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海洋

“捕猎者”变身“放牧人”,他们这样护好海洋“金饭碗”

2020-11-07 编辑: 宋倩

 

      近日,在泓泰海洋牧场,四艘客船整齐地停靠在岸边,几艘归来的渔船,偶尔传出阵阵收获的喜悦声。

      余光一瞥,岸边6块堆积的混凝土空心方桩显得有些灰头土脸,不过,在泓泰海洋牧场营销经理周其永心中,这些灰头土脸的“家伙们”宝贝着呢。“这是我们今年计划投放的人工鱼礁,也是我们打造海上生态良田的关键所在。”周其永介绍。

      投资设立泓泰海洋牧场的荣成市泓泰海洋生态休闲旅游有限公司是典型的“靠海吃海”的企业,注册成立以来,从事近海养殖、远洋捕捞、水产加工、渔船修造、渔具制造、休闲旅游等和海洋沾边儿的行业。

      在这条道上走了7年的泓泰人明白,是时候走上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之路了——在海上养块“生态良田”。

      今年,泓泰海洋牧场共准备了3000余空方的人工鱼礁。7月,一艘艘渔船载着要投放的第一批人工鱼礁,驶向距离岸边10海里的海域。在工作人员的操作下,礁体顺着洋流,沉入到30多米深的海底。为了确保万无一失,两名潜水员在海底负责检查鱼礁的落地情况。

      从材料的选择,到位置的确定,投放人工鱼礁,几乎一步一个关卡,如此大费周折,到底能为泓泰海洋牧场带来什么?周其永算过一笔账:投放人工渔礁是费事,可是生态好了,海洋牧场吸引力得到了提升,收入也会增长,“这笔账,怎么算都不亏。”

      泓泰海洋牧场投放的人工鱼礁,可以在不影响洋流整体流向的情况下,在鱼礁范围内减缓水流速度,形成回流。鱼礁投放1至2个月后,开始附着藻类,慢慢鱼虾蟹贝就来了——大量的斑石鲷、梭鱼、大口虾虎鱼、黑鲷等野生鱼类聚集在礁区,鱼的代谢物正是藻类所需要的营养物。如此一来,相当于在海底为水生动植物安了个舒适的“家”。

      昔日“捕猎者”,今朝“放牧人”。按照目前的进度,预计首批人工渔礁将在11月底全部投放完成。周其永粗略估计,光是今年投放的这些人工渔礁,就能为企业带来400多万元的经济效益。

      ■记者手记

      保护“海上粮仓”,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不管是泓泰海洋牧场的有关负责人,还是世代生活在此的“吃海人”,无不对这片海怀有极深的感情。因为,这万顷碧波是他们的“海上粮仓”。如何护好这个“金饭碗”?泓泰海洋牧场走出了自己的路子:重视生态修复,“造礁养海”,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威海海洋资源禀赋得天独厚,优良的生态,一直是产业发展的“第一引擎”。海洋生态的保护要在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同步重视,海洋牧场建设过程中,要牢固树立绿色、生态、创新、富民理念,全方位提升海洋牧场建设水平。要进行“立体式”海洋资源开发,形成自然生态良性循环的养殖格局,让海洋牧场这一“良田”,真正成为大海中的“绿水青山”,切实筑起生态安全屏障体系,推进海洋渔业发展提质增效、转型升级。(Hi威海客户端记者 张宇 实习记者 孙柯/文 企业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