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威海社会

就业送身边,外地人在威安了心

2018-11-22 编辑: 宋倩

就业送身边,外地人在威安了心

——云阳县对口扶贫困难人员来威就业纪实

昨天上午,市人社局工作人员走进位于经区的威海市泓淋电力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对今年10月份来此工作的重庆市云阳县就业人员进行强化跟踪服务。

部分来自云阳的贫困人员在泓淋电力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工作。本文图片均由邢伊爽摄

云阳“老乡”轻松融入威海

走进车间,市人社局工作人员见到了正在电缆剥皮工位上忙碌的云阳县就业人员高平,他的操作手法很熟练。若不是随行车间负责人介绍,大家很难想象,他在这里只干了一个多月。

据市人社局工作人员介绍,高平是今年10月份由我市人社部门和我市对口扶贫协作的重庆市云阳县,通过劳务协作转移就业方式招来的云阳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员,与高平同来这里的还有12人。另外一批云阳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员则去了威海邦德散热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高平说,以前在老家打零工,工作强度很大,工作时间很长,他的身体承受不了。当他听说当地与威海有劳务转移就业后就报名参加。“之所以选择来威海工作,主要是因为威海市人社局组织的招用工活动和扶贫就业感觉比较放心,自己的合法权益有保障,用工企业也很正规。”高平说,现在的工作比较轻松,也容易上手,他很满意。

高平告诉市人社局工作人员,经过一个多月的磨合,不论是工资待遇、工作环境,还是生活习惯,他都已适应了威海这座城市。他表示,自己会努力工作下去。

来自云阳的吴德淑和高平一样,她对这里的工作也很满意。“我在自动化车间工作,这个车间的工作技术含量相对高一些,工资自然高一些,每个月能挣4500到5500吧。这里的食宿条件好,还都是免费的。相比老家的待遇,我很满意现在的状态。”吴德淑表示,来威海之前,她从没有外出打工,所以在决定来威海前,自己一度有过很多顾虑。但工作了一个多月后,她觉得这里工作强度适中,待遇好,更重要的是工作氛围好,同事相处融洽。

“我打算春节回家的时候,看看老家有没有人想外出打工的,介绍他们过来。说实话,这里除了冬天比我们那里冷点以外,其他的都很好。”吴德淑笑着说。

吴德淑将产品进行套袋。

高平工作起来很认真。

政府搭用工平台实现供需双赢

威海市泓淋电力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制造部经理郭宏伟介绍说,目前,公司年前的订单量大幅增加,此次通过市人社局招来了云阳县员工,他们的到来,缓解了公司不小的生产压力。“公司主要从事电缆、连接器、无线通讯等产品的研发和制造,用工需求很大,尤其是年前这段时间。”郭宏伟表示,单凭公司一点一点招人,费时费力,现在由政府部门搭建平台,让劳动者与我们用工企业间联系更加方便,实现了双赢。同时,对外来劳动者来说这种形式更有公信力,也为企业节省招工成本。

郭宏伟还表示,外地人愿意尝试来威工作后,企业积极为外来务工者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合理的激励工资标准,以及生活保障,员工自然会带动更多外地劳动者来威海,为企业在云阳县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起推动作用。“这批员工里,有人本身是一个人来了,结果发现企业待遇好,还为员工配置夫妻宿舍,就又把自己丈夫也从外地叫来一起工作了。”郭宏伟说。

据市人社局工作人员介绍,今年10月17日第五个国家“扶贫日”,我市人社部门与我市对口扶贫协作云阳县,通过劳务协作转移就业的方式,将50名来自重庆云阳县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员招到威海就业发展,实现“一人就业、全家脱贫”,利用就业带动脱贫。

据悉,为做好此次劳务协作扶贫工作,市人社局多次组织工作人员前往重庆云阳县开展调研摸底,详细了解当地贫困人口的就业需求、技能特长等情况。同时,广泛发动威海企业积极接纳云阳贫困人员就业,严把就业岗位关,对薪资待遇、工作环境、劳动保障等多次进行调研接洽,确保来威就业人员人有其岗、劳有其酬。

与高平、吴德淑一批来到威海的云阳老乡,被分别安置在威海市泓淋电力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威海邦德散热系统股份有限公司两家企业,主要从事元件组装、一线操作等技能要求低、劳动强度较小的工作。如今,他们已在威工作一个多月,大家普遍反映良好。

下一步,市人社部门将强化跟踪服务,对来威就业人员定期回访,了解他们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帮助解决实际问题,让云阳老乡在威海安心工作,快乐生活。

另据了解,2017年以来,市人社局强化思路措施,精准帮扶重庆云阳县脱贫攻坚,在技能培训、劳务合作、岗位推荐等方面用实心、出实招,取得了良好成效。其中,组织180多名云阳籍创业者和贫困人口来威培训,涉及乡村旅游、电子商务、大棚种植等专业,接受培训的多名学员已成功实现创业,并带动当地贫困人口就业;建立定期信息对接沟通机制,组织威海企业在重庆就业网云阳版块登记注册,定期发布招聘信息;组织38家企业参加云阳当地春风行动招聘会,提供就业岗位5000多个。 威海晚报记者 周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