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双招双引
未来5年建成12个研究院
来源: 威海新闻网·威海日报      发布时间: 2019-06-26

创新动能在哈工大威海创新创业园聚集

未来5年建成12个研究院

◎文/记者 谢菁 图/记者 王彦博

▇项目名片

哈工大威海创新创业园,是国家(威海)区域创新中心三大平台之一,依托哈工大及威海校区人才与科技创新优势,以高水平工科大学驱动创新创业模式,打造以“政产学研金用服”相结合的新型高水平创新创业平台和园区,着重发展信息技术、海洋工程、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海洋生物及环境化工等技术产业领域。

▇建设进行时

哈工大威海创新创业园一期工程1号楼和2号楼,已于去年10月份竣工。经过半年多的装修论证,陆续有研究院和孵化企业入驻。创新创业园将尽快启动二期工程,修建3、4号楼。

6月25日,哈工大威海创新创业园开园,一期工程1号楼和2号楼正式投入使用。记者了解到,目前已有6家专业技术研究院和7家孵化企业入驻,还有几家研究院及企业正在筹备入驻。

位于创新创业园1号楼6楼的威海天之卫网络空间安全科技有限公司,这两天一边积极招兵买马,一边准备开拓国际市场。公司董事长王佰玲说:“我们依托哈工大一校三区网络空间安全技术成果,成为哈工大网络安全团队近20年科研成果的转化平台。”

天之卫是入驻创新创业园的首批团队,经过3年打磨,今年进入成熟期,预计产值3000万元。在天之卫积极开拓市场时,位于创新创业园2号楼3楼的新型汽车工程研究院内,哈工大(威海)汽车工程学院院长王大方正带领团队,为筹建威海天达汽车科技有限公司做准备。

“汽车团队在哈工大有十多年时间,去年年底成立新型汽车工程研究院,今年5月初正式入驻创新创业园。”王大方介绍,成立新研究院的同时,采用技术团队与行业企业合作的方式,筹建合资公司,推进十多年的研发成果更快进入市场。

在王佰玲和王大方看来,创新创业园集聚了优质资本、项目、技术和人才,能够加快科研成果转移转化及产业化落地,给孵化企业打造了一个孵化加速平台,促进企业发展。

一头连着大学,一头通向企业,作为我市响当当的产学研名片,哈工大威海创新创业园就像一个“托盘”,让哈工大的优势学科与产业更好对接,一个个实验室的成果正“孵出”一家家高科技企业。截至目前,哈工大威海创新创业园已成立现代服务技术研究院、网络信息安全研究院、机器人与先进装备技术研究院、(中欧)膜技术研究院、新型汽车工程技术研究院、海洋生物工程研究院等6家专业技术研究院及中试服务基地。同时,成功孵化出包括天之卫在内的25家科技型企业。其中,今年上半年新注册成立威海天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等4家科技型企业。

“创新创业园围绕国家与区域经济发展重点,以及哈工大优势及威海校区办学特色,着重发展信息技术、海洋工程、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海洋生物及环境化工等技术产业领域,旨在打造哈工大驱动的‘威海硅谷’。” 哈工大副校长、哈工大(威海)校长徐晓飞说。

眼下,我市整合工信部威海电子信息技术综合研究中心、国家制造业高性能医疗器械创新中心和哈工大威海创新创业园三方资源,合力打造国家(威海)区域创新中心。哈工大威海创新创业园是三大平台中唯一由高水平大学主导的创新平台。

按照功能和用途,创新创业园共分技术创新基地、创业孵化基地、综合服务基地和科技创投基地四大功能区,建立了“两清单一平台”的开放共享服务体系。其中,科技成果清单400余项、企业需求清单200余项;开放共享的综合服务平台为两清单提供包括研发、中试、对接、路演、培训等综合服务,为入孵企业、项目解决实际困难,助力企业加速成长。

日前,创新创业园已通过省级孵化器评审,并于5月23日通过省级大学科技园评审。“我们计划未来5年内,建成12个专业技术研究院,孵化60至80家科技企业,迅速形成10亿元级产值规模。”徐晓飞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