要把羊亭区域打造成“工业化与城市化全面协调发展的新城区”,为镇里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海峰路西延、地下综合管廊工程、羊亭镇基础设施建设……大大小小的城建项目如雨后春笋般冒出,作为规划者、建设者,为了更好地服务项目推进,我得再加把劲儿。

    在羊亭大开发中,我承担着镇域基础建设工作,道路要建多宽、影响道路修建的管线如何搬迁、人行道如何设置,总会日夜在我脑中盘旋,解决了,心才踏实;去办公室工作前,到工地上转几圈,看看进度,倾听企业的需求,这成了我每天必不可少的工作环节。

    遇上雨雪,我和同事们时刻盯在工地上促进度,有时候因为工作实在太忙,几乎连吃饭的时间都没有,常常是一碗泡面一杯开水解决问题,很多时候,干脆早餐午餐一起来吧。

    都说公务员一张报纸,一杯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但我晚上7点之前从未回过家。即便这样,有时因为实在太忙,就在办公室凑乎一晚上,铁人一般的工作状态,同事们笑称:“充电五分钟,工作一整天。”

    为了让农民工早一天拿到工资回家过年,每年临近年关,我们都会对辖区工地农民工工资发放情况进行全面摸排。有一次,刚拿起筷子吃饭,就接到消息说有农民工兄弟还没拿到工资。

    经过多番商讨,劳务公司同农民工兄弟在工资发放方面没有达成一致,还有10%左右的工程款没有发放到位。我和同事们主动提出,我们每人自掏腰包,先行垫付。无论如何,也不能让农民工兄弟空手回家过年。

    只要上一天班,我在工地度过的时间总比在家要久。妻子和女儿说我这个人很“糙”,不像别人的丈夫那样在生日送个贴心的礼物,在闲暇带她们四处游玩。但我想,当所有城建基础项目竣工的那一天,妻子女儿看到这么精致的城区,一定也会因为我的工作而骄傲。(记者 牟金磊 整理)

来源: 威海新闻网·威海日报
编辑: 刘思冰
相关热词搜索:
搜索推荐
图片新闻
  • 出口同比增幅高于全国全省水平!威海一季度进出口467亿元
  • 威海鸿宇无纺布:技改升级“闯”开大市场
  • 1.2万人竞逐2024荣成马拉松!中国选手洪跃摘得全程男子组冠军
  • 环海路观光巴士开始运行
威海新闻
文娱
国内国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