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部门风采

威海便民服务暖人心 | 社工“新思路”解好社区“老难题”

2023-06-01 编辑: 威海新闻网·Hi威海新闻客户端
  小区停车难、物业费收缴难、管理跟不上等问题是眼下许多城市老旧小区的“老难题”。威海市环翠区环翠楼街道社工站的社工们运用社会工作专业知识和方法,帮助小区居民赋能增权,逐步学会解决“自己”的问题,社区共建共治共享的氛围悄然形成。

  唤醒“沉睡”车位,停车管理更规范

  走进环翠楼街道西南村社区,映入眼帘的是整洁宽阔的道路、绿意盎然的植被,“如今社区环境更美、管理更好,再也不用为回家找不到停车位着急上火了。”居民贾女士说。
  “停车难”曾是很多老西南村人体会最深的“头疼事”。2017年之前,西南村社区一直是传统开放式社区,共有700余户常住居民,仅配有198个车位。辖区周边有农贸市场、中小学校、医院和百余家企业商户,小区出入口没有门岗管理,外来车辆自由出入,让原本就稀缺的车位更加紧张,外来车辆占据居民车位、堵塞消防通道、车辆剐蹭等现象时有发生。
  “当时,居民反映最强烈的问题就是停车难,相关投诉率一度超过90%。”西南村社区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王田田说,为解决这一迫在眉睫的难题,他们成立了车辆管理小组,对全部车辆登记备案,在小区出入口安装人工遥控挡车杆,使开放小区变为封闭小区。但封闭管理后,周围企业、商户依然因车位紧张而停车困难,间接造成了社区周围拥堵问题。
  按照上级统一要求,西南村在2021年实施老旧小区改造,社区主动联系到环翠楼社工站,请社工介入协调。环翠楼街道社会工作服务站站长程竹立即与同事们到社区进行摸排,连续“数”了几天车位后,他们发现白天居民上班会产生部分空闲车位,“何不拿出部分车位,错时开放,计时收费,既提升了车位利用率,又给社区带来了集体收益。”程竹找到停车管理小组负责人,说出了建议,双方一拍即合。于是,社区对停车杆进行智慧化更新升级,并确定在每天早上8点至下午6点这段时间,对社会车辆开放部分车位,且收费标准低于周边停车场。停车难的矛盾就此化解,居民、商户因停车问题投诉率从原来90%下降到了不足1%。

  激活参与热情,“共享基金”解难题

  随着停车管理制度日益成熟,每月停车收益能达到近万元,这笔钱如何分配和使用,成为居民关注的焦点。
  “我们引导热心公益的居民成立互助小组,及时向大家普及入户调研,带着大家一块干……”为了更好摸清居民需求,秉持“助人自助”的社工专业理念,社工和互助小组趁着夜色挨家挨户走访了社区22栋居民楼的全部居民,收集整理出363份资金使用需求清单,“大家‘头脑风暴’,对各类需求充分讨论,筛选和优化了多种方案。”程竹介绍,在他们的建议下,社区组织召开了多轮民主议事会,邀请了物业公司、居民骨干、车辆管理小组等相关各方对方案进行大讨论,最终确定了设置停车收益共享基金,主要用于补贴物业费的计划。
  “社区居民楼多以小户型为主,38.8平以内物业费由共享基金承担,业主只需要缴纳超出部分,只这一‘招’,物业收缴难题迎刃而解。”社区物业公司负责人介绍,他们于2021年进驻后发现由于社区多年没有物业管理,不少居民缴纳物业费意愿不强烈,物业公司日常运营开支逐渐入不敷出,共享基金抵扣物业费的规定出来后,物业有了部分稳定的收入来源,开展工作的底气更足了。
  “很多没车的居民,一开始是犹豫、观望的,但当了解到停车收益可以抵扣他们的物业费,便主动提出志愿加入到车辆管理小组。”王田田介绍,在共享基金项目中,社区不仅解了难题,更激活了大家参与社区事务的积极性,“我们吸纳了68名居民骨干成立‘协商OK’管家团,如今在辖区治安巡逻、环境美化、文化活动、邻里互助等各个领域中都能看到他们活跃的身影,参与解决了社区内大小难事362件。众人拾柴火焰高!”
  程竹介绍,今年他们还将以此为契机,启动社区‘创享计划’,在社区社会工作可持续发展上下功夫,引入社会力量和爱心资源进入社区,提供弱势群体救助、养老、教育、文化等方面服务。
  据威海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2021年,威海市打造了72个镇(街道)社工站,在省内第一批实现了镇(街道)社工站全覆盖。自运行以来,全市各社工站联动社区社会组织722家、志愿者10228人次,累计为10余万人次提供了精准化、精细化、多元化的专业社工服务,成为社会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Hi威海客户端通讯员 秦帅)
 
 总编辑:殷洪军
  值班总编:孙
  复审:胡
  编辑: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