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威海要闻

信用领路 荣成打通基层治理“神经末梢”

2019-11-16 编辑: 仲鹤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方面。必须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

自2012年起开展信用城市建设以来,荣成的24个城市社区、20万城市居民人人都拥有各自的“信用账本”,荣成基层治理探索出了“党建引领、信用支撑、智联共享”的全新模式,以诚信打通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

信治,小小积分破解“老大难”

河西社区虹桥北区有个老难题。有四户居民把所在顶楼的楼道私自封了起来。这么多年过去了,城管来了不好使,物业劝说也不听。说起原因来底气十足,“他家不拆,我就不拆。”

可就在最近,一纸“信用通知单”贴到了门前,却让这4户居民坐不住了,纷纷选择主动“破壁”。原来,社区将占用楼道列入了社区信用管理的扣分项,提前给大家发放信用通知单,就是让居民按照通知单上的时间及时整改,如果不整改就要扣除个人的信用积分,并且在社区上榜公示。

社区设立“红灰榜”,对诚实守信、热心社区事务的给予信用加法,上红榜公示;对失信行为给予信用扣分,上灰榜。“要因为这点事上了‘红灰榜’,整个社区都知道,太丢人。”

软治理能力是一种深层次的“柔性力”,能产生比硬治理能力更容易被接纳,影响力更深远的作用。在荣成,依托“信用”这只柔而有力的“手”,很多棘手的社区治理难题都轻易化解。

荣成将信用机制嵌入基层治理全过程。在顶层设计上,组建市城市社区服务中心,形成了“市委统一领导—街道党委主抓—社区党总支主持—驻区党政事业单位和‘两新’组织党组织同步参与”的组织实施架构。

具体操作上,荣成市出台了《荣成市社会成员信用积分和信用评价管理办法》等50多份有关“信用”的规范性文件,设立四大类数据库,每位居民都有“信用身份证”、每个组织都有“信用账户”,让荣成基层治理的各个方面实现了有机衔接、良性互动。

结果运用以正向激励为主,荣成将红色信用积分接入全市信用管理系统,推出了“信用贷”“信用骑”“信用医”等63项个人守信激励措施。光有褒奖还不行,惩戒方面,荣成已有439家单位因信用不达标受到种种限制,1710人取消了在干部选拔、评选表彰等评选中的推荐资格。

10月29日上午9点,河西社区“信用有礼”活动现场非常热闹。社区居民张秀艳因为参加社区的志愿服务,领取了一百多个信用币,换得了拖把、蒸蛋器等爱心产品,她说:“别看这些商品哪都有,但在信用银行换东西让我们有满满的自豪感。”

参加2小时志愿活动才能换1个信用币,55岁的她这几个月可没少忙活:给居民上瑜伽课,参加大合唱比赛,帮工公益厨房……以前都不知道门在哪,现在每天都要来社区五六趟。

“红色信用银行”是荣成对红色信用机制的一次系统化“升级”,之前“按分化档”进行奖惩,现在让每一分都更有价值。“信用成了居民和社区之间的粘合剂,以前很多对社区事务漠不关心的人也开始参与社区事务,热心公益活动,整个社区向上向善的氛围越来越好。”河西社区党总支书记陈芳芳说。

荣成市今年启动“千家万户·信用有礼”工程,24个社区每月召开信用表彰大会和信用集市,以信用币的方式,开展“红色信用积分”兑换活动。“信用币”成了荣成社区居民最长脸、最追捧的荣誉。

共治,人人行动凝聚强合力

从“治理”到“自理”,发挥基层各方能量最为关键。诚信体系已经建设让荣成基层治理实现了“自转”,发挥各方力量的“共建共治共享”则让基层治理开始“公转”起来。

半年前,北环社区妇幼小区微信群里常常因为“夜半狗叫”而引发“口水大战”。

老社区有“老毛病”,新社区也有“新症结”。作为新社区,北环社区居民的归属感、认同感不强,邻里之间常因为狗叫、停车、扔垃圾等问题产生间隙。

而半年后,社区俨然是另一番光景。3人负责一个小区、每晚1.5小时的行走巡逻,很多不文明行为逐渐消失……这个名叫“行走的力量”的队伍,最开始由80名党员自发形成,如今已发展到了180人的规模。有了这支巡逻队,整个社区的凝聚力越来越强。

在初步建立基层党建诚信体系的基础上,荣成市着力解决资源共享不充分、互联互动不紧密等现象,在“做优社区、做实系统”上下功夫,以社区党组织为中枢纽结,凝聚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行业组织党组织和居民群众的共建力量。

为了让在职党员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荣成制定了《城市社区居民暨在职党员信用管理办法》,明确指出在职党员每年参加社区活动不得少于12次、信用加分不少于5分。前三季度,荣成186家驻区单位党组织、近6000名在职党员参与共建1.8万次,帮办实事1126件,报到率98%以上。

海山逸品华庭小区曾3年换了11任物业经理,但现任物业经理张纯红却和小区居民成了一家人:“俺小区的业主过年都招呼咱去家里吃饺子!”

为诚信等级较高的居民免费上门维修、不用登记便可使用小区维修工具、轮流给孤寡老人清理卫生……来了一年多,张纯红等30余名物业工作人员成了社区的一部分,业主的自家人。小区居民的信用积分怎么打,不是书记说了算。每月10号,华侨社区党总支书记王建梅都会召集社区信用议事会成员讨论,看看哪些行为可以记。

物业和业主的“针锋相对”是基层治理的一个共建难点。今年以来,荣成集合18家企业成立“红色物业信用联盟”,划分社区物业网格157个,打造“红色物业”服务站、“睦邻点”70个,设立170万元红色物业创建奖励基金,物业投诉量同比下降近50%。

60岁的李翠叶,被曙光小区1到10号楼的400多户居民亲切地称之为“李大妈”。今年,李大妈特别自豪,自己负责的10栋楼里有7个都评上了“五星级信用楼道”。

看着洁白楼道里那一张张整楼居民的“全家福”,李翠叶想起了劝说居民自费粉刷楼道、更换楼宇门的苦辣酸甜,“刚开始连开门都不给开,现在楼道干净了,见了我也都特别亲切……”

在荣成,像李翠叶这样的“荣成大妈”承担了荣成大部分的基层网格治理工作,而不断完善的信用体系建设,不断提高的居民素质则给5000多名基层治理骨干增添了不少“神助攻”,大妈们的工作更省劲了。

结合“智慧社区”APP,荣成市开发“随手拍”功能,对乱停车,违章建筑,乱堆乱放等违法违规和不文明行为,群众通过手机拍照上传,社区工作人员接到问题线索后,能马上解决的立刻协调解决,需要部门联动的,即时发派相关职能部门予以处理,实现了“一秒钟派单、一刻钟接单、一小时回复、24小时内处置”。今年以来,累计办理“随手拍”问题4300余件,当天办结率达到90%。

善治,溢出效应催生新生态

肉炒茄丝、杂面条、小油卷……10月29日11点,河西社区冠通公益厨坊里菜香四溢。有着远洋船舶大厨经历的李建富手艺果然不一般。

“能用自己的一技之长让社区老人吃上热乎饭,我非常乐意!”得知河西社区开办公益厨坊后,李建富自告奋勇地前来报名。

“真没想到这种纯靠诚信来运营公益厨坊竟然越来越好!”河西社区党支部书记陈芳芳表示,厨房今年1月刚成立时就只有一个厨师,而现在,李建富已经是第十个主动来报到的“新晋厨师”了。

“小厨坊”托起“大民生”。在荣成信用城市建设中过程中,获得了不少可喜的“溢出效应”,在解决基层治理问题的基础上,衍生探索出了许多解决社会难题的创新经验。

当诚信与志愿相结合,就解决了社区老年人的温饱问题。眼下,第三家公益厨坊华侨社区赤山公益厨坊也进入试运营阶段。这天中午,十余位社区老人们正有笑地用餐。

“岁数大了,每天中午来吃个现成的热乎饭,心里真温暖,孩子也能放心。”青阳西区25号楼的梁廷贵今年已经82岁了,这些天他每天都和老伴互相搀扶着来吃食堂。小区物业还给老人们专门开辟了一条有扶手的“捷径”。

“公益厨坊”“爱心馄饨”“周末饭堂”……越来越多的人尽自己所能参与进来。信用让荣成社会治理催生出越来越多的“新生态”。在这个过程中,居民们从“管好自己”到“自理社区”再到“关爱社会”,信用形成的强大合力已经开始解决一些社会难题。

荣成社会企业掀起“公益慈善”的红盖头。冠通路桥捐款10万元之后,成山集团、赤山集团、泰祥集团等爱心企业积极加入到社区公益厨房建设中来。冠通路桥负责人说:“以前捐了也就捐了,现在我能看到老人每一顿饭吃的什么。”

荣成驻区单位鸣起“共建共享”的集结号。荣成将在职党员、机关单位“主动报到”与“吹哨报到”合成一拍,报到一个社区,服务辐射城市全域。

荣成社会组织摇起“社区治理”的助推器。生活服务类、公益慈善类、文体活动类、矛盾调解类,四类社会组织推出60多个精品项目,以公益创投、公益大集为渠道,成功破解居民生活难题。

为退伍军人或军属义务理发、义诊、提供健康服务,对退役困境家庭进行常态化帮扶,为老兵拍摄照片、整理回忆录……十里香河社区的志愿项目燕语春风社工服务中心通过“政府资金引领+爱心企业赞助+社会组织实施”的模式,开展了“情暖光荣之家”的系列活动。

立秋过后,荣成市崖头街道曙光社区道路两旁清清亮亮,再没有掉落的无花果留下的黑色斑渍。原来占用公共绿地4800棵无花果树在不久前被刨了。

刨树的不是别人,正是每棵果树的主人。运用社区信用工作法,曙光社区让居民“舍不得果树套不着分”。没几天,有的树上还贴着“请给一周时间,我将树迁往别处”的“回复”。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困扰多年的私占公共用地问题迎刃而解。(Hi威海客户端记者 杜晓莹 徐子惠 通讯员 刘兆阳 李钟芸/文 资料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