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17威海好人榜

赵静:不辞甘苦海外送教

2017-07-17 编辑: 李晓静

赵静,女,1983年1月出生,乳山市第一中学教师。2016年,赵静作为第一名国家外派阿曼的中文教师,在阿曼马斯喀特中国学校工作一年,克服了诸多艰苦条件,做了大量开拓性工作,为旅阿华侨华人和中资机构人员子女的中文教育作出了突出贡献。

初入异乡 不知所措

为了解决海外华人子女中文教育的困难,让其接受正规的中文教育,2016年1月,受国务院侨办和省市侨务、教育部门的委派,赵静来到阿曼马斯喀特中国学校,成为第一名国家外派阿曼的中文教师。

刚来到学校,赵静就遇到了第一个“想不到”:除了一间教室,其它条件异常简陋甚至寒酸,让她着实有点不知所措。但办法总比困难多,没有黑板,她就自己做;买不到黑色木板,她就用油漆将三合板刷黑,再镶上金边;没有粉笔,她就去迪拜的中国商店买;没有教具,她就自己做……

开学第一天,赵静又遇到了第二个“想不到”:期望中的几十名孩子只来了17个,从4岁到12岁,年龄跨度大,肤色多样,汉语基础参差不齐……看着少得可怜的几个娃娃,赵静有些失望,中国驻阿曼大使于福龙鼓励她:“哪怕只有1个孩子,我们的中国学校也会正常开班。我们要为每一个来到中国学校的孩子提供最纯正的中文教育!”就这样,带着祖国的嘱托和家长的期盼,赵静在异国开课了。

水土不服 经受考验

阿曼属于热带沙漠气候,5月份中午的地表温度高达50℃以上,人在户外感觉鼻腔像被烧灼。高温天气使赵静的身体出现了严重的不适,经常感到头痛,再加上连续上课7个小时,不到下课嗓子就又肿又痛,可是医生却不给开药打针,只让喝水排毒。靠着阿莫西林,赵静捱过了难眠的一夜又一夜,但是第二天照样坚持给孩子们上课,因为学校只有她一个老师。

阿曼是个极度缺水的国家,洗头洗脸只能用淡化的海水,头发大把大把地掉,皮肤变得像沙漠一样粗糙,洗澡也成为一件奢侈的事。室内空调温度都在16℃以下,室内外巨大的温差对身体造成很大的伤害。

环境的艰苦都可以克服,最煎熬的是对家人的思念。出国前,她的儿子刚5岁,每次和家人视频,赵静最怕孩子问:“妈妈,你什么时候回来,我想你了”。每每这时,赵静都先关上视频擦干眼泪,再和孩子说话。她本应在2016年11月结束工作回国,由于学校极力挽留,她把回国时间推迟到次年1月,以致错过了儿子的生日,孩子生气地指责她:“妈妈,你是个骗子!”那天晚上,她哭了整整一夜,真想马上飞回孩子身边,但想到肩上的责任,她只能将对自己孩子的思念深深埋在心底,将更多的爱倾注在异国他乡的中国孩子身上。

克服困难 赢得赞誉

正式开始教学以后,挑战一个接着一个。平时学校只有校长和赵静两个人,除了教学,赵静还兼任了教务主任、财务、清洁工、修理工、保姆等工作,放学后不仅要打扫卫生、修理桌椅、制作教具,还要照顾家长不能及时接走的孩子,给他们做饭,带他们玩耍。虽然工作强度远远超过国内,但也正是因为她艰辛的付出,才赢得了孩子们的热爱。

出国以前,赵静做了9年高中语文教师。现在面临这些低龄儿童,她不得不接受新的挑战,转换教学思路。她根据学生的年龄和汉语基础,将他们分为大、中、小班和混血儿班,后来又为新增的2名阿曼学生开了一个零基础班,每个班使用不同的教材,就是说,她要同时备《拼音》《幼儿汉语》《汉语》《中文》《说话》五套教材的课!

为了提高教学效果,赵静除了自制生字卡片,还搜集、制作了很多课件和视频,将教授汉语与传授中华文化融为一体。在春节、中秋等中国传统节日时,她给学生讲解贴春联、放鞭炮、吃月饼等民族习俗;课堂上讲到动物时,她给孩子们讲十二生肖和亡羊补牢、守株待兔、画蛇添足等成语故事。她利用从国内带来的中国地图,讲解祖国的地理风貌和风土人情,为学生打开了一扇了解祖国的窗口。她为大中小班分别设计了背诵《三字经》、背唐诗、学儿歌等文化课程,课后组织学生学习书法、剪纸等中国艺术,在元旦晚会上让孩子们穿汉服跳广场舞,让孩子们从不同角度、不同渠道接受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她的努力得到了中国驻阿曼大使馆的认可,2016年国庆节,她受邀参加了大使馆的国庆晚宴,受到了中国驻阿曼大使于福龙的接见与表扬。

一年来,赵静出色地完成了祖国交给她的任务,让中文教育在阿曼落地生根。她说:“让海外华人的下一代不仅有一张纯正的中国脸,还有一颗纯粹的中国心,是我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的神圣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