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威海社会

塔山小学非遗文化研学之旅走进吉呈轩文化研学空间

2019-11-29 编辑: 谭立勇

    2019年11月27日,塔山小学三年级88名少先队员,走进威海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之一吉呈轩文化研学空间,参观制瓷捻石工艺,亲身实践锔艺工艺,在波浪鼓中追忆祖父母辈童年的逸事,在千锤百炼中探寻传统非遗文化的魅力,锤炼出精彩无限的非凡人生。

    11月27日早晨,非遗文化研学之旅开营仪式在国旗下举行,寒风吹不散少先队员的学习热情,吹不散少先队员的精神面貌,王校长的祝福声中,少先队员接过队旗,在队旗下铿锵宣誓。

出发前的授旗仪式

校长为活动送上祝福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在捻石中认识成长

    经过20分钟的步行,孩子们从学校来到威海陶瓷厂,走在满是白色石头的小路上,孩子们一脸疑惑“这些漂亮石头和瓷器有什么关系吗?”当同学们走进捻石车间,大家才恍然大悟,原来瓷器的原料,就是这些石头磨成的粉末啊。捻石机在一下一下不停运作着,同学们的表情也变得庄重而肃穆。从中认识到:只有经历过不断磨炼,才可以塑造一个又一个造型迥异的瓷器。也只有经历磨难,人生才会拥有更多的可能性。

吉呈轩负责人耿海胜是本次研学的专家老师

风从胶东来

——在非遗中遇见老威海

    在山东省锔艺非遗传承人耿海胜老师的讲解下,同学们认识了一个古朴热情的“老威海”。在吉呈轩研学空间,向同学们展示了丰富的胶东风情:窗上有红彤彤的剪纸,桌上有好看的手钩花,屋里的老师手上正绣着鲁绣……同学们听到卖糖葫芦的拨浪鼓声不约而同地围过去,只为那一口香甜。

    在吉呈轩,同学们穿越过去,年代久远的威海,真实可爱的展现在眼前。在历史的轮回中,同学们不禁拨起拨浪鼓,在鼓声的起落调中回味老威海,认识老威海。

老物件的独特魅力近在眼前

 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

 ——在锔瓷中寻觅坚守

    在耿海胜老师细心讲解下,孩子们知道了什么是锔瓷,也明白了传统手艺人的坚守。体验锔瓷工艺,学习锔瓷工具的使用,感受当年工匠在没有电的情况下,是怎样一点一点缝补瓷器上的裂纹的。孩子们认真地动手操作,在动手的过程中,集聚着对大国工匠的敬仰之情,蔡景名说:“钻一个孔就这么不容易,原来所有的严丝合缝都暗藏着这么多坚守和努力啊。”

耿老师指导学生进行钻孔

认真钻孔,体会锔艺魅力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在画瓷中想象未来

    同学们在耿老师的指导下开始了新的体验环节——画瓷,在生胚上画上自己的喜欢的图案,经过烧制后 ,就拥有了独家瓷杯。孩子们通过美术老师对于画杯子的讲解,更加跃跃欲试,一声令下,同学们或是用自己喜欢的图案加以点缀,或是把整个杯子都涂满,或是一朵小花,或是一个葫芦……同学们发挥着自己的想象空间,杯子的制作过程,成为他们的独家记忆。每一个杯子上都写上了自己的名字,这是一种生命体验,是一次最宝贵的人生镌刻。“以后我会好好使用这个杯子,也会将这次画瓷过程中的欢声笑语镌刻在我的记忆里。”曲涵萌如是说。

画好独家瓷杯

校长老师也被非遗文化项目打动,与同学们一起加入到画瓷的行列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在锻铜中锤炼人生

    接下来的环节是体验锻铜工艺。在耿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通过敲打、锻炼、篆刻等方式制作铜质小猫勺。在制作的过程中,同学们也将锻铜工艺的各个流程记在了心里。活动现场叮叮当当的敲击声此起彼伏,每一位同学也是干劲十足,铆足了劲给自己的小猫画上胡子、眼睛和耳朵,在木墩子上不断捶打,调整小勺子的形状,同学们认真的样子令人感动。一个个小勺是孩子们的心意,“我要用它吃最多的饭!”“我要把它在家里好好放起来!”……孩子们规划着怎么使用勺子,也将关于勺子的故事记在心里。

同学们体验锻铜工艺

    活动结束,学校老师根据孩子们的表现,评选出“非遗文化传承人”“研学礼仪小明星”“认真聆听小达人”。研学能带给同学的,不仅仅是知识和文化,同样也培养了同学更规范的礼仪,培养出更良好的学习习惯。

孙校长总结活动致辞

 

校长老师和耿老师为表现优异的同学们颁奖

研学圆满结束,在门口处留下难忘的体验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