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威海要闻

“玻璃瓶”里的地瓜苗一年卖出500万株

2022-07-15 编辑: 仲鹤

      7月13日,雨势才歇住,就有几个村民往地瓜快繁大棚“钻”,看宝贝似地照顾起地瓜苗。经开区崮山镇邵家庄村党支部书记邵天成挽起裤腿往垄上一蹲,捻起一片叶子仔细端详,“温度湿度都合适,这颗准能长出好模样!”

      这10亩地瓜苗是从全市首个“院镇合作”实验室的“玻璃瓶”里培育出来的,经历了茎尖剥离、分子检测、血清检测、巴西牵牛嫁接检测重重“关卡”后,它们比起普通地瓜苗长势和品相更好,产量也更高。

      “这就是脱毒快繁技术的好处。”聊起这套“地瓜经”,邵天成头头是道:“市农科院培育出脱毒试管苗后,由我们村实验室进行组培快繁,然后进入温室大棚,在严格防病毒再侵染措施下大量繁殖。现在,我们一年能卖出500万株脱毒地瓜苗!”

      邵家庄因为地瓜出名有些年头,但商品薯生长周期长、利润低,形成不了可持续发展的特色产业。况且,大家眼里好养活的地瓜,其实也“娇气”——种植过程中易受黑斑病、线虫病等病毒侵染,品质、产量和销路都会一路下跌。解决了这个问题,邵家庄“卖瓜”才算找到长久之计。

      巧的是,这条“锦囊妙计”恰好揣在市农科院的“口袋”里。多年来,我市推进农业全产业链发展,大力开展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行动,国家甘薯产业技术体系威海综合试验站、山东省薯类产业技术体系栽培与土肥岗位、威海市薯类脱毒技术重点实验室团队等在田野里深深“扎根”,对甘薯脱毒快繁技术深有研究。

      合作很快热火朝天地张罗开来——院镇双方签订了全面科技合作协议,建成全市首家村级建设的甘薯脱毒种苗组培快繁实验室,地瓜种植“芯片级”技术落到了田间地头。

      打那时起,邵家庄村西盖起一间防护严密的实验室,再“土”的田把式们进门也要戴鞋套。隔着窗户往里看,第一眼就能看见一台照红蓝光的架子,上面整整齐齐码着几十株“试管地瓜”。邵天成说,这一组照射红蓝光的设备,成本要一万多元,但能明显缩短试管苗成长周期。

      “地瓜实验室”不光有科技感,还给村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成。村民邵在海记得,应用脱毒种苗头一年,邵家村地瓜亩产翻了一番还多,达到5500斤。且新种苗培育出来的商品薯外形美观,市场销路根本不愁。原本还在观望的村民,纷纷参与进来。

      脱毒地瓜种苗成了崮山镇的产业“王牌”。眼下,邵家庄和周边几个村联起手来,每年可繁育甘薯脱毒种苗500万株,增加村经济收入50多万元。由此带动该村甘薯种植、贮藏、加工业也蓬勃发展起来,产品除国内销售,还出口日本、韩国等国家和地区。

      “甘薯脱毒种苗市场大得很,光在威海每年就有3.5亿株的种苗需求。”盘算着以后的日子,邵天成心里有了幅红火新图景。“镇上正打算成立一家种苗生产销售公司,我们还会继续扩大种植面积,争取明年繁育甘薯脱毒种苗突破600万株。”(Hi威海客户端记者 初佳伦 实习记者 员雯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