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独家报道

独家 | 移风易俗迎春节,新年到底“新”在哪儿?

2020-01-07 编辑: 仲鹤

春节,是万家团圆的日子,也是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载体。

进入腊月,春节离我们也就越来越近了,那些跟年味有关的小事,一件件被提上日程,写对联、办年货、贴窗花、挂灯笼……

但时代的发展,也为春节习俗提出了新的要求,那新年到底“新”在哪里呢?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春节燃放烟花爆竹是中国的传统年俗,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承载着很多人记忆中的年味。

一声久违的鞭炮轰鸣,在增添年味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不容忽视的安全隐患和环境污染。

放爆竹是中国传统民俗,有着上千年的悠久历史,相传是为了驱赶一种叫年的怪兽,这是古代人守护平安的一种方式。

而在国家强大和文化自信的今天,我们的安全感不再是来自驱神辟邪的一卷鞭炮,时代的发展需要我们摒弃与之相违背的习俗,不断地改进和融合新的时代元素,寻找新的表达方式。

不仅如此,要知道以前春节燃放鞭炮,主要基于当时的农耕文化,地广人稀,人多居住在平房,有足够空旷的场地可以用来放鞭炮,而现如今城市人口密集、楼群密集、车辆拥挤,往往是星星之火,就能顺势引燃大片区域,伤亡损失惨重。

新春佳节,原本是阖家欢乐的时刻,而每年春节医院急诊室里,有多少因燃放鞭炮而受伤的患者,为了图个热闹付出了血的代价,化欢喜为悲伤,就违背了最初的心意。

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鞭炮点燃的不仅仅是缺失的年味,更是一个未知的隐患。从几岁的小朋友,到几十岁的成年人,鞭炮发生意外的时候往往无一幸免,只有零燃放,才能零伤情。

近年来,春节禁鞭的呼声越来越高,威海市也积极响应,连续几年启动“全市禁鞭令”,更有“警灯闪烁”工程,加强巡逻防范,共度“无鞭、无烟、无险”春节,共守新春佳节的碧海蓝天,共护万家灯火的喜乐平安。

威海禁燃区域示意图

在过去,每每除夕之夜,鞭炮声声滚过大地,第二天烟雾缭绕久久不散,大规模燃放烟花爆竹,可以让PM2.5数据在短短几小时内成倍数爆增。

留住了年味的方式有千千万万种,而守护蓝天的行动却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的共同努力。

党的十九大报告更是把“污染防治”列为三大攻坚战之一,环保问题也变成了每个人都关注的命题,政府积极转变思路,积极倡导新风尚,百姓自发觉醒,还春节一片蓝天。

我们不仅要守岁,更要守住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

春节,也是祭奠先祖、慎终追远的日子。

昔日矮矮坟头的丝丝青烟,焚火点燃思念,而如今一束鲜花也能寄托岁月里的想念,一壶酒、一缕香也能祭奠过往的追思,时代的变迁,我们换一种方式同样可以祭奠。

一颗火种,可以为你点燃心中的哀思,但同样可以顺势乘风蔓延,变成漫天大火吞噬一座座青山。一颗小树长大需要几十年的时间,而毁掉这片城市的绿肺可能只在你疏忽的一瞬间。

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抛撒冥币、焚烧冥纸等低俗祭祀方式,早已经与现代文明和生态建设格格不入,移风易俗、文明祭祀在当下就显得尤为重要。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清醒地意识问题的所在,积极破旧立新,大胆挑战不符合时代要求的传统习俗,积极倡导文明新风尚,树立正确的文化观和文明观,尤其是年轻人,更应该成为移风易俗的排头兵和领头羊,用科学、健康和文明的行为去表达哀思,给传统文化注入文明的表达。

祭祀最重要的是心境的传达,扫去一方尘埃,擦亮一张照片,放上一束鲜花,说一段追思故人的心里话,便可达到追远思古的目的。

而追远思古最重要的是追忆逝者先祖的精神品质,继承他们努力拼搏、勤俭治家的优良作风,或发扬他们乐善好施、乐于助人的优秀品质,或坚守他们廉洁奉公、无私奉献的精神,在追忆中汲取前行的动力和拼搏的源泉,这才是祭祀最本身的意义和价值所在。

文明祭祀则是最好的缅怀,心意诚挚方为最好的表达。

时代的车轮不会停滞不前,社会的发展也为文明风尚不断提出新的要求和准则,新的一年就应该有“新”的样子,这种“新”是文明新风尚意识的觉醒和行动的落实,只有这样,才能确保传统习俗在文明轨道上有序前行。 (来源:Hi威海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