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19年威海好人之星

宋丕志:乡村医生50年不变初心 坚守岗位奉献乡亲

2019-02-19 编辑: 刘思冰

    宋丕志,男,1954年1月出生,荣成市虎山镇岛宋家村乡村医生。作为一名基层卫生工作者,宋丕志在乡村医生的职位上一干就是50年。50年来,他认真钻研业务,向书本学,向先进学,笔记做了一摞又一摞;50年来,他几乎每天雷打不动地定时到村卫生室坐诊,认真负责为乡亲诊疗,成了村里的“活病例”;50年来,他还为村民建立了电子健康档案,为他们提供医疗咨询、转诊服务。50年来,他经历的变化太多,但始终不变的是他为民服务的初心。

    荣成市虎山镇岛宋家村有一棵闻名十里八疃的百年古树。古树从石缝长出,历经沧桑依旧枝繁叶茂,冠盖如云,以坚韧顽强之姿守护着村庄。离古树不远处有一间卫生室,乡村医生宋丕志经常会在晨间到古树下打打拳、锻炼锻炼身体。

    如同古树见证村庄的变迁一样,岛宋家村人也见证了宋丕志的成长——从毛头小伙到年逾花甲,由“赤脚医生”到资深村医。在村里,乡亲们有个头疼脑热的,老宋的卫生室是他们的第一选择。“不管大病小病,不用着急往外走,先找老宋看看。”村民宋文岐说。

    16岁时,宋丕志面临着从业选择。从小就在农村长大的他见惯了村里缺医少药的现象,恰逢村集体推荐,他便满怀着一腔热情走上了乡村医生岗位。宋丕志说:“那时候村里人生病都得跑十几里地到乡卫生院,特别不方便。我就想一定努力帮大家解除病痛。”

    既然干,就一心一意把事情干好。从做乡村医生的那一天起,宋丕志就注定选择了不同于普通农家人的生活。当年的医疗条件很差,药物短缺,有时候还要自己上山采药。宋丕志带着干粮上山挖草药,为了在有限的时间内多采药有时甚至直接睡在山上。从医路上困难重重,宋丕志丝毫不曾懈怠。

    救死扶伤是学医的初衷,服务村民需要实打实的过硬本领。宋丕志把手头的医学书籍翻来覆去看了好几遍,还经常找机会到乡镇卫生院学习,逮着空子就向其他医生请教平时诊疗中遇到的问题,笔记做了一摞又一摞。他细心对待每一位患者,经常陪送患者到上级医院,还不断跟进后续康复情况。村民邓大婶患有疝气已治愈多年,宋丕志还不时询问她有没有再发现疝块,唯恐邓大婶症状加重。因为出诊次数多、时间长,宋丕志成了村民的“活病例”,谁有过什么疾病史、对什么药过敏、身体状况如何,他都了然于心。苦心学习换来日益精湛的医术,真诚对待患者带来越传越远的口碑。

    为村民诊疗,宋丕志一干就是50年。50年来,他几乎每天雷打不动地定时到村卫生室坐诊。日前,记者来到村卫生室时,正遇到宋丕志为H型高血压患者挨个测量血压。

    “服药后血压能控制正常。酒少喝点,烟一定要戒,药按时吃。”

    “签约服务以后,叶酸片才几个钱,还有你整天提醒,肯定按时吃呀。”

    今年75岁的“五保”老人宋大爷患有H型高血压、冠心病等多种疾病,宋丕志每月都会定时定点随访老人。一年多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让宋大爷切实感受到了“小病在家治”的方便。

    岛宋家村有500多口人,村民们多是六七十岁的老人,患有高血压的不在少数。细心的宋丕志隔三差五就给他们做一次健康体检,时刻关注他们的健康。为老人们测量完血压宋丕志一边叮嘱,一边在高血压患者随访记录上仔细勾画着。这样的随访记录本,卫生所的桌子上放了几大本。

    如今,乡村医生的职责与过去大不相同,随着分级诊疗制度的实施,宋丕志更多是要配合上级承担农村慢性病人摸底筛查、基本医疗、门诊随访、健康教育等工作。每个月,宋丕志都会对高血压、Ⅱ型糖尿病、健康扶贫等签约服务对象进行饮食、锻炼等辅导,还负责有关疾病控制、卫生监督、妇幼保健等相关数据的收集、统计与填报。

    职责转变,初心不变。对认领的“作业”,宋丕志一丝不苟地完成。他不仅一人多职,还要一人多能,既要做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还要兼顾基本医疗服务。过去几年,宋丕志帮助全村居民建立了电子健康档案,还挨家挨户推广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进行政策宣传。目前,全村大部分村民都签了协议,宋丕志定期配合村民的家庭医生义诊,还为他们提供咨询、转诊服务。

    阳光正暖。村卫生室外悬挂的由荣成市卫计局统一监制的门牌与标识闪闪发亮。卫生室内虽然简单却不简陋,被分隔成诊疗室、观察室和药房,诊疗设施达到统一标准。“村卫生室在农村三级卫生网中承担着‘兜底’作用,发挥着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的职能。我的职责就是当好基层百姓的健康守门人。”宋丕志笑着说道。

    “大家伙信任咱,咱也得对老百姓负责,要像对待自己的父母一样上心。”50年风雨行医路,宋丕志见证着村子四季轮回的变化,也见证了改革开放以来卫生事业的变革发展。尽管老宋今年已经66岁了,但他那份干劲丝毫不输年轻人。他信心满满地说:“我有能力把村民服务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