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龙山下欢乐多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聚焦
2019-05-21 09:11:10    来源: 威海新闻网·威海日报
在文登宋村镇山东村文化大院内,打小鼓的、弹三弦的、拉胡琴的、伴舞的、主唱的一个不缺,村党支部书记林乐清抹着小花脸,自顾自地倒着词儿,一出好戏正在紧锣密鼓地排练。

在文登宋村镇山东村文化大院内,打小鼓的、弹三弦的、拉胡琴的、伴舞的、主唱的一个不缺,村党支部书记林乐清抹着小花脸,自顾自地倒着词儿,一出好戏正在紧锣密鼓地排练。

从6月份开始,村里的昌阳艺术团又要巡回各村进行义务演出了。眼下,是林乐清他们最忙的时候。

林乐清和他们演出的“龙母大饽饽”。 资料片

文化入手

提振村民精气神

“回龙山下山东村,祖祖辈辈扎下根,红枫翠柏庭前栽,昌阳河里鱼成群。”就像这词里唱的,山东村因踞回龙山的东面而得名,这里自古就有秃尾巴李龙王的传说,2008还被列入第二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可背靠这么好的地方,村子经济发展愣是上不去,村集体连一年80元的电费都拿不出来;昌阳河也没啥成群的鱼,倒是因杂草丛生经常淤积严重,村里风气不好,村民经常赌博……

刚当上党支部书记的林乐清心里明白,扶贫,先得“扶气”,就得让村民的气捋顺,心靠拢,拧成一股绳。

可是,拿什么来提振村里人的精气神呢?不走寻常路的林乐清先从文化入了手。“这人就和麦子一样,得常晒在太阳下,越捂着越发霉。”林乐清说。

于是,林乐清组织妇女主任和党员牵头走出家门来,学跳大秧歌、练健身操、耍毛驴。他还把平时爱吵架拌嘴的搁一组:“这扇子之间对在了一起,心里的别扭就没了一半。”

小打小闹不是林乐清的风格,看着村里人的心气被煽起,他出门三天,拉了一大车东西回来,掀开帐幔,是一对舞龙、锣鼓、音响、道具、演出服。

置办下家伙什,林乐清再挨家挨户请“能人”组织舞龙队和锣鼓队,成立了30多人的“昌阳艺术团”。

教师岗退下来韩玉章写的一手好文章,请来创作快板、三句半、相声和小品;养鸡专业户韩明文嗓门大,挑大梁成了主唱;67岁的房德平,会锣鼓能拉弦;73岁的房德太,两块玉子板打的响脆……这样一群人聚在一起,谈笑间,嬉笑怒骂皆成章,兴致来时调儿一转就成曲儿,所立之处转身成舞台……大伙开始自编自演小品、快板、歌舞,讲起了农村人自己的故事。

传奇神话故事《回龙山传》、宣传保护环境《四个大嫂夸环保》、孝敬父母的《传家宝》,好节目一个接着一个,到周边40个村子演出了几百场。前两年,大伙还一起登上中央7套乡村大世界栏目,用拉洋片的方式表演了《回龙山传》。

眼下,能编会写的山东村人又有了新说道:“路灯照亮条条路,盏盏灯光如天明,秧歌翩翩起飞舞,绸扇旋转云上下。”

带领村民趟出致富路

歌要唱的好,这日子更要过好。林乐清就带着村民开了100多亩荒地,发展大棚蔬菜种植、畜牧养殖等产业,村民收入年年有增加。

80岁的村民韩玉贵说,这些年家里的变化可大了,买了养老保险,原本沾着煤灰的灶台贴上了瓷砖……“以前,日子是一天天挨过来的,现在,日是一天天奔着走的。”韩玉贵感慨说。

林乐清认为,不仅要奔着走,山东村还得走出一条自己的路来。林乐清没事儿就往回龙山上跑,准备发展民俗旅游产业。

说干就干,多番筹措下,在镇政府的支持下,每年农历三月初二办起李龙文化山会。从第一届山会开始,村里每年都主动承担山会的准备工作。

发展集体经济是关键。林乐清带领村民一鼓作气流转土地500多亩,通过招商引资,在回龙山脚下建设了一处集餐饮婚庆、果蔬采摘、踏青赏花等功能于一体的回龙山家庭农场,村里的花生制品厂、冷藏厂也为村里创了收。

如今,日子翻出花样的山东村人也唱出了新歌谣:“锣鼓喧天震山响,载歌载舞笑颜开,携手走进新时代,同心同德共致富。”(记者 李森)

来源: 威海新闻网·威海日报
编辑: 宋倩
相关热词搜索:
搜索推荐
图片新闻
  • 威海市党纪学习教育读书班举行
  • 威海东城路夜市开市时间定了!
  • 威海61个重点文旅项目加速推进
  • “科技春耕图”在威海大地铺展
威海新闻
文娱
国内国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