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29日,《中国组织人事报》刊发《山东威海:加强对外合作 深化产教融合 以国际化视野推动技能人才培育创新升级》一文,报道我市深耕日韩资源,积极探索“引进—内化—提升—辐射”的技能人才培养路径的工作经验。以下为报道全文:

威海市坚持以国际化视野推动技能人才培育创新升级,深耕日韩资源,积极探索“引进—内化—提升—辐射”的技能人才培养路径,推动技能人才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我市文登技师学院连续两次获批世界技能大赛集训基地。全市建成省级及以上技能平台载体17家,培育省级及以上技能人才309人,2024年以来,新增高技能人才2.98万人。
立足技工教育国际化
激活工学一体改革“新引擎”
聚焦深化工学一体化改革,积极学习借鉴日韩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着力提升产教融合水平。一是走出去学经验。带领技工院校走出国门,与日本千叶大学、韩国东国大学等高校对接,学习借鉴把技工院校建在工业园区、教师与工程师身份无缝切换等先进做法,探索技工教育发展新路径。二是抓实训提技能。采取中韩院校共建、市区两级联建、重点企业创建的模式,建设威海市公共实训基地和智能制造、汽车装备等4个校企实训基地,构建起“1+4”技能人才实训体系,每年可培养高素质实操型技能人才1500余人,实现从院校到企业的“无缝衔接”。三是校联企促就业。指导3所技工院校与重点产业链60余家企业合作,分别牵头成立智能制造、装备制造、焊接加工等产教融合共同体,并开设30多个冠名班、订单班,推动人才共育和产学研合作,2024年实习岗位数、毕业留威就业人数同比增长均超过10%。推动产教融合共同体与日本拓殖大学、韩国群长大学、三星重工等8所日韩校企合作,选送学生赴外实训。
立足人才活动国际化
拓宽技能人才交流“新渠道”
坚持将日韩技能人才培育模式本地化应用,成功承办首届中韩(山东)技能人才交流合作大会,推动技能人才培育国际化步入新的发展阶段。一是在汇聚合作资源上发力。围绕技能人才从入校到实训再到入企的“全链条”培育,既邀请韩国5所一流技术技能类高校的校长、教授参加,又邀请我市重点企业负责人到会对接,全力促成院校、人力资源机构、企业多方合作。二是在搭建合作平台上发力。坚持主题聚焦,精心谋划6个版块活动,深化校企合作,赋能产教融合。中韩院校校长、重点人力资源机构代表分组对接洽谈,为项目落地和后续长期合作奠定坚实基础。两国91名优秀师生在18个专业进行同台实操展示和技能交流,双方取长补短,促进技能提升。三是在扩大合作成效上发力。大会促成中韩各方在技能人才培养、海外人才引进、学生实习实训等领域签订一系列合作协议,央视等主流媒体深度报道。今年,威海技师学院、恒德技工学校等将组织200余名师生赴日韩开展短期研学、师资交流等项目,大会成效持续显现。
立足赛事活动国际化
打造技能人才培养“新高地”
致力于推动技能人才与行业前沿技术对接,在竞赛标准上向国际看齐,培养更多高素质技能人才和能工巧匠。一方面,以赛为媒促提升。借助47届世界技能大赛焊接项目中国代表队在我市集训期间,举办“2024中国国际焊接竞赛”,邀请世赛焊接项目首席专家及有望冲击金牌的美、韩、澳、蒙等国家队选手同台角逐,近距离学习借鉴世赛专家和国家队选手的先进理念、操作规程、实操细节,全方位启发我市技工院校推动教学模式改革与产教融合,促进竞赛标准向课程标准转化、竞赛训练方式向实训方式转化。另一方面,对标国际育匠才。围绕先进装备与智能制造、医疗康养、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重点产业发展需求,指导数控加工、健康和社会照护、网络安全等6个赛项在信息化管理、场地设施、评判标准等方面向国际标准看齐,带动相关专业水平提升,一批技艺精湛、服务产业发展的高技能人才脱颖而出。
下一步,威海市人社局将在中韩技能合作基地建设、研学人员预科培训等方面先行先试,打造技能人才国际化培育“桥头堡”。在院校端,推动技工院校成立国际交流机构,制定《校际合作项目管理办法》,拓展专业建设、课程开发、师资培训等领域合作。打造短期研学、康养实训等精品项目,每学期开展线上课程设计与实训管理交流,共建国际化课程体系。指导威海技师学院增设“NAT-TEST”日语考点,探索跨境职业资格互认与海外人才引进。围绕八大产业集群,在技工院校新设“医疗器械应用与维修”“新能源汽车检测与维修”等专业,定向培养实用型人才。在企业端,推动联桥集团等与海外机构合作,每年选派30名左右优秀学生赴日韩企业带薪研修,签订“回国服务协议”,推荐至电子信息、智能制造等领域重点企业担任技术骨干,形成“海外历练—技术反哺”良性循环。(来源:Hi威海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