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威海要闻

权威发布 | 打造精致城市威海样板,下步重点来了!

2021-07-10 编辑: 时英艳

 

      威海新闻网讯 7月9日,市政府举行新闻发布会,市政府副市长周永迪,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局长张刚,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局长、市精致城市建设办公室主任宋修德,介绍威海精致城市建设开展情况以及十四五规划等有关情况。

      新闻发布会在新闻大厦11楼演播厅进行

      2018年6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威海视察,作出“威海要向精致城市方向发展”的重要指示。三年来,威海坚持以总书记重要指示为总目标总方向总遵循,通过开展精致城市建设三年行动,实施了一批重大项目,出台了一批创新性成果,创建了全国首个“美丽城市”建设试点,上榜2020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打开了城市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精致城市建设取得六大突破

      ▶坚持精当规划,在优化顶层设计上取得重大突破

      制定了国内首部精致城市条例——《威海市精致城市建设条例》,作为精致城市建设的“根本大法”,从城市规划设计、建设管理、服务保障等方面提出了普遍遵守的行为准则。

      制订了《威海市精致城市评价指标体系》,涵盖生态环境、城市特色、公共服务、发展动能、社会治理5个方面,提出了50个核心指标,使各项工作可量化、可操作。在指标体系框架下,编制了5部市政园林导则,统筹整合土地规划、城市规划、主体功能区规划、海洋功能区划、乡村规划等,在全省率先开展国土空间规划编制试点,推动中心城区东拓、西展、南延,不断优化城市空间布局。

      ▶坚持精美设计,在塑造城市特色上取得重大突破

      立足山、海、湾、滩、岛、泉交相辉映的自然优势,以及威海特有的历史文化、红色文化、海洋文化等,在全国率先开展第四代城市设计,实现中心城区16个管理片区、63个管理单元城市设计全覆盖,使城市显山、露水、透海,彰显山海景观特色。

      出台了《威海市城市风貌保护条例》,编制了城市风貌保护规划和保护名录,保持了威海特色的“大山海、小珠链”城市风貌。

      做好特色街区、园林绿化、景观照明、街道界面等要素的设计,建成新威附路、生肖街等一批新地标和“网红打卡地”。

      ▶坚持精心建设,在提升城市功能上取得重大突破

      威海承担了全国地下综合管廊、“城市双修”、“美丽城市”等多项国家试点任务,累计建成地下综合管廊40.6公里,海绵城市50.7平方公里,威海新机场、莱荣高铁、文莱高速加快建设,城市清洁供暖和天然气镇镇通工程全面普及。

      积极推进城市更新改造,打造了环翠区卫城片区、经区韩乐坊片区2个省级示范片区,启动了海港公园、金线顶公园和千公里海岸线滨海步道建设,着力打造“千里海岸线,一幅山水画”。

      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和绿色建筑,创建了10个国家、省级装配式产业基地

      在老旧小区改造、市政道路建设等项目上,加快推广应用预制混凝土产品,精致精细理念逐渐深入人心。

      ▶坚持精细管理,在创新治理模式上取得重大突破

      以推进治理现代化为目标,威海积极探索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模式,创新性提出“六治融合、一网联动”模式,入围全国首批“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市”。

      以开展新型智慧城市试点为抓手,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启动建设智慧城市运营中心,推动智慧城管平台拓展升级,城市管理案件处置率达到99.7%

      创新开展红色物业工作,健全四级联动机制,整治热点难点问题近10万件,住宅小区物业覆盖率、业委会覆盖率、物业缴费率、业主满意率,分别达到100%、93.8%、87.2%和90.5%,叫响了“红色物业•情暖万家”的行业品牌。

      ▶坚持精准服务,在提高民生温度上取得重大突破

      坚持“小切口”改善“大民生”,实施21条瓶颈路打通工程、21个停车场、9座过街天桥建设项目,改造老旧小区170个,加装电梯46部,新建改造公厕69座,建设口袋公园215处、城市书房41处,改造提升菜市场15处,建设社区食堂46处,错时开放机关企事业单位停车场105处,免费向社会开放227所学校体育设施,高标准开展铁路沿线、海岸线、环山路沿线“三线整治”,加快推进生活垃圾分类。

      积极开展化解城市成长烦恼“四部曲”,不动产权“办证难”问题基本处理完成,解决办证难15.3万套;累计完成219个闲置项目及“半拉子”工程处置;启动了40个地块、总面积1.9万亩低效用地整治项目;大力开展住建领域矛盾纠纷排查整治工作,城市软硬环境同步提升。

      ▶坚持精明增长,在推动可持续发展上取得重大突破

      组织实施海岸线修复、山体修复、河道治理、河库绿化等三年行动计划,环境空气质量连续五年稳定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全省唯一入选全国“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城市、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

      发展乡村旅游、滨海旅游、全域旅游,加快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以培育七大产业集群和十条优势产业链为核心,实施企业冲击新目标和招商引资提升行动,开展“亩产效益”评价改革等,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增强。

      周永迪表示,目前,精致城市建设已经进入软硬统筹、全域推进的新阶段。下一步乃至“十四五”期间,将把精致、幸福、现代化作为核心要求,着力转变城市发展方式,塑造城市特色风貌,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努力打造精致城市威海样板。

      ▶健全体制机制,着力解决城市管理服务中不精致、不满意问题

      聚焦房地产开发与经营、物业管理、工程建设等诉求集中领域,强化规划建设管理全过程联动,加快理顺城市管理执法机制,着力解决存在的问题,尤其是建立主动发现、及时解决问题的长效机制,加大信息科技在城市管理领域中的应用,推进各类民生服务平台整合,探索城市治理“一网通管”模式,实现市民诉求多口受理、联动解决、及时反馈。

      ▶扎实开展城市更新行动,持续提升城市功能品质

      按照“改造、提升、更新、繁荣”的方针,扎实推进城市更新工作,通过常态化微改造,对城市进行精雕细琢。

      推进闲置项目和“半拉子”工程扫尾提升,抓好低效用地整治,按照基础类、完善类、提升类,分期分批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到“十四五”末,全面完成2005年底前建成的老旧小区改造任务。

      聚焦停车难、过街难、公共活动场所少等问题,推进瓶颈路打通和停车场、过街天桥、口袋公园、城市书房建设等民生项目,持续打通城市盲点堵点。

      健全城市风貌保护体系,推进城市设计全覆盖,像设计景区一样设计城市,以艺术家的眼光更新每个片区、规划建设每栋建筑,进一步塑造和彰显城市特色风貌。

      ▶坚持城乡融合发展,加快全域精致城市建设

      目前,威海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接近70%,远高于64%的全国平均水平,城镇化进入稳步提升的后半程。

      下一步,突出城乡融合发展理念,着重补齐小城镇和乡村建设管理短板,推动全域精致城市均衡发展。

      城区周边地区、新城区中的小城镇,引导与城区融合发展,着重提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水平。

      离城区较远的小城镇,按照“一镇一特色”的原则,科学确定发展定位和城镇规模,引导特色化发展。

      城镇开发边界以外村庄,按照集聚提升类、城郊融合类、特色保护类、搬迁撤并类,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加快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引导资源要素双向流动,着力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威海篇。

      ●相关新闻:

      ▶威海精致城市建设下一步有哪些规划?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局长张刚表示,我市将继续聚力精致城市,在推动内涵提升上下功夫。根据城市发展变化及管理需要,按照轻重缓急的原则,有序开展中心城区、文登城区重点片区国土空间详细规划编制,对具体地块用途和开发建设强度作出实施性安排。

      完成《威海市国土空间规划管理技术规定》修编工作,通过召开专家咨询会、公示宣传等方式,广泛征求专家、学者、市民的意见。加强对重点区域、重要建筑物方案设计的规划管控,全面优化城市景观效果,不断丰富城市空间界面,提升我市精致城市的品质和内涵。

      持续推进中心城区低效用地规划整治,把握好“局部与全局”“近期与远期”“静态和动态”三个平衡,持续用好用活各类政策,确保按计划完成今年任务。

      ▶威海接下来如何开展城市体检工作?

      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局长、市精致城市建设办公室主任宋修德介绍,2020年9月威海正式启动城市体检,从体检情况看,50项城市体检指标中,优秀6项,达标36项,预警7项,城市问题1项(居住区停车泊位与小汽车拥有量),总体达标率达到84%;50项精致城市评价指标中,16项超前实现高标准水平,达到2025年目标值,21项达到平均标准水平待提升,10项未达到平均标准水平。下一步,重点做好三方面工作。

      加强城市体检结果应用。从体检结果看,城市短板主要在创新活力、交通通行以及城市安全韧性等方面。下一步,将协同相关部门有针对性地制定一批政策,按照“实施一批、储备一批”的思路,加大今年相关城建重点项目的推进力度,并针对停车难等焦点性问题,提前论证储备一批重点项目。

      研发城市体检信息平台。下半年,加快研发集数据采集、模型分析、评估预警等功能于一体的城市体检信息系统,建立“城市体检—问题反馈—决策调整—持续改进”长效机制。

      修订精致城市指标体系。根据体检结果,结合政策动态、社会调查、对标城市等,及时对精致城市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修订,确保严谨性、指导性,为城市长远发展提供科学引导。

      ▶威海“十四五”期间如何保护塑造城市特色?

      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局长、市精致城市建设办公室主任宋修德介绍,围绕《威海市城市风貌保护条例》,威海市构建起具有地方特色的城市风貌保护体系。进一步塑造和彰显城市特色,把城市特色加快转变为发展动能,是“十四五”期间推进城市更新工作的重要目标。

      下一步,我市将重点抓好四个方面的工作。

      进一步擦亮山海本底。加快推进海岸带综合整治修复行动,推进海港公园、金线顶公园和千公里海岸线滨海步道建设。制定山体保护条例,实施复绿工程,推进废弃矿山治理,因地制宜建设一批山体公园、郊野公园。严格控制海岸带范围内和山体周边建筑高度、密度、体量、容积率和后退距离,塑造轮廓舒展、韵律起伏、与山海交融的城市天际线。

      保护延续城市文脉。保护利用好召文台和刘公岛西摩尔商业街等历史文化街区,加大老洋房、海草房等优秀历史建筑保护和活化利用力度,充分挖掘老旧厂区、老旧校区的文化内涵和再生价值,坚持“像对待老人一样对待老建筑”,打造展示威海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的窗口。

      高标准打造特色街区。加大市区内历史空间格局清晰、传统风貌较为完整的核心地段的保护力度,推进环翠区卫城片区、经区韩乐坊片区建设,以修缮为主、复建新建为副,高标准打造栖霞街、生肖街、新威附路、火炬八街等特色街区,加强功能复合,引入多元业态,探索不同类型项目的更新路径和可持续模式。

      不断提升设计水平。建立总体城市设计和重点区段城市设计层次体系,推进城市设计全覆盖。加强城市园林绿化、景观照明、公共开放空间、街道界面、城市家具、城市雕塑及艺术小品等要素的设计,提高建筑“第五立面”设计水平。今年9月底,举办第11届中国(威海)国际建筑设计大奖赛暨人居节等活动,推动优秀项目在威海落地。(Hi威海客户端记者 蔡垒/文 毕钰晶/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