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21年威海好人之星

王艳敏:“特教妈妈”20年守护“星星的孩子”

2020-09-28 编辑: 乔莉

    一、人物介绍

    王艳敏,女,1982年10月生,环翠区彩虹桥儿童启智中心园长。2001年初夏,王艳敏应聘到一家康复机构,第一次接触到聋哑孩子让她坚定了做特教老师的想法。刚刚成为母亲后,面对几位自闭症儿童家长的求助时,她毅然将自己的孩子托付给了老家的公婆,成立“彩虹桥”特教培训机构,当起了这些“星星孩子们”共同的“妈妈”,十年来,累计培训自闭症儿童近200名,他们从刚进机构时的不会说话、不能自理,经过王艳敏和老师们的悉心教导,上了幼儿园、小学、中学。由聋哑儿童到自闭症儿童,由老师到机构创始人,由青春年华到不惑中年……王艳敏踏入特教至今已整整20个年头,她用自己的爱心和专业为“星星的孩子”架起通往外界的桥,教会孩子们生活技能,学业知识。

    二、主要事迹

    你拥他入怀,亲他小脸,他没有丝毫反应;你拉他小手,喊他名字,他却似没有听到;有时莫名的笑,有时又莫名的哭;十六七的孩子连衣服都穿不好;还有的连自己的爸爸妈妈都不认识……这是一群“星星的孩子”,他们先天患有孤独症,也叫自闭症。

    有这样一位老师,她用自己的爱心和专业为“星星的孩子”架起通往外界的桥,教会孩子们生活技能,学业知识。彩虹桥儿童启智中心的创始人王艳敏就是这位铺桥人。

    最美青春,遇到折翼天使

    故事的开始要追溯到2001年的初夏,那一年,王艳敏应聘到一家康复机构任老师,那里都是聋哑孩子。王艳敏说她很难忘记当时那个情景:一群孩子围在她的身边,用手语比比划划,嘴里咿咿呀呀的和她交流,那个个天真的小脸,那双双明亮的眼睛,却唯独生活在无声的世界。她的眼泪真的控制不住,哗哗的流下来,也许是同情,也许是心中最柔软的部分被触动,那一刻王艳敏就决定留下来。

    从那时开始,由聋哑儿童到自闭症儿童,由老师到机构创始人,由青春年华到不惑中年……王艳敏踏入特教至今已整整20个年头了。她说:“这是她今生的使命,她接受上天的安排,一生为残障儿童服务,无怨无悔!”

    十年艰辛路漫漫

    机构创办的契机来自几位家长的托付,这几名家长的孩子都是“星星的孩子”,也就是我们熟知的自闭症儿童,封闭、孤僻、狂躁……家长们希望可以用自己最大的爱意和耐心帮助孩子走出自己的小小世界,当却因为专业技能的缺乏而手足无措。在听闻王艳敏的故事后,这几位家长主动找到她,希望她能帮他们一把,用专业的方式带给孩子最好的教育。

    当时的王艳敏刚刚成为一名母亲,身为新手母亲的辛苦让她犹豫再三,但作为一名教育者的使命感、社会责任感却让她最终决定舍小家为大家,将自己的孩子托付给了老家的公婆,毅然当起了这些星星孩子们共同的“妈妈”。

    没有启动资金,家长们就提前支付三个月的学费;场地不够大,就把厕所改成教室;教具没钱买,就带领老师动手做……这个寄托着家长希望、孕育着大大光芒的机构在艰难中诞生了。

    一路走来实属不易,无数次的眼泪与辛酸,无数次的忍耐与坚持,在岁月中磨砺,在时光中锤炼。

    从最开始的三居室到现在的二层楼,仅仅搬家这个行为就重复了五次。有次搬到一个地方,原先的蹲位厕所尿渍斑斑,为了给孩子们创造一个洁净的环境,王艳敏就跪在地上用钢丝球一遍遍的擦洗,直到洁净如新,刺鼻的味道让人干呕,当王艳敏却将她视为一个微不足道的考验,考验她为孩子们服务的决心、对孩子们的真心。

    现在王艳敏仍然坚持给孩子们上课,她说:“只有在一线教学,才是真真切切的为孩子,才能更有价值”。由于上课太多,王艳敏的嗓音始终是沙哑的,但是她的心因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而一直清亮。

    风雨之后,终见彩虹

    十年来,彩虹桥累计培训自闭症儿童近200名,不少自闭症儿童的家长从乳山、荣成,或者更远的省外赶来威海,越来越多的孩子,从刚进机构时的不会说话、撒泼打滚、不能自理,经过王艳敏和老师们的悉心教导,上了幼儿园、小学、中学。他们的付出,为很多的家庭带去希望,改变了孩子原本的命运。

    提起这些年里教过的孩子,王艳敏如数家珍。

    大航20个月时既对自己的名字没有反应,也不会叫“妈妈”,焦急的妈妈带着孩子来到机构训练。作为机构里最小的学生,大航难坏了老师们,乱跑、乱叫、嚎哭……孩子的哭声让无助的妈妈在教室最后也默默流泪。从20个月到4岁,两年多的时间里大航学会了指眼睛、鼻子,学会了拍拍手,学会了叫“爸爸”“妈妈”,学会了指认苹果、香蕉……一点点、一遍遍,大航终于“驶出”了他自己的那片小小“海洋”。现在已经二年级的大航已经和普通的孩子无异,每到教师节,他的妈妈还是会发来长长的感谢。

    晨晨来机构时已经五岁了,错过了最佳干预年龄的他连个“妈妈”都不会说,连跟着学个“拍拍手”都不会做。为了最大限度的帮助晨晨,王艳敏在每日常规的课程外专门为他开辟了说话练习课,从最简单的“a”教起,口型、发声、成千上万次的重复,半年后,当孩子终于从喉咙里生硬的挤出“妈妈”这两个略带含糊的字时,坐在旁边的妈妈泪如雨下。而现在的晨晨已经是一名三年级的小学生了,快乐、健康的他身上看不出任何一丝忧郁。

    除了这些得到妥善治疗的孩子们,还有很多的孩子,他们或因为家中困难而险些放弃治疗,或在幼年时因为种种原因错过了最佳治疗时间,对这些孩子,王艳敏也倾尽心力提供帮助。

    瑞瑞的父母是普外来务工人员,全家的收入都依靠父亲辛苦的装卸工作,在康复训练还没有政府补助时,生活和教育的压力使得他们生活非常艰难,为此,王艳敏在能力范围内为他们每月减免了300元的学费,这一减就是两年多;父母离异的飞飞常年由爷爷奶奶照顾,无论刮风下雨,爷爷每天都会带着他从崮山坐公交车过来训练,从不间断,不算富裕的爷爷为了补贴家用,有时会在机构附近的垃圾桶里捡些废品或者别人扔掉的衣服、鞋子,了解到这样的情况后,王艳敏免除了飞飞的取暖费,还经常自掏腰包给孩子买衣服和零食。

    今年18岁的大福刚刚从特校毕业,这却愁坏了他的妈妈,上哪能找到一个适合大福的去处呢?去工厂?大福哪有做工的本事,就连自己的穿衣都解决不了。送托养机构?妈妈哪里忍心,饿了、冷了、生病了,别人会精心的照顾吗?呆在家里?一米八的大小伙子就天天吃了睡,睡了吃吗?世界这么大,竟没有大福的一个安身之所。福妈的忧愁王艳敏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她主动和福妈联系,让大福来到培训机构,并针对他的年龄、能力量身为他设计课程,以生活、技能为主,以学习、休闲为辅。教他学煎鸡蛋、煮方便面、超市购物、点餐、乘车等,为以后的生活做准备。

    受场地所限,目前很多项目还不能全部开展,未来,王艳敏希望能够开辟出新的课程,比如居家环境的布置,让“大福们”在真实的厨房里做饭、在真实的卧室里收拾房间;还比如上一套流水设备,让“大福们”真实的去工作……

    一包荠菜、一瓶香油、一声感谢、一张笑脸、一件件看似最简单不过的美好,温暖着王艳敏和她的老师们,他们也像希望能够像太阳一样,将自己感受到的暖意化作阳光,照亮每名“星星的孩子”前行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