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区

社区有支“爱心来敲门”志愿服务队

2024-03-12 编辑: 徐栋波

  威海新闻网讯 “听到‘咚咚咚’的敲门声,我就知道‘幸福来敲门’啦!”在凤林街道丽都社区,84岁的杨奶奶说,“年纪大了记不清这些人的名字,我只知道他们是社区的‘红马甲’,常常关心帮助我们老年人。”对于社区空巢老人来说,这串敲门声扣人心弦。

  丽都社区常住人口5000多人,其中60岁以上的老人占近三分之一,有些老人虽然有固定收入,但身边无人照料,看病、买菜等小事都难以完成。为此,自2021年起,该社区成立了一支专门关爱帮扶空巢老人、孤寡老人、残疾老人的“爱心来敲门”志愿服务队,精准对接老人需求,为他们办实事、解难题。

  志愿服务队有“一台账”

  “爱心来敲门”志愿服务队由社区网格员、热心党员及居民等组成,5个网格5支小分队。志愿服务队的服务目标是通过“敲敲门、说说话、宽宽心、帮帮忙”的方式,将暖心服务做深做实。志愿者通过入户走访全面摸清网格内孤寡、空巢、残疾、低保等特殊群体信息,了解掌握健康状况、生活医疗需求,建立健全台账,确保“不漏一户、不少一人”。

  “张师傅腿脚不好,办事需要帮着跑”“宋阿姨腿脚不利索,下楼不方便,需要定期上门理发”“王阿姨身体血糖高,要少吃甜的东西”……每个队员的工作手册上密密麻麻地记着网格里每位老人的具体情况。一行行字、一段段话,记录了志愿者和居民间的点点滴滴,浓缩着对居民的关爱和温暖。

  服务队敲开空巢老人的门,送一声问候;敲开孤寡老人的门,拉几句家常;敲开低保、残疾居民的家门,送上政策等等……一次次敲门,满足群众的不同需求,办好一件件实事。

  志愿服务队有“一盘线”

  “上面千条线,底下一根针。”社区居委会的工作犹如“盘线”,上面有惠民政策,下面要解读好政策,把政策送到群众家中。

  “太感谢你们了,卫生间给安装了扶手,还送了移动马桶,现在我老头子生活方便多了!”家住尚河苑小区的居民于志红老人握着志愿者的手不停地道谢。

  于志红的老伴前年脑中风,导致身体左侧没有知觉,平时都是于志红自己在照顾。志愿者入户走访时了解到老人想在马桶旁边装一个扶手的“微心愿”,立即向社区汇报。前不久,社区工作人员为老人申请了适老化改造项目,在卫生间加装了扶手,还为老人送去移动马桶,让老人的生活更加便利。

  王红老人不方便下楼,需要工作人员上门进行退休认证;章大爷卧床,今年的高龄老人补贴,需要联系银行入户办理银行卡……志愿服务队用实际行动解决群众的烦心事操心事。

  志愿服务队有“一面旗”

  随着“爱心来敲门”志愿服务队的事迹在社区传播,获得居民一致认可和点赞,越来越多的居民加入其中,开展相关志愿服务。

  “林奶奶在家吗?”“你又来看我啦!快进来……”79岁的林治珍老人独自一人住在尚河苑小区78号楼公寓,社区志愿者王俊玲不时到老人家中坐坐,和她唠唠嗑,询问她身体和生活上的困难。老人腿脚不利索,每次购买日常用品、到饮水机取纯净水等都是王俊玲帮忙。

  宣传册、红马甲,这是社区志愿者们开展安全隐患排查和宣传工作的标配。近日,两个月前刚加入志愿者队伍的爱心居民李杨,拿着宣传册走入社区78号楼独居老人邢东花家中,一边宣传安全知识,一边走入厨房检查液化气软管,叮嘱老人注意安全用火。“‘爱心敲门’很有必要,之前我们上门发现一户人家向外冒烟,赶紧联系户主,发现是老人做饭忘记关火,所幸只是烧干了锅。”李杨说。

  自社区创建“爱心来敲门”志愿服务组织以来,服务队成员们心中始终装着居民,为基层群众送去“及时雨”“雪中炭”“助力剂”,在志愿服务中闪闪发光。目前,“爱心来敲门”志愿服务团队共计为社区30多位困境老人提供上门服务1200多人次。(HI威海客户端记者 杨慧/通讯员 狄晓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