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优等生”续写绿色多元新答卷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精致城市·幸福威海
2019-06-12 08:55:25    来源: 威海新闻网·威海日报
手心留着与总书记握手的脉脉余温,心间牢记总书记的殷殷嘱托。一年过去了,威海人以“应考”态度、“答卷”姿态,描绘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前行之路。

良好生态环境是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印在脑子里、落实在行动上,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让祖国大地不断绿起来、美起来。 ——习近平

秀美景色让人流连忘返。 记者 刘志鹏 摄

何其荣光!4月份,威海入选全国“无废城市”建设试点,这是今年以来,我市生态建设迎来的首个“利好”。

何其自豪!在2018年环境质量情况新闻发布会上,威海水、大气指标全优。

一个个好消息,回应的是一年前的今天,习近平总书记在威海留下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深深期许。

手心留着与总书记握手的脉脉余温,心间牢记总书记的殷殷嘱托。一年过去了,威海人以“应考”态度、“答卷”姿态,描绘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前行之路。

绿色,发展的新理念

每一次扬帆,都需要灯塔的导航;每一次前行,都需要理论的指引。

2018年6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威海,作出“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印在脑子里、落实到行动上,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让祖国大地不断绿起来、美起来”的重要指示。

习近平总书记站在战略全局高度的重要论断,蕴含着对威海未来发展的战略前瞻和深切厚望。

总书记出了题,威海就要答好卷!

从哪儿发力?是威海执政者谋划发展时反复自问的必答题。快与慢,加与减,考验着管理者的政绩观和治理能力。

第一时间,我市出台《中共威海市委关于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重要讲话精神的实施意见》,把习近平总书记对威海的最新指示和最新要求传达到全市每一名党员、每一名干部,把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期望和深情嘱托传递到社会的方方面面。

一年来,这样的学习从未止步,这样的学习从未松懈。

学之愈深,知之愈明,行之愈笃。

在深入学习、深刻领会的基础上,我市顶层设计路径清晰——要求实施最严格的环境监管,开展最积极的生态建设,推进最集约的资源利用,扎实推进“四减四增”三年行动,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抓好环保督察整改落实,不断推动我市生态文明建设再上新水平,努力打造美丽中国、美丽山东的“威海样板”。

一年来,市委、市政府数次专题调度,综合施策,整治措施密集出台,生态治理随之开启加强模式——系统构建了“1+1+8”制度体系,制定了《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总体作战方案,明确了主攻方向;量身定制了《威海市加强污染源头防治推进“四增四减”三年行动方案(2018-2020年)》指导作战计划,明确了治本之策;制定了打好蓝天保卫战、柴油货车治理等8大战役作战计划,明确了治标之举。

向着绿水青山,威海加速奔跑!

绿色,发展的指挥棒

打造绿水青山,要“舞”好考核指挥棒。

对此,我市印发了《威海市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办法》,修订目标绩效考核办法,将环境质量逐年改善要求作为区域发展的约束性指标,纳入市委、市政府“六位一体”考核评价体系。

考核指挥棒指向绿水青山,换来的是各级部门对环境发展的“零容忍”。去年以来,我市实施了污染防治攻坚战——

净空行动治出“一片蓝天”。持续实施“散乱污”企业及集群综合整治,实施煤炭消费减量替代,到2020年,全市煤炭消费总量比2015年下降10%左右。强化移动源污染防治,统筹开展车、油、路治理和机动车船污染防治。

净水行动守住“一湾清流”。科学划定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设置保护区标志和隔离防护设施。将黑臭水体治理作为河长、湖长工作的重要内容,打好黑臭水体治理攻坚战。按照陆海统筹原则,积极实行陆、岸、海生态环境综合防治。

净土行动打造“满城皆景”。加强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复,加快推进垃圾分类处理。到2020年,实现所有城市和县城生活垃圾处理能力全覆盖。

守护绿水青山,少不了出重拳、动真格。

加大生态修复力度,狠抓非法围填海、废弃矿山、采石场、沿海防护林带等的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对破坏城市自然风貌和生态环境的项目一律叫停。

200多起涉林案件、400多万元罚款……在“春雷2018”、“利剑2018”等专项整治行动中,我市保护了每一棵该保护的林木,守住了每一寸该守住的林地。

持续推进“散乱污”企业及集群综合整治,排查企业1234家,分类实施清理取缔、整改提升等工作;针对威海山在城中的区域特点以及大气污染治理的阶段性问题,以环山路改造为重点,开展扬尘污染综合整治,狠抓道路、市政、建筑工地和散流物体、裸露土地等扬尘治理。

新绿色“指挥棒”下,项目的取舍要先看“生态脸色”: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导向的项目不要;不符合环保政策、污染难以治理的项目不要;落后工艺、技术、装备的项目不要……

一个个重要文件、一条条铁规铁律,都只有一个共同指向——威海以最严的措施,确保生态环境只能最好,只有更好!

绿色,发展的新动力

走进华夏城,侧柏漫山遍野,站在山头远眺,苍翠依旧,绿色仿佛从未离开。

若把时间坐标拉长,你会看到另一个华夏城:不等走到近前,就听炮声隆隆,切割机发出的刺耳的嚓嚓声,凿石发出的令人心颤的咚咚声,周边的房舍、树木,粉尘遮盖下白茫茫混沌一片……

2003年,由华夏文旅集团主导的山体修复工程正式启动,先后投入44.3亿元,搬运土方5692.67万方,建造大小水库35个,栽树1127万棵……终于,一座矿坑上的大花园、废墟上的新景观矗立在人们面前。目前,华夏城正在实施生态修复、生态文明基地建设等九项工程。

时空流转,如今的林海不但扮绿了矿山,更点亮了百姓的希望之光。

去年,华夏城共接待游客230万人次,收入达到2.3亿元,带动周边13个村,近五年村集体经济收入年均增长14.8%。华夏文旅集团周边的村民纷纷感叹,原来好的生态真的能生钱。

在威海,这样的改变正越来越多。巨变背后,逻辑清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走进荣成市成山镇河口村村民刘波家,刚刚进屋,就忙不迭地拽着来客参观她的“宝库”,里面摆着一筐筐的收成:刚摘的茭瓜,脆生生;新摘的樱桃,红彤彤。这些农产品凭青山绿水的生态而“金贵”起来。

“真想买一座农家院自己住,只是不知道村里房价如何。”正在村中观光的几位游客被山村美景吸引,情不自禁地发出感叹。房檐下的老人听了哈哈一笑,接过话茬,“早些年,村里老房子四五千元一座都没人买。现在,你出的钱再多也没人卖。”

绿水青山不仅让百姓手中的“泥饭碗”变成了“金饭碗”,还带来了生产力。

“我很爱透过窗子看绵长的海岸线。”4月29日,如是金融研究院院长、如是资本创始人管清友作为威商大会嘉宾参会,带来了自己的“礼物”——在威海成立如是金融研究院威海分院。

管清友不是个例。威商大会期间,190多名全球嘉宾齐聚威海,这座城市以绿水青山赢得了各方赞誉,同时收获了合作果实。

融创国际生态健康城,在南海新区安了家;复星旅文集团希望寻找合作机会;幸福连城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正在物色合适的选址……

生“绿”更生“金”。在旅游领域,生态禀赋同样成为吸引客流的利器。越来越多游客选择到威海感受生态建设“看得见的幸福”。有数字统计,去年全市共接待国内外游客4682.69万人次,同比增长8.64%。

在威海,因绿水青山而大放异彩的,还有各类体育赛事。

微风不燥,阳光正好。5月的威海,迎来了比利时、韩国、加拿大、日本、肯尼亚等17个国家和地区的1.2万名选手,在荣成市体育中心激情开跑,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

一年来,我市以公园赛道为依托举办的国际马拉松赛、全国自行车邀请赛等系列重大赛事,取得了圆满成功,也产生了巨大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

生态更美,产业更和谐。如今,威海正依托绿水青山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互联网金融、智慧物流、智能制造、健康养老、社交网络等新经济新业态破茧而出,在相互融合、相互促进中,来自绿水青山的竞争力已日益清晰。

照着这条路走下去,绿水青山的发展红利还将更多惠及威海百姓。

这是一张“答卷”,也是一张“画卷”。如今,“答题”仍在进行,“画卷”继续铺展,后面的答案与画面,更值得期待。(文/记者 杨彩明 图/记者 杨正)

 

来源: 威海新闻网·威海日报
编辑: 宋倩
相关热词搜索:
搜索推荐
图片新闻
  • 威海打造智慧化应急救援装备制造“母港”
  • 记者蹲点报道·春之声 | 威海网红店主带你解锁更多“新玩法”
  • 鱼露里吃出“创新味道”!浦源食品“定制化”升级发酵生产设备
  • 上新了,威海打卡点丨新威附路新添美食综合体
威海新闻
文娱
国内国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