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支书的“新烦恼”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聚焦
2019-05-24 08:51:28    来源: 威海新闻网·威海日报
“一斤一块二,不砍价。”在高新区双岛街道西马山村小葱种植地头上,菜贩子刚要开口,就被小葱种植户刘新沪顶了回去,这语气,跟前几年判若两人。

老支书的“新烦恼”

◎记者 杨彩明 通讯员 黄娜

“一斤一块二,不砍价。”在高新区双岛街道西马山村小葱种植地头上,菜贩子刚要开口,就被小葱种植户刘新沪顶了回去,这语气,跟前几年判若两人。

那个时候,一见菜贩子,刘新沪就脑袋疼。“一斤两毛五,你卖不卖?你们村里其他种葱的要价才两毛。”架不住菜贩子砍价,刘新沪“忍气吞声”开始给小葱过称,辛苦种的葱赚不了几个钱。

如今,葱还是那些葱,价格不再“任人宰割”。“还不是因为咱的‘老支书’嘛!”刘新沪说。

张亭兰(左)与葱农在地头谈论市场行情。 资料片

刘新沪口中的“老支书”,是该村党支部书记张亭兰。今年62周岁的张亭兰当了23年村党支部书记。走马上任的时候,村里小葱种植已有五六年的时间。

熟悉西马山村的人都知道,村内有一“景”:每天凌晨两点左右,村里的20多家葱农就要忙活着装车,发动拖拉机、三轮车到威海蔬菜批发市场卖葱。“都说西马山村人睡得少,那三轮车噔噔噔响,谁还能睡得着?”张亭兰苦笑着说。

“咱老百姓不怕苦累,就怕挣不到钱。”张亭兰一口难懂的方言,像小葱一样清冽,打开了“话匣子”。她说,全村的小葱,品质相仿、产业单一,村民之间存在价格竞争,最终导致价格低,这并不奇怪。

如何依靠小葱产业,走出一条硬气的致富路?

“东一榔头、西一棒槌,都难成气候。要不咱整村统一价格吧。”在一次村民代表大会上,张亭兰提出了这样的想法。

“支持!”葱农们回答的干脆。“全村统一后,价格也就稳定了。”

从此,西马山村的小葱就这样告别了各吹各号的模式,全村开始了吹一个调。张亭兰趁机联系了三个“菜经纪”,每天固定到地头统一收购,村民在家门口就能把葱以高价卖掉。

自此,西马山村内又有了一“景”:村民们只要没事,就到葱地里看,边看边商量,葱怎么种才能产量更高,收益更好?

琢磨多了,自然就找出了“门道”。比方说,小葱应该在十月一过后三至四天种植,品质高、口感好;对于小葱普遍易得的种菌病,要在种植之后马上人为预防……在西马山村,种植、追肥、浇水、打药都被村民总结出了一套“秘诀”,村里的小葱种出了规模,也闯出了品牌,开始名声在外,西马山村小葱越卖越“火”了。

如今,村里的小葱种植规模已超100多亩,微风吹过,绿油油的葱苗诉说着丰收的希望。

收入高了,村民笑了。张亭兰反生新“烦恼”:西马山村旧村改造,村内百姓将在一年后搬进新楼房,没有了土地,百姓咋增收致富?这个问题一直在他脑子里转悠。

“规划,一定得要有个长远的规划!”张亭兰自问自答。

“能不能动员百姓养跑山鸡,依靠土特产、农家饭之类的,发展乡村旅游?”张亭兰说,“我要让西马山村继续‘火’下去。”

来源: 威海新闻网·威海日报
编辑: 宋倩
相关热词搜索:
搜索推荐
图片新闻
  • 威海市党纪学习教育读书班举行
  • 威海61个重点文旅项目加速推进
  • “科技春耕图”在威海大地铺展
  • 上新了,威海打卡点丨22万余株郁金香绽放成“海”
威海新闻
文娱
国内国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