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威商动态
如何推进创新驱动?听听专家怎么说
来源: 威海新闻网·威海日报      发布时间: 2019-05-20

如何推进创新驱动?听听专家怎么说

◎文/记者 杜晓莹 蔡君君 初佳伦 图/记者 杨正

5月19日,我市创新发展进程再添大事、喜事——郭永怀高等技术研究院暨威海市产业技术研究院正式成立。

这一天,230余名来自全国各大高校、科研院所以及威海骨干科技型企业负责人相聚威海,对接威海创新驱动需求,提供新资源、新思路、新方法、新模式,为我市创新发展建言献策,以创新驱动激发“精致城市·幸福威海”发展活力。

5月18日至19日,记者分别采访了与会嘉宾,倾听他们对我市如何集聚资源,提升创新能力,织密“缝合”经济、科技“两张皮”的宝贵意见、建议。

吕建成

◆威海、深圳可进行资源对接

——访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吕建成

5月18日下午,晚风微冷,吕建成却只穿一件短袖衬衫。“在威海工作过3年,对这里的气温早习惯了。”吕建成说。

但1995年离威的吕建成看着眼前的威海,总还有些 “不习惯”:交通便利了,高铁、飞机一应俱全;配套设施丰富了,许多技术、产品在当地就能找到合作方……

“总的来说,威海的大环境和这里的气候环境一样令人满意。但经济发展不仅需要硬件配套设施,高等教育、科技研究两个平台更是‘左膀右臂’。”吕建成说,如今,威海市产业技术研究院的成立为威海创新驱动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吕建成介绍,近几年,深圳先进院与威高集团、哈工大(威海)在医疗、机器人、新能源与新材料、大数据与智慧城市等领域展开合作。多个项目纳入中科院——威高计划或创新工场,开展高校学生联合培养……目前成效都很不错,也让他对未来的合作充满期许。

此次参会,吕建成还带来了诚意十足的“邀请函”:“深圳、威海都是沿海城市,海洋生物等领域有很多共通之处。非常欢迎来深圳考察调研,只要威海有意向,我有信心带动更多高端技术落地威海,在海洋生物等领域开展深度开发。”

李斌

◆威海服务堪称“五星级”

——访中国科学院西安光机所产业发展处企业监管总监李斌

“我来威海二三十次了,这里的产业发展、科研创新基础都很好。”“老熟人”李斌丝毫不掩饰对威海的喜爱。他表示,研究院将成为威海创新驱动的“金字招牌”,在国内高校和科研院所将产生巨大影响力和吸引力。

李斌认为,威海工业基础良好,有威高集团、新北洋等一批在各自领域可谓首屈一指的顶尖企业,可以利用好这些企业的影响力,引进支柱企业入驻,加速形成产业集群。例如,威海的光电产业正逐渐形成产业链,海富光子等企业发展迅速。但威海的光电产业整体规模和集群效益还不够凸显,需要进一步加强相关配套。

“威海光电产业将会有很大发展,我们正准备有计划地介入这个领域。”李斌介绍,中科院西安光机所威海光电子基地于1991年入驻高新区。“结缘”28年后,西安光机所还将与我市深入合作,洽谈共建威海光电子基地事宜。

李斌自2017年开始接触威海。虽只有短短两年时间,我市上门服务、主动对接的热情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李斌说:“只要企业提出了需求,威海各级党委政府部门都是第一时间提供服务,包括资金、政策等方面也有很大支持,这种服务堪称‘五星级’。”

刘贞先

◆打造创新创业共同体

——访山东省科学院知识产权运营处处长刘贞先

“威海环境宜人,政府工作人员服务效率高,产业基础好。”这是刘贞先对威海的主要印象。

刘贞先认为,威海抓住了当前山东省科研创新的大势,研究院选择在现在成立,是非常好的时机。“成立技术研究院,打造‘政产学研金服用’创新创业共同体,威海要做好产业经济与科技的结合,用科技支持促进产业发展和企业转型升级。”刘贞先建议道。

知识产权是科技创新的重要载体,对于威海要打造知识产权强市的目标,刘贞先提出,企业创新必须加强知识产权的申请、保护等工作。与此同时,刘贞先还强调了人才的重要性:“要想招才引智,发挥科技资源力量,关键要有吸引人才的优势,如果能够给予高端人才政策、创新研究经费、产业化发展等方面的支持,应该会有更好的前景。”

省科学院是山东最大的综合性自然科学研究机构,与威海的合作主要立足于为威海市产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刘贞先说:“威海的产业发展与我们的科研方向存在很多契合点。例如,威海在发展先进装备和智能制造方面,和我们自动化研究所、激光研究所、海洋仪器仪表研究所就有很好的契合。下一步,我们会将更多的科研平台、创新资源放到威海,助力产业发展,希望威海成为科技创新的源头。”

张文丛

◆让更多人才扎根威海

——访哈工大(威海)副校长,哈工大(威海)创新创业园董事长、总经理张文丛

“研究院成立可谓是威海创新发展的一件大事。”张文丛说,研究院的成立为威海打造协同创新的产业体系提供了强有力的创新支撑。

据张文丛介绍,作为“1+3+N”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哈工大(威海)创新创业园已正式运行两年时间,目前,已入驻11家高科技企业,注册资本达3亿元以上。张文丛说:“为让更多技术落地,我们还创新形成了‘两清单、一平台’机制,一张是哈工大一校三区的技术清单,一张是企业需求的服务清单,把威海创新创业的要素在平台中快速集成。”

“要创造适合人才成长的环境,让他们觉得在这里发展未来可期。”张文丛认为,创新驱动发展最重要的就是留住人才,研究院的成立会吸引大批人才汇聚,并让人才真正扎下根来。据不完全统计,创新创业园运行期间,已有83名哈工大(威海)毕业生留在我市创新体系,近60名毕业生留在企业发展。

接下来,创新创业园将围绕我市七大千亿级产业集群和新旧动能转换的目标需求,培育一些新的产业技术研究院,让更多哈工大技术积累在威海孵化转化。今年,创新创业园将以哈工大技术、人才与地方产业对接的形成,成立10到15家高科技企业。

张文丛说:“我们正在打造‘两清单、一平台’的线上交易,把更多的技术资源汇聚到威海,助力威海创新发展。”

黄博

◆将更多核心技术、人才汇聚威海

——访山东船舶技术研究院院长黄博

“威海是一座非常精致的城市,人均GDP基础好,再加上高校的作用,我非常看好威海的发展前景。”黄博对威海赞不绝口。

在威多年,黄博看到了威海加大对科技方面的投入、对新型研发机构的建设力度。在他看来,研究院的成立是近些年来威海创新发展一个“大动作”,必将成为新型研发机构的共同体,促进高端人才聚集和高端核心产业技术汇聚,一定会为中小企业和产业的发展起到良好作用,对产业支撑作用也会更加凸显。

黄博坦言,郭永怀高等技术研究院和威海市产业技术研究院采取了事业单位+公司制运作模式,机制十分灵活。“通过加盟技术研究院,我们希望找到更灵活的市场化机制,从而为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换找到更好的出路。”黄博说。

此次山东船舶技术研究院与研究院正式签约,黄博表示,已在人才引进、具体科技项目策划方面制定了详细的“一揽子”计划,目前正在与市科技局进行汇报和磋商,未来将会把涉及蓝色经济、机器人技术等资源带到威海,共谋发展。

李成江

◆在威海实现“订制”研发

——访青岛市海洋传感器产业技术研究院副院长李成江

“大会规格非常高,非常振奋。我们非常愿意和威海展开合作!”走出会场,李成江难掩激动之色,连说了三个“非常”。

当日,青岛市海洋传感器产业技术研究院与高新区管委、威海市产业技术研究院达成合作意向,签订共建“海洋传感器校验公共服务平台”协议。李成江说:“签订这一协议意味着我们将尽全力帮助威海打开海洋牧场、船舶技术、海工装备等行业的‘蓝海’。”

“海洋传感器技术要求高、市场需求大,目前以进口为主。我们的独立研发取得了一定进展,正在寻求合作。经过前期两次来威考察,发现这里不仅拥有国家级海洋牧场,传播技术、海工装备等也十分先进,正是我们寻找的良好合作伙伴。”李成江介绍,此次签约的项目“基于光电集成技术的芯片级海洋传感器”经过前期投入、研发,成果目前已处于测试阶段。

会议当天,共建“海洋传感器校验公共服务平台”协议已签订。李成江还想进一步调研威海海洋传感器市场需求,“可以为威海提供‘订制’研发。威海的市场需要什么,我们就研发什么。”

陈新生

◆让平台实现“人尽其才”

——访明石创新产业技术研究院院长助理陈新生

“前段时间威海产业技术研究院在招聘院长,站在专业角度看,很不容易。但今天目睹研究院这个平台成立,我感觉大有可为!”5月19日,首次来威的陈新生发出这样的感叹。

“对产业技术研究院来说,担任院长的核心人才要熟悉院校、产业、公共资源等各方领域,门槛较高,‘一将难求’并不罕见。”陈新生说。

“在细节方面,威海做得很好,但更能吸引人才的,是科研资源,是一个可以让人才感觉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的环境。据了解,威海产业技术研究院开放水平很高,工作人员自由度较高,可以很好地发挥他们的能力。”陈新生认为,威海产业技术研究院在集聚科研资源方面搭建了一个很好的“样板”,在机制上,也做了很多具体的突破和探索。

陈新生表示,研究院成立后势必吸引大量高端人才来威,再加上威海丰富的产业集群,兼具“人和、地利”,若后续找到合适的契机,将优先考虑与威海合作,在威海将科技成果转化投产。

高旭光

◆推动技术到产品转化

——访莱西市产业技术研究院院长高旭光

“科研院、高校的科研工作目前主要还是从科学到技术的过程,缺少技术到产品的过程,而产业技术研究院就承担着这方面的功能。”高旭光说,产业技术研究院的核心作用之一,就是整个创新链中的“补链”。

2017年11月,莱西市产业技术研究院成立,主要功能基于莱西的工业产业孵化,把科技成果在莱西转移转化。“其实,我们与威海产业技术研究院方向一致,但威海市以政府来引导,在协调政策方面是具备优势的。利用产业技术研究院发挥‘政产学研金’的作用,为科研院创新创业提供有力支持,推动创新创业发展。”高旭光说。

在产业发展过程中,产业技术研究院能够发现科技方面可能存在的问题,通过技术及时查漏补缺,给地方有力补充和支持。高旭光坦言,这就需要政府引进科研人才、科研团队,并在政策配套、资金方面等提供支持,促进威海创新创业发展。

针对下一步的合作,高旭光表示,先摸清威海的技术状况,找到核心点,以此来促进整个创新平台的建设,补齐产业链,希望莱西、威海产业技术研究院能够发挥各自优势,共同推动技术到产品转化,实现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