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企业看台
1亿件!迪尚为全球“量体裁衣”
来源: 威海新闻网·威海日报      发布时间: 2019-04-18

1亿件!迪尚为全球“量体裁衣”

——访迪尚集团董事长朱立华

◎文/记者 谢菁 图/记者 王彦博

4月10日上午,迪尚集团董事长朱立华刚从迪尚位于柬埔寨、缅甸的生产基地考察回来,就接受了媒体一番采访。之后,紧接着他又去见了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主席张庆辉,商议第二天迪尚学院揭牌事宜。

 

对内对外,朱立华忙碌不停。去年,迪尚为全球生产各类品牌服装超过1亿件,主营业务收入达123亿元。而这在26年前,是他不曾想象的。

上世纪90年代初,在改革开放大潮中,各类服装企业迅速兴起。威海至韩国仁川“金桥轮”首航,威海打开一扇联通世界的窗口。彼时,朱立华带着几个人以一张办公桌、几把椅子起家,做起了服装外贸。

“当时就是来料加工,订单都是国际中间商转了好几道手的,做什么怎么做都是别人说了算,连线和扣子都是客户发过来的。”朱立华说,企业没有一点话语权,动辄被中间商压价、扣款,甚至赖账。

朱立华在DCCM—中国服装高级制造迪尚体验中心了解客户体验情况。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外贸订单大幅减少、服装出口增速下滑,管理粗放的服装代工企业大量倒闭。“企业要发展,必须把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这场阵痛让朱立华下决心摆脱中间商,打通自主贸易渠道。

果断出击,朱立华先后以租赁、收购、兼并的方式,迅速促成公司贸工一体化,成功完成股份制改制。到2000年,朱立华开始利用境外现有企业,绕过设限壁垒,减少中间环节。但由于外国中间商的存在,当时迪尚连见下游客户的机会都没有,在这个艰难时期,朱立华记不清吃过了多少次“闭门羹”。

“再不转型,就一定会被淘汰。只有不断改变自己,才能获得长远发展。”面对国际服装品牌企业,朱立华带领团队下足了功夫:去卖场调查客户的产品定位,千方百计找到公司的地址,带着成衣反复拜访,拿不到一手订单拿二手的也行……十年磨一剑,迪尚打通外贸大动脉,在美、英、德、意、日、韩等国设立了贸易公司,形成覆盖欧美和亚洲主要国家的直通渠道,对接下游客户。

与此同时,迪尚开始对服装全供应链服务进行拓展:建起涵盖国内外3000多家面辅料供应商30万份电子档案的服装面料库;在国内外设立了100多个设计师工作室、设计公司和研发中心。

随着服装加工行业竞争加剧,如何提高市场占有率、增加附加值,将客户信赖转化为客户依赖,成为朱立华思考的问题。迪尚的选择是自主研发设计。

落后于时尚前沿,他们就跟着客户前往目标市场,边学习边设计,边争取订单;人才不足,朱立华就到欧洲高价聘请设计师,带动国内年轻设计人员提升。从提出建议到参与设计,再到独立设计一个款式、一个系列、一个品类,迪尚的设计逐步融入国际品牌中。如今,迪尚生产的产品几乎全部含有自主设计元素,每月可以推出一万个新款服装设计。

2008年、2018年,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我国服装出口严重下滑,迪尚却逆势上扬。50多个专业服装生产厂,800多家配套协作企业、卫星工厂,从为人代工到找人代工,为近500个国际知名服装品牌提供生产和服务,迪尚逆袭成为行业领头羊。

随着大数据的涌现,朱立华又一次规划迪尚蓝图:大数据、智能制造、物联网等新技术与服装制造结合,挖掘新“金矿”。

迪尚大厦里,面料中心集聚国内外3000多家面辅料供应商的产品;4个摄像头绕人体一周,1分钟就可以完成身高、肩宽、腰围、腿长等数据采集,一周以内就能为客户生产出合身称意的服装;每天有50到100个产品完成3D效果图制作,在电脑上就可以直观显示产品的上身效果……从面料选择、服装设计,到最终的成衣生产,迪尚迈入数字化设计制造的大门。

现在,更宏大的蓝图已在迪尚绘就,迪尚面料中心、国家双创示范基地等10个重点平台已经启动建设。眼下,迪尚正着力打造技术中心,未来这里将是亚洲规模最大、技术一流的服装研发及应用推广技术中心,每年可以完成10多万个服装款式的设计及制作出样,满足全球400多个服装品牌客户的开发需求。依托资源整合能力发展平台经济,将成为迪尚新的发展重点。

26年间,从小到大再到强,朱立华给出的答案是:居安思危。“改革一定要在企业发展形势最好的时候进行,只有时刻保持危机感,危急时刻才能更从容。”朱立华说,“以前我们满世界找客户,现在我们优选客户。”

深耕服装市场,从无到有,发展到今天,朱立华希望,将来提起服装时尚,人们首先想到的是威海迪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