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环翠区

环翠非遗人才展绝活儿,擦亮街区红色底色

2021-10-08 编辑: 威海新闻网·Hi威海新闻客户端
  在“党史学习教育在身边”特色街区国庆节系列活动中,环翠区围绕非遗、胶东民俗文化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活动,让党史教育在文化的传承中“活”起来,让群众在文化体验中感受峥嵘岁月、传承红色基因。
  “党史学习教育在身边”国庆节系列活动进入第二天,今天的属相街上来了很多位平时只听过名字的“达人”——锡镶技艺传承人李江玉、传统锔艺传承人耿海胜、威海纸斗制作技艺传承人张延茹、威海吉昌花饽饽技艺传承人孙海燕……十四项经过精心筛选的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以及非遗项目齐聚属相街,各位“达人”作为非遗专业人才,将非遗技艺体现在精巧雅致的器具、千姿百态的花饽饽、庄重考究的传统服饰中……一步一技、移步异景,不论是摆放的非遗工艺品,还是匠人们的现场技艺展示,引得市民、游客频频驻足,品评、询问、拍照。
  这是以“人民的非遗 人民共享”为主题的2021年环翠区非遗产品展示活动现场。作为三大主题街区国庆系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环翠区文旅局组织了十四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来到属相街进行集中展示。

  吉昌花饽饽展台特别带来了金奖作品《汉风国韵》,大饽饽以中国传统服装为表现载体,采用红黄蓝这些视觉冲击力最强的色彩,塑造中国龙、中国凤、传统折扇、国花牡丹、折枝卷草等造型。“花饽饽是威海民俗文化的重要代表,这个作品更是能展现我们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内涵,很多人看了以后表示非常惊叹,很喜欢,这种喜爱恰恰就是我们文化自信的最好表现。”威海磨爱麦食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马骋说。

  非物质文化遗产来源于生活,来源于群众,积淀了劳动人民深厚的文化底蕴,蕴藏着劳动人民丰富的精神内涵。

  在船模制作技艺展台,薄薄的木片拼插出轮船、飞机等各种模型,还能拼插成皮皮虾、梭子蟹等“海鲜”,惟妙惟肖,引起了许多孩子的兴趣。
  非遗、传统,在这里不是“遥不可及”的代名词,展会上的匠人们通过各种方式进行推介,希望将独具环翠特色的文化让更多人了解,通过非遗的魅力弘扬红色文化。

  “一直以来,我们区文化和旅游局就积极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公益创投工作,通过项目落地,招募和引进像张延茹这样的非遗专业人才,深入社区、村居,根据群众需求开展文化服务。”环翠区文旅局工作人员于彩秀介绍,“像这次我们选取来现场展示的十四个非遗项目,是以能有实体展示为前提,这样可以让群众近距离接触作品,从而了解项目和技艺。”于彩秀表示,这些项目都有着百年以上的历史,在党史学习教育中融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更能取得学党史、学文化双丰收的效果。

  不仅有匠人与群众之间的双向交流,活动现场还邀请了山东大学历史系副教授孙克以及市非遗保护中心主任王娜,不仅现场解答非遗传承人在非遗保护过程中的问题,更能深入浅出地为群众解疑答惑,将文化交流推向深入。
  文化的传承是全方位、立体式的。展示之余,此次“党史学习教育在身边”国庆节系列活动将沉浸和体验放在了重要位置,并且特别重视青少年群体的参与度。

  在新威附路特色街区,剪纸和锔艺先后开展,“看着挺复杂,但在老师手把手的指导下,我觉得自己入门了。”小学生李晓骄傲地说。非遗技艺融入红色精神,传统魅力让孩子坐得下来、听得进去。
  “确实没想到来体验一下能有这么大的收获。”前来陪同的家长黄先生说,“现在更能体会到新威附路这条街区的魅力了,有积淀、有传承,特别这样的活动,不仅对孩子有教育意义,对我们成年人来说,也能接受一次传统文化和党史学习教育的洗礼。”

  一方红纸、一把剪刀,一颗小钻、一片瓷器,孩子们在静心操作间,感悟革命的不易,感怀今日的强大,党史学习教育更加鲜活接地气。(来源:中国威海环翠)
值班总编:孙
复审:颜燕军
编辑: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