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威海要闻

“工作服”一年卖出15亿元丨产业链上的山东好品牌

2025-08-04 编辑: 郝暖

点击图片查看视频
       走进迪尚集团工装展厅,射灯下,一组高饱和度的橘、绿拼色市政环卫系列工装格外亮眼——笔挺的面料彰显质感,细节设计专业感拉满。“这是我们开发设计的环卫工装,已服务北京、重庆等多个大城市需要。”山东迪尚职业工装集团有限公司设计师杨桥宜说。
  从学生校服,到环卫、能源、医护、电力等众多职业,“工装”随处可见。迪尚工装,不仅参与到国家重大活动当中,更是在市场占有率上做到了全国前五,年营收达到15亿元,成为行业标杆。
  纺织服装产业链一直是我市的优势产业链。在全球消费市场变化和产业升级浪潮下,寻求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新赛道迫在眉睫。相较于快时尚或普通成衣,职业工装对功能性、安全性、耐用性及专业化设计方面要求更高,迪尚则精准锚定了这个产业链升级的突破口——从“做衣服”转向“做满足特定场景需求的高科技、高性能职业装备”。

  自“从零开始”到跑进“头部梯队”,迪尚只用了5年时间。如此迅速,迪尚有啥“超能力”?答案是,对细节的“考究”。
  “安全防护、便捷舒适性,缺一不可。”谈到产品,杨桥宜如数家珍,考虑到工人夏季作业早晚温差大,他们设计了可拆卸的袖筒;冬款内层贴合了TPU透湿膜,防水、防风且保暖。选用高可视性的荧光面料、耐洗的3M反光条,易磨损处加固,膝盖部位预留充足活动量……“细节控”带来的是超越市场平均水平的“好设计”,为产品赋予了“好功能”。
  对每处细节的考究,让迪尚工装在竞争中脱颖而出。杨桥宜说,每次产品开发前,他们都要进行深度调研。在为一家大型国际能源公司打造全新工装体系时,他们在前期调研中了解到部分工种处于高温潮湿的特殊环境,因此最终呈现出的产品有了面料吸湿速干、便于穿脱等特点。
  除了充满匠心的好设计,迪尚还凭借科技赋能,让工装更加“高大上”。紧紧抓住数字变革创新这条主轴,迪尚较早把AI辅助设计和3D建模技术应用到服装行业,为款式设计、样衣制作等各环节插上了“智造的翅膀”。随着AI+3D的介入,样衣研发周期从1个月压缩至7天以内。
  有了细节与科技交融,迪尚练就了“硬核实力”,实现一次次订单的“完美交付”,服务国家能源、山东港口、青岛啤酒等多家大型企业。眼下,迪尚已搭建起涵盖市政环卫服、港口服、校服、学位服、医护服等八大品类的完备工装产品体系。
  作为山东省纺织服装行业的“链主”企业、威海纺织服装产业链的“龙头”企业,迪尚集团积极发挥引领作用,带动省内上下游配套企业723家(其中,全市上下游配套企业125家)不断实现高质量发展。
  面对产业链发展新格局,迪尚集团还打造了国内首个纺织服装垂直生态供应链平台,融通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和资源,打通从服装创意设计、面辅料资源协同到成衣研发的各节点,带动传统纺织服装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升级。“我们将深化数字化转型,打造智慧管理平台,提供共享服务,带动产业链上下游更多‘朋友’共同发展。”迪尚集团相关负责人说。

  ■记者手记
  主动求变 引领行业创新发展

  从“做衣服”到“做满足特定场景需求的高科技、高性能职业装备”,从事服装行业30多年之久的迪尚集团,主动求变,进军职业工装领域,通过创新引领发展,成为行业标杆。
  传统产业转型,不能盲目追逐风口,而是要立足自身优势,向行业深处扎根。正是源于近年来对AI辅助设计和3D建模技术等技术的探索,迪尚在服装制造向“智”造升级的道路上走在了前列,自身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同时,还带领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抱团发展。这证明,深植于既有优势土壤的转型,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更加坚强的保障。
  一条产业链的升级,不是一家企业就能完成的。作为省级“链主”和市级“龙头”,迪尚打造的国内首个纺织服装垂直生态供应链平台,“链”动起上下游更多企业,带动传统纺织服装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升级,这充分彰显了“链主”企业的责任与担当。(Hi威海客户端记者 匙亮 王文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