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17威海好人榜

丛培娥:尊老爱幼勤俭持家

2017-04-10 编辑: 李晓静

丛培娥,女,1953年12月出生,环翠区嵩山街道谷家洼社区居民。丛培娥,一个普通的家庭妇女,她“孝”字当先,为父母公婆四位老人养老送终;她“爱”字装心,为兄妹筹集学费,和邻里和睦相处,数年如一日艰辛付出,用柔弱的肩膀扛起了家庭的重担,撑起了一篇蓝天。

丛培娥,现年63岁,是谷家洼社区一名普普通通的家庭妇女,在老人眼里,她是“贴心小面袄”;在孩子眼里,她是“了不起的妈妈”;在邻居眼里,她是“翘大拇指的好媳妇”;在社区居民眼里,她是“孝心献长辈的模范”。丛培娥用自己的真心和行动诠释了“孝”的真谛,深深地感染着周边的人和她的下一代,为他们做出了表率,树立了榜样。

1978年,丛培娥嫁到了谷家洼村。20多年来,她从未与公婆吵过嘴、红过脸,从未让公婆受过半点委屈。在日常生活中,重活累活自己干,好饭好菜公婆吃。为了不影响丈夫的工作,她一人承担了照顾老人和孩子起居生活的重任,没有怨言,甚称丈夫的贤内助。那个年代的生活条件很清贫,再加上双方的父母身体都不是很好,料理家务照顾老人的重担就落在她的肩上,每天穿梭在两个老人家庭当中。婆婆常年身体不太好,丛培娥白天下地,晚上回来绣花,省吃俭用攒下来的钱为婆婆调理饮食。为了让老人吃得饱,吃得好,饭菜要煮得乎些,买些易消化的食物,家里的一切家务尽量不让婆婆动手。老人喜欢吃鱼,丛培娥隔三岔五买鱼回来,把刺挑好给婆婆吃。老人身体稍有不适,马上就带老人去看医生,再根据老人的身体合理的调整膳食,补充营养。在她的精心照料下,婆婆90多岁了,身体仍然硬朗。婆婆总是自豪的逢人便夸:“俺这儿媳妇比亲闺女还亲,她就是俺贴心的小棉袄。”20多年的朝夕相处,她和婆婆结下了深厚的感情。在母亲的耳儒目染下,丛培娥的女儿也很孝顺,没事就去帮奶奶干一些力所能及的活,给老人捶捶背、按按腰,端茶送水,讲小故事、小笑话给奶奶听,让奶奶开心,把老太太乐的合不拢嘴。

丛培娥不但孝敬公婆,对自己的父母也是如此。她摒弃了父母由儿子赡养的封建思想,主动承担了照顾母亲的责任。自打丛培娥的父亲去世以后,母亲的身体就落下了残疾,行走很不方便。为了老人能安度晚年享受天伦之乐,丛培娥和兄弟姐妹商量把老人接到自己家里居住,一切经济支出和饮食起居由他们来承担,就这样老人跟他们一过就是20多个年头。20年来,丛培娥如一日地悉心照顾老人的饮食起居。老人腿脚不方便,就给老人买了一个轮椅,天暖和的时候,推老人出来晒晒太阳。2013年老人突发血栓,丛培娥连夜把老人送进了医院,日夜守护在老人的身边,给老人翻身按摩促进血液循环,回家做上可口的饭,一口一口地喂着吃;老人生活无法自理,大小便全在床上,她不嫌脏不怕累,给老人洗得干干净净。就这样丛培娥无怨无悔地伺候着四位老人,一直到他们安然离去含笑九泉,享年都是90多岁。由于日夜操劳,丛培娥的头发变白了,皱纹也增多了,脸上布满了岁月的沧桑,自己也落下了一身的毛病。可她从无怨言,把苦和累深深地埋在心里,把微笑永远荡漾在脸上。

丛培娥对兄弟姐妹更是无微不至的关心,疼爱有加。她在家排行老大,长嫂比母,那个时候的家庭条件很差,学习好家里也供不起上大学的,可是两个弟弟就争气,学习成绩很好,相继考上了大学。为了不让婆婆为学费的事情操心着急,她用自己多年绣花攒下的钱给弟弟们交了学费,并且每人买了一块手表让他们守时,有时间观念好好的读书。在嫂子的关心呵护下,两个弟弟顺利地完成了学业,以至现在事业有成。每每提起嫂子,弟弟们感激不尽,没有大嫂当年的慷慨解囊,就没有他们的今天。羊知跪乳,乌鸦反哺,所以他们现在的关系相处的和一家人一样,嫂子有什么大情小事的,他们第一时间赶到帮忙,对大嫂无微不至的关心呵护着。

丛培娥对左邻右舍也是团结友爱、和睦相处,谁家有困难,需要什么她都热情的帮忙。社区举办的公益、慈善、募捐等活动,她总是第一个带头参加。2013年8月9日,邻居的婆婆由于老年痴呆不慎走失。那时已是下午5点多,正是做饭的时候,她知道后二话没说,顾不得做饭,帮助邻居在社区里一个楼一个楼地寻找,一个人一个人地打听。由于常年的劳累,丛培娥患有椎管狭窄压迫,腿不能长时间的走路,可她一瘸一拐地坚持着,直到晚上8点将老人找到为止。邻居感动得热泪盈眶握着她的手连声说谢谢。她摇摇头说:“没什么找到就好、找到比什么都好,以后一定好好的看管老人不能再让她走失了”。说完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家了。这就是朴朴实实简简单单心地善良的一个女人,虽无感天动地之举,却于天长日久中饱含真情,于平淡中彰显内心最深处的美和德。

丛培娥,一个普通的家庭妇女,她“孝”字当先,“爱”字装心,数年如一日艰辛付出,换来一家人其乐融融,用柔弱的肩膀扛起了家庭的重担,撑起了一篇蓝天。她的孝心、孝行、孝顺堪称楷模,用自己博大的胸怀真情演绎着:“孝老爱亲”的内涵,充分展现了当代新农村普通女性的平凡和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