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威海要闻

推动绿色金融改革创新 五大先行先试成果在威海市落地

2024-01-05 编辑: 宋倩

      威海新闻网讯(记者 张宇)1月4日,记者从市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近年来,我市紧盯“双碳”目标方向,扎实推动国家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申建,全国首个基于清算平台(中国银联)的个人碳账户、全国首个蓝色产业可持续投融资支持目录、全省首个银行业绿色支行认定管理办法、全省首笔碳普惠海洋碳汇交易、对接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拓展绿色金融国际合作空间等五大先行先试创新成果相继落地,实现绿色金融改革创新与经济高质量发展良性互动。

      发布会上,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党组书记、局长徐静介绍,我市上线运行的全国首个基于清算平台的地方碳账户体系——“威海市个人碳账户”,是中国银联全国范围内首个碳账户试点项目。该碳账户基于中国银联的“云闪付”平台搭建,首次从系统架构上解决了传统个人碳账户与政府、企业、金融机构、清算机构之间低碳数据数字化采集共享的难题,实现了社会公众衣、食、住、行等日常低碳场景全覆盖,低碳出行、废品回收、低碳生活等低碳数据全采集的目标。

      目前,“威海市个人碳账户”平台注册人数已达1200多人,上线了1分钱乘公交、兑换电子书等10余种碳积分权益,累计发放积分14000多分。后续,我市将积极探索碳积分应用场景及与授信指标之间的转换规则,金融机构也将据此推出“个人碳贷款”类产品,在授信额度、贷款利率、担保要求等方面提供差异化的优惠政策。

      此外,为帮助金融机构精准识别蓝色产业、蓝色企业、蓝色项目,推动金融资源与蓝色产业精准对接,我市制定了具有威海地域特色的蓝色产业标准——《威海市蓝色产业可持续投融资支持目录》,这是目前全国范围内第一套全面系统的蓝色产业投融资目录。

      《目录》充分考虑了我市海洋经济、海洋产业、海洋环境、生态环保等发展规划,多角度聚焦海洋节能降碳产业、海上清洁能源产业、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利用等蓝色金融重点支持领域,通过蓝绿融合赋能、帮助金融机构精准识别对接蓝色产业,促进威海市全要素蓝色产业链协同发展,不断提升海洋经济影响力和绿色金融改革创新的示范带动作用。

      近期,乳山市获批成为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可持续发展金融助力乡村振兴”项目国内首个合作示范区,聚焦乳山市牡蛎产业,探索创新“数字+绿色+金融”服务模式,通过学习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做法,加大对牡蛎产业融资支持,助力牡蛎产业和养殖户可持续发展,并以此为契机,进一步拓展和创新绿色金融国际合作空间,利用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资源优势,在牡蛎碳汇方法学研究、牡蛎碳汇交易、金融助力产业发展等领域加强国际合作。

      在省级层面,我市出台了全省首个绿色支行认定管理办法,《威海市银行业绿色支行认定管理办法(试行)》,通过引导银行机构组建绿色金融专业部门、单列绿色信贷规模、单设绿色信贷审批通道、创新业务流程、产品和服务等,更好地发挥银行业金融机构在支持低碳环保、新能源、蓝色产业可持续发展等领域的作用,提升绿色金融服务质效和风险防控能力。

      落地了全省首笔碳普惠海洋碳汇交易,我市委托省海洋资源与环境研究院,利用成熟的海草床碳汇方法学,对荣成市大天鹅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海草床碳普惠项目开展减排量核算,并在山东省碳普惠综合管理系统中完成项目审核、备案。荣成农商行、农业银行威海分行、威海市商业银行、中华联合财险、天罡股份等作为首批购买方,已用于实现网点或自身碳中和。

      该笔交易有效打通了省级碳普惠海洋碳汇项目交易路径,实现海洋碳汇项目开发活动制度化、模式化,为下一步探索开展海草床碳汇保险及碳汇保险质押融资等金融产品创新,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奠定基础。(来源:威海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