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为了百姓幸福生活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关注民生
2019-01-05 09:56:17    来源: 威海新闻网·威海日报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是临港区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5年来,矢志不渝的奋斗初心。

    奋斗,为了百姓幸福生活

    ——临港区升级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5周年系列报道·民生保障篇

    威海新闻网1月5日讯 (记者 孙艺嘉)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是临港区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5年来,矢志不渝的奋斗初心。

    道行致远,临港区百姓的获得感看得见、摸得着题:临港实验学校让孩子们从“学有所教”到“教有所优”,社会福利中心让老人们老有所养且养得更舒心,全民健身中心让民有所乐、乐在其中……

    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普惠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临港区13万百姓在变化中拥抱幸福、感受幸福。

    改变不止步 织牢民生“保障网”

    1月3日,第一缕阳光照耀草庙子镇嘉和社区。居民李超一家人在暖气十足的大三居里开始了一天的幸福生活。

    李超的小儿子最爱周四,因为有他期盼的网球课,到了学校,儿子像小鸟一样欢快地奔向教室。李超很自豪:“我的儿子不仅学习成绩好,网球、棒球、音乐都不错,孩子能够综合发展,多亏了有好学校和高素质的老师。”

    这个“好学校”就是临港实验学校,作为一项重点民生工程、发展工程,这是临港区教育从“学有所教”到“学有优教”的有力见证。

    百姓的美好生活,在于教育更加公平。5年来,临港区一年一处新校园,教育一年一迈新台阶,黄岚校区、汪疃校区、蔄山中学等新教学楼陆续拔地而起,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优质教师队伍不断优化、教育设施持续提升,高质量的教育得到了全区家长的一致好评。

    李超的妈妈七十多岁了,每天她都要到社区养老服务中心,跟几个老姐妹坐在一起打牌、下棋。那里有志愿者为老人免费理发,还有医生来为老人们体检。

    百姓的美好生活,在于民生保障提质扩面。5年来,临港区养老服务体系加速形成,全区各类养老机构7家,“候鸟式”、“田园式”、“居家式”养老机构相继建成。2018年,临港区社会福利中心建成,3处镇办敬老院的特困老人集中供养、管理,这是全市唯一一处区域特困人员集中供养的典范。临港区正式形成社会福利中心托底,居家、社区和机构养老互为补充的特色养老服务体系。

    百姓的美好生活,在于看病趋于方便。临港区深入推进医联体建设,与市三甲医院建立远程医疗协作网;升级改造乡镇卫生院,配备全自动诊疗设备,构建起“15分钟医疗服务圈”。

    民生的温度,取决于“底线”的刻度。临港区把健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作为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社会保险覆盖范围不断扩大,待遇水平持续提高,实现了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全覆盖。大力推行城市化融入和产业化带动扶贫开发模式,启动各类扶贫产业项目23个,全区10个省定贫困村3008人全部达到退出标准。

    文化沁心田 百姓生活更舒心

    “爆竹声声辞旧岁,梅花朵朵报新春”……在秦权社区的活动多动中心,挂满了红彤彤的对联和“福”字。春节将至,蔄山镇书法协会准备写1万张“福”字送学生,写200多副对联送给贫困户,成员们正加班加点完成这个大工程。

    蔄山镇西马格村的大活报也提上了日程,舞龙秧歌,吹拉弹唱,村里的能人们要把手艺“拾起来”,让今年春节比往年更热闹。

    一河两岸给了居民归园田居,文化事业的发展滋润了临港区市民的心田。5年来,社区文化从无到有,农村文化渐成规模,群众文化活动层出不穷,专题书画展、文艺演出、歌手大赛、流动舞台进村居等活动轮番登场,绘画、剪纸、器乐等文艺“能人”活跃在社区和镇村。

    家住蔄山秦权社区的王红英是一位文艺爱好者,也是魅力蔄山舞蹈团的“主心骨”,在全区的各项比赛中屡获佳绩,她说:“这几年,区里举办的文艺汇演、文化下乡、舞蹈大赛越来越多的,我每天都忙着排练节目,生活别提多充实了。”

    相比于往昔,不仅文化活动多了,公共文化设施的改变也王英红感触颇深,“大量的演出活动要求我们舞蹈团不停地充电,尼山书院是我们常去的地方,那里有专业的老师带我们进步,现在还有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全民文化广场、城市书房,临港区的文化味越来越浓了。”

    5年的辛勤浇灌,各项文化设施遍地开花。建成1300平米的临港区尼山书院、2000多平米的草庙子记忆馆;综合文化服务中心镇(办)村、社区全覆盖,126个儒学讲堂、43个农家书屋,基本实现全区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标准化。

    文化事业不断繁荣,精神文明不断加强,美德社区、美德学校、美德企业、美德机关建设,推动全区形成文明和谐的社会新风尚。5年来,全区共涌现出各级道德模范37人、“中国好人”7名、“山东好人”12名。

    今年,临港区的文化事业将再上一层楼,集文化馆、图书馆、影剧院等功能设置为一体的市民文化中心即将开工建设,将为临港区再添馥郁的文艺芳香。

    收入节节高 幸福日子“有底气”

    于建成算了一下2018年的收入,近8万元。

    2014年,他还在围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打转,但改变,是他一直在思考的问题。政府免费组织各种农业知识培训的消息传到了于建成耳朵里,似乎让他看到了指路的灯。“本来随便去看看,结果受益匪浅,后来我只要有时间就不会错过,大棚管理技术培训、电商培训、乡村旅游培训我都认真学习,5年下来记满了好几个笔记本,去年我参加了新兴职业农民的培训,现在得到了认证,我从没什么文化的农民变成一个‘业余专家’。”于建成自信满满地说。现在,这个“业余专家”是庄园里的香饽饽,收入更是芝麻开花节节高。

    就业创业是最大的民生。5年间,临港区在全市率先启动区镇两级培训基地,通过“一对一”、“面对面”的实践培训,5400多名农民变身为产业工人,像于建成这样的“业余专家”遍地开花;定期组织“春送岗位”“冬送温暖”等活动,每年为企业招工2000余人,更有“威海工匠”“临港工匠”的评选,让产业工人广受尊重、更有力量。为了开拓创业渠道,临港按照全市最高标准规划打造新的行政服务中心,深入推动“放管服”改革和电子政务建设,实现“三十证合一”,5年来全区市场主体总量不断扩大。

    越来越高的收入让居民更有底气。种类繁多的就业创业机会让居民收入向上攀登,扎实的低保、扶贫、医疗举措让民生之树向下扎根,临港区百姓的幸福之树根深叶茂。

    “惟其艰难,才更显勇毅;惟其笃行,才弥足珍贵。”站在开创“精致城市·幸福威海”全新局面的新起点,临港区将继续把民生改善放在首位,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更强的幸福感。

来源: 威海新闻网·威海日报
编辑: 刘思冰
相关热词搜索:
搜索推荐
图片新闻
  • 威海打造智慧化应急救援装备制造“母港”
  • 记者蹲点报道·春之声 | 威海网红店主带你解锁更多“新玩法”
  • 鱼露里吃出“创新味道”!浦源食品“定制化”升级发酵生产设备
  • 上新了,威海打卡点丨新威附路新添美食综合体
威海新闻
文娱
国内国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