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关注民生

威海市实现乡村振兴示范片区首席专家全覆盖

2023-12-01 编辑: 徐栋波

  威海新闻网讯 (记者 曲黎悦)11月30日,市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我市乡村人才振兴工作有关情况。今年以来,聚焦全市“大抓经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心任务,我市不断加强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建设,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打造共同富裕先行区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目前,全市首席专家队伍已达2000人,实现乡村振兴示范片区首席专家全覆盖。

  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党组书记、局长、二级巡视员马绪福介绍,全市乡村振兴首席专家共参与创办农业合作社等经营主体500余家,打造各类品牌196个,助力形成文登张家产西洋参、荣成长青海洋牧场、乳山海阳所牡蛎小镇等几十个农村特色产业集群,有效带动当地群众增收致富。同时,扎实开展“乡村振兴专家服务团”省级试点建设,建成12支服务团队伍,采取课题攻关模式精准服务乡村1144个,培训基层技术人员4635名,惠及农民1.1万人;充分发挥乡村振兴专家服务基地辐射带动作用,围绕海参养殖、茶叶加工等领域,开展专家服务基层活动98场,服务基层3888人次。

  人才和专家带来的改变,还体现在科研创新能力的提升上。依托乡村振兴首席专家制度,我市共建成乡村振兴领域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基地)15家,推动工作站(基地)与中科院海洋研究所、山东大学等17所高校院所开展校地合作,吸引53名博士后进站开展课题研究,获得市级以上科研奖项24项;积极组织参加第二届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参赛博士后项目获奖数量居全省第一。

  借力“首席专家”,我市设立市、县、镇三级乡村振兴样板片区培训基地,发挥首席专家技术专长,组织开展“乡村振兴技能培训直通车”等百余场培训活动,累计培训农村劳动力5.3万人次。同时,依托全市乡村振兴继续教育基地,举办“智能控制与无人机应用”等研修班60余期,累计培训乡村专业技术人才近5万人次;开展基层专业技术人员及新型职业农民职称评审,366人通过职称评审,一大批掌握新技术、新技能的“农创客”“新农人”涌现出来。“我们聚焦农业生产一线,选拔一批示范能力强、引领效果好的优秀乡村人才推荐为省、市‘乡村之星’,发挥典型引路、示范带动作用。目前已评选‘威海市乡村之星’102人、‘齐鲁乡村之星’108人。”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孟艳玲表示。

  市妇联党组成员、市妇儿工委办主任安明静介绍,我市还以“乡村振兴巾帼行动”为统领,从分众化开展妇女就业技能培训、提供“乡村振兴 巾帼助农”系列服务和优化妇女创业就业服务体系三方面为妇女群众搭建培训、就业、服务平台,助力提升乡村巾帼人才素质和就业创收本领。今年以来,全市各级妇联组织累计举办妇女就业技能培训241场次;累计开展线上线下科技助农活动30场次,惠及8000余人次。

  乡村振兴需要有一支高素质的青年队伍。团市委副书记、新闻发言人李忻益介绍,在激励青年投身乡村振兴方面,我市从“引、选、育、管、用”五方面下功夫,推动乡村振兴青春建功行动迭代升级——在环翠区、文登区、临港区等地打造清华大学乡村振兴工作站、乡村振兴“博士小院”、乡村好青年实训基地等阵地8处,吸引清华大学、西南石油大学等高校500余名大学生、100余名青年博士来威深度参与乡村振兴建设。今年,全市共招募332名优秀高校毕业生投身基层支教、支农、支医,服务乡村发展;累计新选树镇街乡村好青年915名,区市乡村好青年128名,威海市乡村好青年12名,山东省乡村好青年4名,全国乡村振兴青年先锋1名。

  乡村振兴人才工作,需要坚实的支撑保障。市机构改革与管理研究中心主任梁永刚介绍,近年来,我市大力实施优编强镇、优编强才、优编强教“三优”工程,激活编制资源“源头活水”,为推进乡村振兴提供支撑保障。目前,累计为镇街增加编制1172名,向中小学调剂增加事业编制1152名,并出台《威海市高层次人才周转编制管理使用办法》,发挥编制聚才“磁吸”效应,支持各类人才返乡下乡创新创业。

  人才引进来,更要留得住。为此,我市集成推出“乡村振兴首席专家制度激励政策十二条”,提升首席专家工作待遇,支持首席专家创新创业,给予最高20万元创业担保贷款,今年已发放乡村振兴领域创业担保贷款520万元。同时,为全市乡村振兴领域专家发放“英才卡”34张,提供30项绿色通道服务210人次;成功推荐108名专家获评“齐鲁乡村之星”,先后评选“威海市优秀乡村振兴首席专家”40人,其中,首席专家中入选“威海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8人,努力营造人才施展才干的良好环境,用真情服务暖人心、留人才。(来源:威海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