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闻资讯
七大专班紧锣密鼓 招商分队马不停蹄
来源: 威商大会微信公众号      发布时间: 2019-04-11

    倒计时19天,组委会全力以赴筹备盛会

    七大专班紧锣密鼓 招商分队马不停蹄

    随着首届威商大会的日益临近,全市上下筹备工作如火如荼:精雕细琢推介材料,细节敲定时往往已到凌晨;专门设立七大专班,围绕七大千亿级产业精准推介……如今,大会组委会已集中办公31天,目前确定参会嘉宾178人。

    对身处转型升级关键期的威海而言,首届威商大会是一场高起点、高标准和高规格的双招双引盛会,更是一次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机遇,大会组委会正全力以赴抓紧筹备,争取借鉴儒商大会做法,再度掀起一股双招双引热潮。

    突出专业 抽调精英集中办公

    “大会月底就开始了,不能等,不敢等。”4月5日上午7时许,会务筹备组成员于建楠早早来到办公室开始一天的忙碌。

    为高效推进威商大会工作进度,组委会办公室下设综合组、筹备联络组、宣传组、人才组、项目组、产业推介组、安保组、经费保障审计监督组8个具体工作组,其中筹备联络组下设嘉宾邀请、会务筹备、嘉宾接待、综合协调4个小组,负责拟定大会分项活动方案、跟踪落实嘉宾到会情况等,工作较各组更为琐碎。为此,该组从市委办、市府办、市委统战部、市商务局、市接待处、市工商联等部门抽调精干成员,各自牵头、集中办公。

    “现在,我们已经拟定出大会分项活动的各种方案,并根据嘉宾人数、行程不断进行调整。最后,根据确定的方案,拿出责任到人、责任到岗的细化方案。”于建楠说。

    这份细化方案有多细?综合协调组成员杨肖红一字一句比对着手头的双招双引、项目推介两本手册:“我们将把两本手册合二为一,形成详实精要的双招双引手册,内容既包括项目推介、政策介绍、投资环境,也涉及历史人文、休闲旅游、对外开放,让客商一眼就能看懂威海、爱上威海。但目前手册内容还不够丰富,后续会由其他各组继续进行充实。”

    为把每一个环节做到极致,朝八晚八的工作节奏成为集中办公常态,有时为一个细节推敲到凌晨。“中午吃完饭回来趴着眯一会儿继续工作,就当是休息了。”杨肖红笑着说。

    “这次大会规模大、规格高、影响力大,有浪潮集团、融创集团和德国马夸特等重量级企业老总、业内大咖。”嘉宾接待组组长于洪涛说,除了常规接待方案,工作人员会对重要嘉宾实行“一对一”精细化服务,并提前进行演练,熟悉流程,做好衔接,确保大会圆满成功。

    聚焦主业 七大专班精准发力

    “推介PPT里的项目筛选到哪一步了?不能错过一个优质项目”“推介内容要公正客观,用事实说话,让客商做出决定”……

    4月8日一大早,产业推介组副组长张愈组织召开了产业推介工作会。精简高效的工作形式,让产业推介组成员时时保持紧迫感。

    首届威商大会作为双招双引的重要平台,产业推介对接是工作重头戏。面对以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代表的“四新经济”全面兴起的新形势,项目组紧紧围绕我市七大千亿级产业集群,成立七大专班,由市发改委、市工信局、市海洋发展局、市文化和旅游局、市卫生健康委分别牵头负责。

    正忙着筛选项目的孙瑞康是产业推介组成员之一。“碳纤维产业是威海的特色优势产业。如何体现威海的特色优势?我们打算从产业集群方面入手。”孙瑞康介绍,去年至今年2月底,我市碳纤维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近40亿元,其中利润近6亿元,增长80.9%,是名副其实的“黑马”。借威商大会这一平台,碳纤维产业专班邀请到6位具有很高国际知名度的碳纤维产业领域专家学者,在大会召开时,与我市碳纤维企业深入对接,探讨加强产业技术、人才等方面的合作,吸引“金凤凰”来威“筑巢”。

    在产业推介环节,“优质”是关键词。何为优质?项目的科技含量要高,意味着项目乃至产业有广阔的未来发展前景。去年一年,我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45.12%。

    以首届威商大会召开为契机,我市将围绕七大千亿级产业集群,打造科技产业聚集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打造全新经济增长极,让科技成为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看点。

    碳纤维产业专班是我市七大专班紧锣密鼓筹备工作的缩影。产业推介组各部门正加速推进邀请专家学者、筛选优质项目等工作,为在威商大会上展示我市“四新”“四化”新模式添一抹亮眼底色。

    服务产业 双招双引马不停蹄

    眼下,除了留在首届威商大会组委会的工作人员,市商务局的所有人员纷纷在北上南下“跑”项目,堪称“全员招商”。

    “我们的招商引资小分队分赴日韩、欧美地区以及北京、上海、深圳等国际、国内重点招商区域,围绕我市七大千亿级产业集群展开重点对接。今年以来,全市共计开展外出招商活动152次。”项目组副组长刘晓春说。

    他介绍,本次威商大会双招双引行动中,产业优势和营商环境是我市重要的“卖点”。近年来,我市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为企业量身订制服务项目,以全天候、无条件、不打折的“店小二”精神,帮助企业解决发展中的困难。

    如今,惠普、马夸特等本地外资企业的良好口碑,已成为我市营商环境的最好宣传。我市还组建了招商“服务大使”队伍,“一对一”为企业提供全周期、保姆式服务,营造更加优良的营商环境。

    威海的诚意,不仅让客商心动,更吸引他们行动起来。距大会启帷还有19天,长江流域智能制造与机器人产业联盟秘书长周明玉一行已提前到来,考察威海投资和人才环境。

    “当前,地方引才之间的竞争,已发展到了2.0版本,从‘招来人才’向‘留住人才’倾斜。”人才组联络员徐海峰介绍,除了配备164名“一对一”高层次人才服务专员、“一站式”办理人才出入境等30个事项,我们还将打造“一站式”高层次人才服务中心,重点开展高层次人才引进服务工作;出台《威海市产业紧缺人才聚集计划实施办法》,对我市符合条件的各类紧缺急需人才最高给予30万元的工作补贴。

    此外,综合组、宣传组、安保组、经费保障审计监督组等具体工作组和各区市相关部门也在高效运作,从前期考察、项目推介环节的推敲打磨,到会场布置对接产业、安全保障等方案的逐渐拟定……“情况不断变化,但我们心里越来越有底气。”于建楠说。(记者 初佳伦 通讯员 苗建臣 宋波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