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有“三个身份”的小郭书记本事不一般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关注民生
2019-04-09 08:40:23    来源: 威海新闻网·威海日报
走进荣成市大疃镇迟家店村,要找郭文彦并不难,西瓜大棚里忙个没完的就是他。

郭文彦的“三个身份”

◎记者 杨彩明 通讯员 刘兆阳

走进荣成市大疃镇迟家店村,要找郭文彦并不难,西瓜大棚里忙个没完的就是他。

如今,在村里,郭文彦的名字大家都晓得,许多村民还存有他的电话号码。听说记者正在采访郭文彦,几位村干部主动走过来表示想说说心里话。“这一年我们村变化很大,茶园、西瓜大棚带动村民就业,大家不出村就能挣上钱了。”“可不是,为了给村里找产业,他跑了多少趟我们都数不清”……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给郭文彦“表功”。

郭文彦(左)带领村民在西瓜大棚平整土地。记者 杨彩明 摄

村里来了个“小年轻”

一年前,市纪委派郭文彦入驻迟家店村,他由此成了村里的驻村第一书记。

但是百姓却不“领情”,听说新来的第一书记只有30来岁,村民就琢磨:“咱村穷了这么久,这个小年轻能带领大伙致富?”

不怨百姓不服,迟家店村和名字一样,在致富路上一直“迟”,是一个典型的贫困村。究其原因,就在于一直没找对致富项目。

早些年,村里跟风种过苹果,因为产量低、品质差,黄了。后来又种过梨,路不通,销售难。“掉到土里、堆到沟里,就是进不到钱包里。”迟家店村会计迟绍义说。

脱贫致富,发展致富项目是根本,但也是最难的。

出路在哪?这成了摆在郭文彦面前的第一道难题。

“愣头青”要种西瓜

到底该发展啥产业?一遍遍走访,一次次摸底,郭文彦心里逐渐清晰了,出路其实就在眼皮底下。

“这里昼夜温差大、水源充足,适合种植西瓜。”郭文彦专门邀请市农科院两名专家,根据村里的水土特质,“量身定做”了种植方案。

可跟乡亲们一说,却被浇了盆冷水:“不种粮食去种瓜,真是个愣头青。”

“愣头青”,这一身份在郭文彦头顶“笼罩”了三个多月。

郭文彦不以为意,继续按照专家建议,为迟家店村开出致富“药方”,种下“铁杆庄稼”:建设大棚种植西瓜,谋划错茬种植草莓……啥合适干啥,啥来钱干啥,“按方抓药,靶向治疗”,一刻也不耽误。 为了给村里节支,郭文彦变成了“老抠”。买物料、选种子、购肥料……郭文彦啥活都干,曾经高大白净的他,现在黑瘦干巴,衣服上沾满泥渍,手掌爬满茧子。搬过数十斤的石板,蹲过高温的大棚,总是冲锋在前的他总结出一条经验:让百姓信服,唯有身体力行。

看到郭文彦如此辛苦,村民议论“愣头青”的声音越来越少,后来有人开始心疼地劝他说:“你给我们指挥指挥就行了,别干活儿了。”

郭文彦内心有自己的盘算:自己干活儿,一能省下工钱,省下的就是挣下的;二呢,自己亲自干,能更加熟悉情况,顺便也懂得了管理。

“小郭书记”有本事

短短时间,郭文彦带领大家给村里干的实事“有一火车”:

流转村民70亩土地,引进茶叶种植项目,给村民直接带来租金收益5.6万元,还为村民提供耕种、管护等就业务工岗位50余个,每年为村集体增加1万元收入;协调资金20万元和水泥150吨,硬化村路3000余平方米;协调资金16万元,硬化山路500余米;协调资金30万元,对村西平塘进行修砌……

村里有了生气和活力,老百姓瞅见村里大变样,获得感往上蹿,大家对他的信任感“爆棚”,不知不觉谈起他的时候,一口一个“小郭书记”,这是郭文彦的第三个身份,也是他最“炫耀”的一个,这意味着他已经一步一个脚印,走进了村民的心坎里。

如今,郭文彦已在村委会办公室里安了家,每天早上起床后,第一件事就是进村里的大棚,看看瓜苗的长势。

“我还准备大干呢!”郭文彦说,接下来要为村里硬化道路、整治河道,环境越来越好后,准备在村里打造一个集生态、观光、采摘、旅游于一体的休闲旅游项目。

郭文彦站在瓜棚里,看着绿油油的瓜苗,对未来充满了信心。

来源: 威海新闻网·威海日报
编辑: 宋倩
相关热词搜索:
搜索推荐
图片新闻
  • 威海春游线路发布!8条线路解锁山海间春日美好
  • 氛围感拉满!威海“繁花”即将刷爆朋友圈
  • 记者蹲点报道·春之声丨为半导体运行打造“真空环境”——探寻威海新质生产力⑤
  • 上新了,威海打卡点丨刘公岛新增3处观光平台
威海新闻
文娱
国内国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