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靠海吃海”的正确打开方式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关注民生
2019-03-29 08:53:13    来源: 威海新闻网·威海日报
依海而建,向海图强。海洋是威海的最大优势和潜力之一。2018年度全市工作总结表彰大会暨“工作落实攻坚年”动员大会提出,要在海洋经济发展上狠抓落实,在海洋经济发展上一定要先人一步、高人一筹,主动出击,领先发展。

依海而建,向海图强。海洋是威海的最大优势和潜力之一。2018年度全市工作总结表彰大会暨“工作落实攻坚年”动员大会提出,要在海洋经济发展上狠抓落实,在海洋经济发展上一定要先人一步、高人一筹,主动出击,领先发展。

化海洋优势为新旧动能转换的最大机遇,除了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不断发力外,专家学者、企业家、普通渔民每个人也都心怀“蓝色梦想”,立下了自己2019年的“小目标”。

威海创新园海洋智能装备研究中心研发人员调试设备。 资料片

海洋智能装备“朋友圈”越来越大

◎记者 姜倩倩

“有什么需求都可以提出来,我们会全力准备妥当。”最近,哈工大(威海)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周志权与国外邮件、电话联系密切,为的是迎接亚历山大、科尔图诺夫两位乌克兰院士的到来,“院士们将于7月入驻,开展海洋探测技术研究及海上无人系统技术研发工作。”

两个院士工作站将“落户”位于美丽的褚岛海域威海创新园海洋智能装备研究中心,中心是为吸引高端人才来此开展海洋智能装备研究而专门打造。几乎整个3月,周志权的课余时间都“泡”在这里,修改设计方案,查看装修事宜,忙得不亦乐乎。

高校教授怎么成了“后勤部长”?得从2018年8月说起,那时,威海创新园海洋智能装备研究中心签约仪式后,周志权多了一重校外身份——威海创新园海洋智能装备研究中心负责人。

据介绍,威海创新园海洋智能装备研究中心将打造海洋智能装备研发、海洋装备测试、人才培养及产业化基地,在吸引高端人才入驻的同时,积蓄后备研发力量,进一步提高威海海洋高端装备研发能力。

之所以成为“合伙人”,主要因为周志权太爱这片海。“褚岛附近有5平方公里的海域可以自主使用,且海水透明度高,水下流速适中,这些条件很适合海洋装备测试。”周志权说。

周志权还把不少国内外海洋装置领域的老朋友拉进了威海的“朋友圈”。听完中心建设情况后,哈尔滨工程大学教授刘文智难掩兴奋:“我去过大连、舟山、南海甚至北极,都没找到这么好的海洋条件,真是太合心意了!”随后,刘文智将自己的公司迁来,将环翠区作为项目定点实验基地,开展水下机器人研发工作。

除了高端人才,还有不少企业慕名前来。目前,已有威海天航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威海华浩海通通信科技有限公司、威海蓝湾海洋工程装备研究院有限公司等5家公司入驻中心。

“我们从事无人机关键模块研发和无人机陆上海上服务研发,在这里,中心不仅免费提供办公场所,还开放公共测试平台,大型仪器设备也可以共享。”威海天航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负责人坚信,“背靠大海好乘凉”。

“未来,我们还将引进更多专业人才,在共建、共用、共创、共享中心的同时,打造海洋智能装备研究全产业链,为威海海洋创新发展营造更好的氛围。”在周志权心里,这片充满了生机的海,一定会变得更美!

万弘(右)查看刚生产的新产品。记者 孙大伟 摄

“超级杂交水稻”的“威海贡献”

◎记者 杜晓莹 通讯员 刘兆阳 李钟芸

3月27日中午,荣成鸿德海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新厂区内,30吨刚下生产线的“医药级鱼蛋白胨”整装待发,即将踏上去往浙江的路程。

很难想象,这些从海产品“下脚料”中研发提取出的生物蛋白产品,能使冬虫夏草、灵芝等培植产量平均提高10%以上。鸿德生物在这两个板块的国内市场占有率达90%。

“去年,我们的产品给‘超级杂交水稻’增产贡献率达到了3.37%,每亩帮助水稻增产了40公斤!”鸿德生物副总经理万弘自信满满。自2014年至今,每年的“超级杂交水稻”新纪录里,其实都有着一份来自威海的贡献。

随着大货车陆续开走,崭新的厂房外墙上,“袁隆平院士工作站”几个大字显露出来。据万弘介绍,这也是全国唯一一个生物肥料研究开发的袁隆平院士工作站。

想要趟出一条无人涉足的海洋生物肥新路子,万弘和丈夫周伟的创业路一点也不顺利,还曾为筹资卖掉了房子。万弘记得最初两年,很多人第一次听说海洋生物蛋白肥后第一反应往往是四个字——怎么可能!

但周伟和万弘坚信,好产品才是硬道理。2014年,既然袁隆平院士团队不相信这款产品,那就免费提供给全国各地的“超级杂交水稻”试验田使用。连续四年,鸿德生物的鱼蛋白肥增产效果逐渐凸显,“铁打”的成效引来了袁隆平院士。2017年的院士工作站签约仪式上,袁隆平院士这样说:“海里面有好东西,我们要向大海要资源。”

“这么好的海洋资源不能给浪费了!”万弘说,如今鸿德生物年产5000吨海洋生物产品生产线能“吃干榨尽”低值鱼类、藻类原料,使其“身价”大增,产品不仅在国外卖得上价,国内市场也逐渐火热起来。

这几年,22项专利“傍身”的鸿德生物被评为高新技术企业、国家海洋经济产业链构建支柱企业及全省“新旧动能转换”重点企业等。

春节前,袁隆平院士团队再次来到荣成,与鸿德生物团队一起确定今年的方向和重点,准备今年推出用于“作物病害疫苗”的鱼小肽蛋白,万弘比喻说:“这款生物肥能减少作物的生病几率,就像是接种了疫苗一样。”

不止袁隆平院士,去年鸿德生物还与加州理工大大学的终身教授肖特尔就生物刺激和激动素研发达成合作协议。万弘说:“向大海要资源,需要群策群力,印遇龙院士的工作站也将在我们这里落户,希望推出适合牲畜养殖的鱼蛋白饲料。”

李军才(左二)扶着游客上船。记者 孙大伟 摄

从“闯海”到“上岸”,老渔民吃起旅游饭

◎记者 杨彩明 通讯员 杨青

钱多事少离家近——这是人们口中好工作的标准。荣成市寻山爱伦湾海洋牧场的游船驾驶员李军才,就对现在的工作很满意。

检查船只、保养海上设施……眼下,李军才特别忙,一个月后,寻山爱伦湾海洋牧场将进入旅游旺季,“今年大伙儿心气高,游客还能多增加一些。”

57岁的青鱼滩村民李军才在做这份工作之前,是个捕鱼的老把式,岁月似刻刀,全镌刻在他的手上。别看手糙,老李的嘴里新词可不少。“我们现在发展海洋休闲渔业,一张门票能卖118块钱。”

前几年的李军才,语言风格可不是这样,闷葫芦一样。“那时候天天捕鱼很辛苦,哪有闲心思拉呱。”

他说的没错,前些年捕鱼确实辛苦。渔船小,经不住风浪,打鱼只敢离开岸线一二公里,岸线始终保持在可视范围内。

随着近海渔业资源濒临枯竭,捕到的越来越少。面朝大海的渔民不捕鱼了,该如何生存?

在李军才为以后生活找出路的同时,寻山集团爱伦湾海洋牧场进入了筹建阶段。对送上门的工作,李军才并不看好:做旅游,谁会来看?来了能看啥?咱渔民搞旅游有点“不务正业”。

随着养殖筏架及越来越多的海上平台及观光游艇休闲渔业装备在海面上出现,以及海洋牧场展厅、体验馆等设施一步步完善,载有游客的大巴车越来越多,等着看“笑话”的李军才不得不承认,这个海洋牧场,真的成了!

最后一次走下捕鱼船的时候,李军才说不出心里的滋味,因为不舍,忍不住要难过,但这样的告别,他早有预感。

海上生态养殖及海产品精深加工、休闲渔业发展日新月异,带来的将是越来越多的“告别”。

随着爱伦湾海洋牧场的发展,已经辐射带动了周边9个渔村1000多人从事旅游相关工作,牧场年实现营业收入1亿多元。“现在的青鱼滩比以前热闹多了,多营养层次生态养殖充分利用海洋资源,不光游客来了,鱼儿也回来了,鲍鱼、扇贝等贝类以及海参、藻类等养殖品种的品质也更好了。”李军才说,现在是一种更好的“靠海吃海”方式。

如今,在爱伦湾海洋牧场的撬动下,既卖风光又卖体验最终促进卖产品。“现在海上网箱垂钓,钓到的鱼一斤50块钱;如果包船垂钓,一天就1000多块钱。”对李军才来说,现在守着家门口,一年能挣5万元,这是之前想都不敢想的。

更多的惊喜还在后面。爱伦湾海洋牧场内,微藻养殖参观展示厅、大型游客购物体验中心正在建设,今年7月底将投入使用;休闲垂钓、海水体验、滨海浴场项目也在加紧规划建设中,形成一个更多样的海洋未来业态。看着施工现场,李军才欣喜地感叹:“海,还是那片海,但未来的日子更有奔头了!”

来源: 威海新闻网·威海日报
编辑: 宋倩
相关热词搜索:
搜索推荐
图片新闻
  • 威海春游线路发布!8条线路解锁山海间春日美好
  • 氛围感拉满!威海“繁花”即将刷爆朋友圈
  • 记者蹲点报道·春之声丨为半导体运行打造“真空环境”——探寻威海新质生产力⑤
  • 上新了,威海打卡点丨刘公岛新增3处观光平台
威海新闻
文娱
国内国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