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的“红色引擎”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聚焦
2019-07-26 09:00:08    来源: 威海新闻网·威海日报
“土疙瘩”变成“金疙瘩”,农民种地不发愁,没想到在文登区还真有这样的好事儿。这100亩是招商引来的大樱桃,村集体和村民都有租金拿;那100亩交给村里“托管”了,每亩净收益300元……每每望着这200亩规模流转的土地,高村镇虎山村党支部书记孙显武总会感叹:“种了几辈子的土地如今变了‘种法’啦!”

乡村振兴的“红色引擎”

——看文登区如何以党建引领创新农业社会化服务

◎记者 杜晓莹 通讯员 张小寒

“土疙瘩”变成“金疙瘩”,农民种地不发愁,没想到在文登区还真有这样的好事儿。

这100亩是招商引来的大樱桃,村集体和村民都有租金拿;那100亩交给村里“托管”了,每亩净收益300元……每每望着这200亩规模流转的土地,高村镇虎山村党支部书记孙显武总会感叹:“种了几辈子的土地如今变了‘种法’啦!”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文登区通过党建引领创新农业社会化服务,探索走出一条党建引领、政策支持、市场运作、集体经营的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新路子,有力促进了村集体和农民双增收,为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

统筹政策“润好土”

今年麦收,高村镇联浩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连均璞格外气定神闲。自打给合作社2385亩小麦上了保险,连均璞就不必看天“脸色”:“政府帮麦地上了保险,以后旱涝不怕!”

连均璞口中的“保险”,是文登区与太平洋财产保险有限公司合作推出的全国首款面向农业社会化经营主体的保险产品,也是农业社会化经营主体收入保险的“全国第一单”。为鼓励农业社会化经营主体积极参加收入保险,文登区还拿出专项资金,给参保主体交纳保费100%补贴。这不,4月刚签保单,眼下就进入测产理赔程序。因旱灾减产近三成,合作社可获赔54万元,总收入不低于180万元,这让连均璞笑开了花。

要想种好地,首先要有好土。文登区委充分发挥“指挥棒”的作用,将全区所有资源“肥水”引入这方振兴的“良田”。

今年,文登区组建了区级国有农业服务公司——丰登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搭建区级农业服务平台,为全区农业生产提供政策扶持、金融保险、品牌运营、土地流转等服务,以市场的方式实现政府对全区农业社会化服务的统筹、指导和调控功能。

文登区委还统筹整合上级涉农资金,优先向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等新型经营主体倾斜。此外,文登区设立了1亿元的西洋参产业发展基金,为西洋参标准化种植、精深加工、交易仓储等提供资金引导支持。

在引金融“活水”上,文登区与山东供销融资担保股份有限公司合作,为全区农业经营主体提供5亿元的融资担保额度,并成立了中银富登村镇银行,为涉农小微企业、种植业户发放贷款4亿多元。

今年3月起,文登区用户打开支付宝页面的城市服务页面,就会跳出“文登普惠”服务选项,这里藏着啥“玄机”?文登区金融办副主任牛序鑫演示了一遍蚂蚁金服产品中的“奥妙”:“3分钟申请、1秒钟放款、0人工干预,随借随还,农户们再也不用嫌来回跑银行麻烦了。”

去年年底,当蚂蚁金服准备在烟台栖霞落户时,文登区金融办就“毛遂自荐”,让蚂蚁金服也在文登区“安了家”,这项结合大数据为涉农群众提供小额信用贷款服务的产品,真正将大数据转化为资金“活水”。截至目前,已完成发放贷款5900万元。

近年来,文登区共推出“参农贷”“惠农e贷”等20余个涉农金融、保险产品,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民创业者提供贷款3.5亿多元。

搭建平台“播好种”

拥有全国首家西洋参交易中心,6个产业链项目一个月内集中开工,线上西洋参交易额一个月可达100多万……在张家产镇,与西洋参种植产业同样让人大开眼界的,是一环扣一环的村级合作社、农业社会化服务站、镇级农业社会化服务中心。

不止张家产镇,按照服务半径3公里、辐射面积3至5万亩的标准,文登区建设了12处镇级农业社会化服务中心,并在200户以上的村设立农业社会化服务站。

有了“好土”还不够,各镇党委继续趟路子,打造了一块块的“特色田”。

结合镇级机构改革,文登区将农业、畜牧、农机、供销、粮食等涉农部门资源,集中在服务中心统一开展公益性服务,在满足土地托管、农机服务、农村人才、信用贷款、品牌农业、农安监管、庄稼医院、基层党建等10项基本功能的基础上,各镇又结合各自产业特点,开展劳务中介、农旅推广等特色服务,形成“10+N”服务功能模块体系。

作为全区试点的高村镇,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已经相当成熟。全镇有20个村成立了土地股份合作社,流转成片连方土地6300多亩,其中4000多亩成功引进黄菠萝、黑小麦等10多个现代农旅项目。没有社会资本注入的土地,由平台委托给镇上成立的农业龙头企业——高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经营,保证农民和村集体的托底收入。

按照“择优准入”原则,文登区镇级党委选择一批实力强、信誉好的社会化专业服务组织入驻服务中心,为农户和新型经营主体提供农资供应服务、田间管理服务和产后系列服务。各镇党委还采用信息化手段将全镇土地、农机、劳动力、集体闲置资产、新型经营主体等各类涉农资源登记录入,形成农业大数据库。同时,加强与电商企业、产业化龙头的合作,建设线上、线下农产品营销平台,使农民生产的农产品与市场有效对接起来。

目前,线上已入驻企业40多家,上线产品200多种,引导特色农产品“触网”销售。线下,立足全区特色产业建设了西洋参交易中心、优质蔬菜集散交易中心、名优水果集散交易中心、优质粮油加工交易中心,形成对内辐射全区及周边、对外连接国内外市场的交易集散地。

激活资源“收好菜”

西山后村曾是村集体无收入的省定扶贫工作重点村。如今,西山后村拥有多个致富项目落户,不仅摘掉了穷帽子,还带动周边3个贫困村脱贫,成了十里八村的“聚宝盆”。

“蝶变”的背后,是西山后村党支部抓牢党建引领这个“牛鼻子”,创新“支部+基地+农户”发展模式,打造乡村振兴的红色引擎,促进农业社会化服务创新发展。

“有好土,播好种”,关键还得让农民这个主体“有菜收,收好菜”。能否把农民有效组织起来、把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关键靠村级党组织。

文登区将建强村级党组织作为核心,依托村党支部的引导带动,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土地“三权分置”改革,积极领办各类合作社,吸收广大农民参与激活和发挥村级“统”的功能,赋予双层经营体制新的内涵。

为了将闲置土地资源和人力资源充分激活,各村级党组织把土地集中起来,村党支部组建土地合作社,将农民不愿或无力耕种及低效的土地流转出来,化零为整、由小变大,统一经营管理或对外招商,发展特色高效农业。

对农民不愿流转的土地,由村集体通过农业社会化服务平台,联系农机专业合作社开展土地托管、半托管服务,提供耕、种、管、收、储、加、销等全过程服务。目前,全区累计流转土地35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68%。

“以往种地扣除口粮一年还挣不上三四千,现在平台为咱提供培训后,安排咱到村里的农业项目上打工,去年和媳妇每人挣了三四万。”说起自己的“经济账”,高村镇沙柳村村民孙德智难掩喜悦。

在文登,像孙德智这样的“新农民”比比皆是。对从土地中解脱出来具有劳动能力的农民,由村党支部牵头组建劳务合作社,定期组织培训,实行技能分类、定级管理,根据市场需求,有针对性提供劳务服务。目前,文登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到800多个,入社成员2.7万多名。村级劳务合作社发展到42个,登记劳动力3800多名。宋村镇下徐村等周边6个村与山泰生态园合作成立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带动2000多户村民发展优质果蔬生产,吸纳200多名村民务工,年可为群众增收1400多万元。

土地聚起来,人力聚起来,集体经济壮大起来。文登区各村党支部通过领办合作社,依法开展土地经营权的流转和托管,将农民分散土地适度集中统一进行整理改造,面积溢出部分归村集体所有,流转后价格溢出部分由村集体和村民按比例分成,目前集体经济薄弱村在文登已经全部清零。

来源: 威海新闻网·威海日报
编辑: 宋倩
相关热词搜索:
搜索推荐
图片新闻
  • 威海市党纪学习教育读书班举行
  • 威海61个重点文旅项目加速推进
  • “科技春耕图”在威海大地铺展
  • 上新了,威海打卡点丨22万余株郁金香绽放成“海”
威海新闻
文娱
国内国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