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垃圾分类 威海已迈出“三步”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图片聚焦
2019-07-15 08:48:58    来源: 威海新闻网·威海晚报
我们在翻阅“家史”时发现,威海在垃圾分类上作出的努力和探索,虽然没有上海的步幅大,但却一直没有停止努力,甚至可以说,在垃圾分类上,威海一直走在全国的前沿。那么,威海的垃圾分类经历了哪些阶段?积累了哪些经验?若全面施行垃圾分类,条件又是否成熟呢?

  我们在翻阅“家史”时发现,威海在垃圾分类上作出的努力和探索,虽然没有上海的步幅大,但却一直没有停止努力,甚至可以说,在垃圾分类上,威海一直走在全国的前沿。那么,威海的垃圾分类经历了哪些阶段?积累了哪些经验?若全面施行垃圾分类,条件又是否成熟呢?

 
分类垃圾车在收运可回收垃圾。 环翠区环卫服务中心提供

  19年间

  先后3次启动垃圾分类

  “与上海的一步到位不同,威海的垃圾分类始终是谨慎而温和地探索。”环翠区环卫服务中心副主任戚建胜在环卫岗位上工作了30多年,见证了威海垃圾分类的前进历程。

  2000年,全国开始推行垃圾分类,作为全国第一个卫生城市,威海接受了新理念,于2001年首次启动了垃圾分类。

  当时,垃圾分类对于每个城市而言,都是一片空白领域,没有经验可以借鉴,只能“摸着石头过河”。环卫部门在试点小区街道上放置了4色垃圾分类桶,引导居民分类投放垃圾。虽然一开始居民感到很新鲜,也有不少人将垃圾分类投放,但是由于没有更好地后续推进措施,居民参与的积极性逐渐降低,垃圾分类一度陷入了尴尬的境地。

  2003年,我市启动了第二轮垃圾分类。这一次,环卫部门转变了思路,在原来的基础上,把宣传的重点放在了学校,倡导垃圾分类“从娃娃抓起”。

  2016年,我市再一次以环翠区为试点,启动了第三轮垃圾分类。

  垃圾分类

  尝试与社区管理结缘

  “这些年,我们一直在四处考察学习,一直在总结经验教训,一直在寻找一条适合威海的垃圾分类模式。”戚建胜介绍,在考察其他城市的垃圾分类工作时,他们见到过因冒进而流于形式的案例,于是,在启动第三轮垃圾分类时,他们决定更谨慎一些,把步子先迈小一点,先在一些小区和学校里搞试点。

  2016年,环翠区环卫部门选择了4个小区、4个学校和几个单位再次推行垃圾分类试点,大约覆盖7000户居民。由于试点范围小,要求也不高,并与物业企业联手,垃圾分类的推行取得了不错效果。

  到了2017年,垃圾分类的试点范围已从7000户扩大到12000户。

  “在垃圾分类的推行上,以环卫部门作为主导的思路,让原本就人力不足的我们倍感力不从心。”戚建胜坦言,2017年下半年,他们对当前的垃圾分类又一次进行了反思:垃圾分类的中端和末端都是由专业部门负责,而前端的源头分类与老百姓关系最为密切,环翠区的社区基础非常好,垃圾分类是否可与社区管理相结合,让社区做主导?

  2017年下半年,经过反复酝酿、调研论证,决定从2018年开始,以环翠区以7个社区为单位开展试点,在当年底发展到12个社区,新增12000户居民,采取属地管理方式,由街道社区为主体正向推进垃圾分类。

  垃圾分类真正开始与社区管理进行了紧密结合。

  一台机器

  打开垃圾分类新思路

  在与社区管理结缘的同时,相关部门在外地考察垃圾分类时,一家公司的智能垃圾回收系统给他们带来了启发。

  这套系统实现了垃圾分类的智能化,通过智能回收终端的布局,居民投放垃圾后,对可回收垃圾可自动称重、计算金额,并将余额存入用户账户。这套系统背后还有一个强大的云平台,可实现数据的自动传输。当回收箱存满垃圾后,后台系统能自动呼叫收运车前来清运。更重要的是,这是一项开创“互联网+垃圾分类”的新模式,基于数字化系统的应用,可以实施数字管控、智能回收。垃圾分类与最流行的人工智能完美结合,迈向新时尚。

  “也就是说,如果应用了这套系统,实行智能回收后,居民分类投放的可回收物,其收运和处理等所有环节,设备方都能解决和处理。”戚建胜说,经过长时间的考察,2018年8月,这套智能垃圾回收箱在7个社区正式上线,在居民间引起了轰动。到当年年底,环翠区就投放了30套智能垃圾回收箱,注册用户达1.5万人。

  智能垃圾回收箱的采用,点燃了居民垃圾分类的热情,也让垃圾分类工作取得了突破。“垃圾分类与互联网+的结合,让垃圾分类变成了一种时尚,也给百姓带来了更多便利。”戚建胜说,经过多年摸索,他们终于找到了一种可行的、有效的、可复制的推广模式,推出了“双四分”基本分类法+智能回收的“环翠模式”。

  目前,环翠区的垃圾分类覆盖了35%的城市社区,分类回收物资日收运量为4吨至6吨,垃圾总量每年减少19%—25%(包括餐厨垃圾),垃圾分类初见成效,眉山、寿光、临沂、泰安等省内外城市纷纷前来观摩学习。

  末端处理

  倒逼垃圾分类有效运行

  推行垃圾分类,末端处理是绕不开的话题。在垃圾分类的末端处理上,环翠区已初步实现了分类处理。

  环翠区的生活垃圾分类主要分四大类:可回收垃圾、有毒有害垃圾、餐厨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其中,可回收垃圾由市场化运营公司处理,通过精分拣后,进入再生资源系统;餐厨垃圾由专门的餐厨垃圾处理厂进行油水分离处理;其他垃圾则进入垃圾处理厂进行焚烧,焚烧后的部分残渣可再次利用。而废弃电池、过期药品等家庭源有毒有害垃圾,由于总量很小,且我市尚未有市场化运作的公司处理,统一由环卫部门收集、密封暂存,达到一定数量后再转送有资质厂家集中处理。

  “‘环翠模式’中还存在着一个倒逼机制,即,垃圾不分类处理,垃圾处理厂不允许收运车卸车。这就迫使前端一定要进行垃圾分类,且分类后的垃圾一定要分类处理。”戚建胜介绍,这些环节的存在,保证了环翠区垃圾分类的有效运行。

  未来可期

  配套设施亟待完善

  就在上海正式施行垃圾分类后没几天,山东省住建厅发布了《关于印发2019年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的通知》,明确规定,今年年内,所有设区市全面启动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文件出台后,一下子把垃圾分类推到了台前。

  为什么一夜之间,垃圾分类变得如此迫在眉睫?

  据了解,近10年来,我市的垃圾量翻了一番,以前的垃圾处理厂是“吃不饱”,现在是“吃不了”,通过分类实现垃圾减量,是每个城市都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19年来,威海一直没有停止垃圾分类的步伐,在环翠区试点,就是为全面推行积累成功经验。”他表示,但若要全面施行,目前的基础配套还不够完善,也缺乏相应的政策支撑。

  不过,值得高兴的是,随着人们环保理念的增强,垃圾分类在市民中已经有了较好的舆论基础。“垃圾分类需要长期坚持,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更需要政府的支持引导。”戚建胜认为,随着垃圾分类的逐步推广,我市的生态文明建设将向前迈进一大步。(威海晚报记者 李林)

来源: 威海新闻网·威海晚报
编辑: 谭立勇
相关热词搜索:
搜索推荐
图片新闻
  • 威海:这台机械“心脏”来自智慧动力
  • 荣成市:全线出击,“硬核招商”
  • 威海海鲜亮相第二届中国国际(佛山)预制菜产业大会
  • 记者蹲点报道·春之声 | 每月万支“威海造”芯片装进新能源头部整车厂——探寻威海新质生产力①
威海新闻
文娱
国内国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