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向枣庄学什么 百年煤城腾“云”转身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聚焦
2019-05-30 08:30:17    来源: 威海新闻网·威海日报
从“丑小鸭”到“白天鹅”,枣庄如何华丽转身?5月28日,威海党政考察团考察的第二站来到枣庄,带着思考对当地产业转型进行了重点关注。

过去的枣庄,因煤而生、因煤而兴,挖煤卖煤的简单循环,延续了百余年,不可避免造成了产业结构单一。“煤城”的雅号,既蕴含着荣耀,也渗透着无言的苦涩……

然而,今天的枣庄,有全球最高光纤拉丝塔、锂电产业新城、“硅谷”小镇、机床之都的神奇叶片……一个个有着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基因和标签的新项目、大项目,在这方热土上发力生长,动能十足,生机勃勃。

从“丑小鸭”到“白天鹅”,枣庄如何华丽转身?5月28日,威海党政考察团考察的第二站来到枣庄,带着思考对当地产业转型进行了重点关注。

墨子科创园精密机床研发孵化制造项目。
 

领先技术推动建设“加速度”

在枣庄高新区,随着车辆停稳,一家与其他企业并无二致的公司出现了在考察团一行眼前,静静矗立的建筑门前挂着一块牌子:山东智光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就这样一个寻常企业,造就了一项项不平常:

——44米,是光纤拉丝塔的高度,也是全球最高、最先进的设备。它的拉丝速度每分钟快达3500米,突破了全球拉丝塔拉丝速度瓶颈;

——采用高性能超强抗弯光纤关键技术,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突破美日欧技术封锁与专利壁垒;

——与传统光纤相比,降低整体建设成本30%以上,抗微弯损耗性能提升10%左右。

走进山东智光通信科技有限公司,一根根碗口粗的玻璃棒进行着“无死角”展示,公司负责人魏文涛侃侃而谈,这些看似普通的物品,都是他眼中的“宝贝”:“这些玻璃棒可以在生产光纤最核心的设备拉丝塔中,经过高温、塑性等工序,拉成几微米的光纤。”

步入厂区,考察团都带有好奇,对园区44米高最先进的光纤拉丝塔一看究竟。但魏文涛笑着说,无论是从生产车间外,还是走近生产车间,都看不到44米高的光纤拉丝塔全貌。“生产车间共有9层楼,每层均高5米左右,光纤拉丝塔从每层楼穿过,所以看不到全貌。光纤拉丝生产的时候,在9楼的温度大约在2000多摄氏度,而到了1楼只有20多摄氏度。如此大的落差,要确保产品的质量和稳定性,对设备技术要求相当高。”魏文涛解释说。

数字显示,随着5G网络的广泛推开,光纤用量比4G时代多16倍,光纤光缆产业每年将以30%以上的速度递增。在光纤生产的“江湖”中,智光通信虽然拥有全球领先的生产工艺及技术这一“武功秘籍”,但布局谋篇始终未曾止步。

今年1月,智光通信计划总投资50亿元,建设山东智光产业园,在一期基础上,二期投资20亿元,上马光纤预制棒;三期投资12亿元,建设光纤元器件项目,构建全光网产业链,将建成一座国内单体最大、年销售收入150亿元的光通信产业基地。

中材高性能锂隔膜研发项目产品展示。

腾“云”而上注入新动能

百度、阿里……走进鲁南大数据中心,考察团见到了不少耳熟能详的大品牌。

在这片规划面积达180亩的区域内,8000个机柜林立其中,运载着包罗万象的政务数据,守护着机密而又专业的商业数据。

什么是大数据中心?可以简单理解成机房、数据存储的中心及其相关网络服务。再简单形容,就是分散的数据如一盘散沙,形不成规模,发挥不了效益。有了大数据,就像有了“火眼金睛”,能够帮助人们发现小样本下模糊不清甚至根本观察不到的问题。

如今,鲁南大数据中心已是山东体量最大的大数据中心,可辐射江苏、山东、安徽20个地市,“一个中心、六大平台、十六朵云、100个应用场景”的智慧城市框架基本形成。

纵览枣庄“大数据地图”,考察团不禁要问,为什么好项目看好枣庄、选择枣庄、投资枣庄?山东审核通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王顺峰最有发言权:“在短短几个月时间里,‘枣庄速度’‘绣花’功夫一直感动着我们,枣庄市委、市政府和各部门‘细水长流’式地为企业做好服务工作,用‘铁军’一样的执行力为企业保驾护航,我们没有理由不来。”

“产业基础的搭建、人才的引入、营商环境的打造是我们看中的。”山东泰盈科技有限公司枣庄基地总经理助理石秀秀表示,枣庄扶持政策的连续性也是让企业心稳的一大因素。

如今,枣庄大数据产业相关企业已发展到近200家,被命名为省级大数据产业集聚区。大数据与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悄然推动着产业数字化、智能化,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动能。

考察团感受到的不仅是枣庄这个资源枯竭性城市,在产业、城市、生态、转型中的坚定步伐,还有他在补短板、破难题、增优势上创造性和革命性的招数和办法。

山东智光通信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

平台搭好引来“百鸟朝凤”

走出京沪高铁枣庄站出站口,抬头就能看到5个红色大字:“互联网小镇”。

互联网小镇,那是什么地方?枣庄本地人会无不自豪地说道,是枣庄的“硅谷”。

要说起小镇中的“明星”,当属浙江大学山东工业技术研究院。特种机器人、石墨烯空调、智能制造……走进小镇的人,都会被浙江大学山东工业研究院展厅里的这些“黑科技”吸引。据介绍,随着该院石墨烯实验室的新技术成果被运用到空调生产中,石墨烯空调主机体积将缩小到现在的一半。

在智能制造技术及装备研究中心,一条智能全自动生产线正在调试。“这条生产线是我们科研人员自主研发的。”浙江大学山东工研院区域合作部副部长孙延明说,目前工研院已经为枣庄多家企业设计了智能全自动生产线。

跟随浙江大学山东工业技术研究院一起入驻的,还有英国皇家工程院蒋向前院士、国家工程院谭建荣院长等70余名教授、博士为首的11个团队、上百人的庞大科研团队。依托浙江大学山东工业技术研究院的研发成果,形成了20家创业公司,其中16家已经完成注册,注册资本合计过亿元,成功吸引了明朔光电石墨烯路灯、鑫桥怡康生物临床诊断试剂、凌鹏自动化特种机器人等产业化项目在枣庄落地转化,另有大数据中心、新能源汽车轮毂电机等引入项目正在洽谈。

浙江大学山东工业技术研究院产业园也已启动建设,拟筹备建立产学研发展基金,促进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深度融合,营造创新创业良好生态。

互联网小镇上的故事告诉我们,枣庄“硅谷”的产学研合作已经登上台阶。

鲁南大数据中心。本文图片均为记者孙大伟摄

越来越宽的生产线

内有核心专利、生产装备缺乏等短板,外有坚如磐石的技术壁垒……这一桎梏,一度是我国锂电池发展难以承受之痛。

“跟在人家后面走,我们还是无法跑赢竞争对手。唯有开发新的生产线,哪怕道路比别人曲折,我们还可以有弯道跑赢的机会。”中材锂膜人形成了这样的共识。

2016年3月,中材锂膜有限公司一期项目在滕州市开工建设,把目标瞄准世界最高端,选择了难度高、投资大、国内鲜有人尝试的湿法双向同步拉伸生产线。

湿法本难,湿法同步拉伸难上加难,一个连生产设备都需从头设计、调试的锂电池隔膜生产线,难度之大,前所未有。法国全进口设备,4米幅宽、50车速的锂膜生产线设计,史无前例。

随着“年产2.4亿平方米锂电池隔膜建设项目”首条生产线试生产推介会举行,标志着中国建材集团的锂电池隔膜研发、生产能力已居于世界领先地位。从项目设计、建设到评审,从一片玉米地到生产出世界最尖端的锂电池隔膜材料,从一条非专业的生产设备到一条世界上最先进的锂膜生产线,这是从无到有的创举。

如今,中材锂膜创造了我国高端锂电池隔膜打破国外垄断的第一,创造了幅宽最宽、车速最快生产线的第一。锂电池隔膜不再是我国锂电池产品应用、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掣肘,中材锂膜正在向全球高端锂膜市场进发。

一片叶子提升产业集聚优势

一台设备,相当于一个小型生产车间,听起来是不是很神奇?在墨子科创园的枣庄北航机床创新研究院机床车间,就可以见到这台神奇的机床设备。

现场工作人员指着三款不同的机床说,它们有三个共同特点,把叶片的加工精度提高了一个量级,通过抛光轮把手工打磨变成机械化打磨,一台机床替代传统的多台机床且能同时加工4至100个叶片,实现高效化。

神奇的叶片背后,有去年被国家工信部认定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的滕州中小机床产业集群,还有博士教授领衔创新的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科研团队。

发动机是飞机的心脏,而叶片是发动机最关键的核心部件。叶片生产一直靠手工磨削,精度不高、效率低,为实现机械磨削的梦想,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科研团队来到了枣庄,合作建设枣庄北航机床创新研究院,研制出我国首台航空发动机叶片磨削阵列机床,可年产阵列机床200台,加工航空发动机叶片100万个,实现销售收入42亿元。

一次能同时加工32个叶片,这在目前国际上还没有,加工成本仅为国外的1/10,能够抛出来世界上最难抛的涡320叶片……能够实现这些技术的高档数控机床,是自主研发设计、国内首创,是机床结构上的颠覆式创新,特别是4-32轴联动高端阵列数控机床,获得国家数控机床重大专项资金支持4000万元。

产业高层次释放出的“磁吸效应”,将园区的舞台伸向了全国各地。在这里,产业的优势发酵成集聚效应,活跃的思维创造出未来空间。通过规模化发展后,吸引重磅的企业入驻,行业竞争力更强大,集聚效应更强势,发展动力更强劲,可以预见,由此带来的良性循环会让园区长盛不衰。(记者 连涛 杨彩明)

来源: 威海新闻网·威海日报
编辑: 宋倩
相关热词搜索:
搜索推荐
图片新闻
  • 威海市党纪学习教育读书班举行
  • 威海61个重点文旅项目加速推进
  • “科技春耕图”在威海大地铺展
  • 上新了,威海打卡点丨22万余株郁金香绽放成“海”
威海新闻
文娱
国内国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