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临港区

借“智”闯市场——看威海中玻如何创新发展走在行业前列

2021-04-03 编辑: 威海新闻网·Hi威海城市客户端
  3月17日,走进临港区威海中玻镀膜玻璃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威海中玻”)3号自动化生产线车间,经过配料、熔化、成型、退火、裁切等多道工序的成品玻璃,被一个个长满吸盘的大型机械手臂准确抓取装箱,进行成品包装。整个生产车间,为数不多的工人所进行的工作也只需在操作台完成。这样高度自动化的生产流程得益于威海中玻对生产线进行的升级改造。

  制造转“智”造,咬定“先进”不放松

  “企业在行业内要想占据一席之地,产品的‘质’一定是要在市场上领先,这样销量才能走俏。”这是威海中玻总经理叶志会常常挂在嘴边的话。近些年来,威海中玻在提质上狠下功夫。

  2021年1月,为了降低低辐射镀膜玻璃生产线的辐射水平,威海中玻投资800余万元,对该生产线的镀膜机进行升级,使产业发展更符合绿色化要求。此前,为了进一步提升3号生产线智能化水平,威海中玻投资1亿元对生产线进行升级改造。“升级后的生产线,最大程度上利用自动化机器生产,效率提高了一大半不说,职工们操作起来也比较安全。”叶志会说,更为关键的是,改造后的自动化生产线能够生产更多高附加值的特色产品,产值也能翻好几番。

  除了加快主线改造,威海中玻还加速向数字化工厂迈进,从原料配料称量到产品抓取、堆垛、缺陷检测,全部实现智能机械化操作,“这样一来,用工人数减少了,车间生产效率却提高了一倍多。”叶志会说。
  由制造转向 “智”造,让威海中玻的玻璃生产技术在行业内处于领先水平,大订单好订单也纷至沓来。疫情期间,在同行业企业,或多或少受到疫情影响,造成订单量下滑时,威海中玻逆流而上,在稳住国外市场的同时,对接国内市场。在智能制造的加码下,去年,威海中玻总收入同比增长35%,纳税总额同比增长90%。

  创新求发展,延伸产业链

  面对玻璃行业普遍面临着行业产能过剩、利润率下降的情况,威海中玻给出的应对之策是加强技术攻坚,延伸产业链条,走深加工路子。

  一块玻璃,在威海中玻技术团队眼里,具有无限的可塑性,为满足玻璃行业对玻璃所需承载的节能、发电、绿色、美感等性能的要求,威海中玻依托集团公司研发中心,建设了山东省省级新型研发机构和省级技术中心,威海市重点实验室,并与浙江大学、燕山大学等知名高校院所建立密切合作,对玻璃性能进行充分开发。
  “人才,是我们能够拓链、延链的前提,而研发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一直是威海中玻在拓链、延链上的主要课题。”叶志会说。在持续加大科研投入的前提下,威海中玻实现从普通建筑玻璃制造商向生产光伏发电,冷链产业,节能保温隔热等高端玻璃制造商的跨越,威海中玻对玻璃功能进行日益多元化的开发,让威海中玻的下游产业链也在不断拓展。

  “现在一吨普通平板玻璃的市场价格在2400元左右,而一吨优质的光伏发电玻璃价格则会翻番。”叶志会介绍,威海中玻以创新求发展,不断延伸产业链,公司研发的高档浮法彩色玻璃、在线和离线可钢化低辐射(Low-E)镀膜玻璃、在线和离线阳光控制镀膜玻璃等特殊性能玻璃,让威海中玻在行业市场上更具竞争力。其中,威海中玻全资子公司威海中玻研发公司的在线镀低辐射膜玻璃项目获得了2020年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这也鞭策威海中玻继续拓展产品创新之路。

  此外,威海中玻也在不断完善管理体制。去年7月,威海中玻实行组织精健化、管理精细化、经营精益化等三精管理,同时实行财务、采购、销售、投资、生产技术等五统一管理,最大程度提升生产效率。

  2021年,迎来建党100周年,今年的利税预计将较去年增加30%至40%,对于企业未来的发展,叶志会满怀信心。(Hi威海客户端记者 刘凌玉)
值班总编:张军涛
复审:颜燕军
编辑:李木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