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威海新闻网讯 8月19日,市政府新闻办举行“产业链上的山东好品牌”威海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主题是威海海洋食品产业链。市海洋发展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张建华,宇王集团副总经理、宇王集团海洋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白义化,山东灯塔水母海洋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赵浩男,威海市海参协会秘书长、威海金鹏水产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尊鹏,介绍和分享威海海洋食品产业链发展举措、品牌打造等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新闻发布会在新闻大厦11楼融媒体演播厅举行
近年来,威海市海洋食品产业链各成员部门持续强化海洋食品产业链载体建设、品牌打造、要素保障“三大体系”建设,推动产业链能级提升。
发力载体建设,推动产业聚链成群
■开展企业梯次培育
将企业培育作为核心抓手,发挥好当家集团、宇王集团、蓝润水产等产业链“链主”作用,打造泰祥食品、浦源食品、海之宝等一批细分领域领军企业,持续壮大“专精特新”和行业“小巨人”群体。目前,全市共培育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4家、瞪羚企业4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37家,规模以上企业199家。其中,泰祥食品“鱿鱼贮藏加工与质量安全控制关键技术及应用”和好当家“海参功效成分解析与精深加工关键技术及应用”2个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强化园区基地建设
加快水产品仓储和流通等设施建设,建有石岛新港冷链物流园区、龙眼港临港物流集配中心等两大冷链物流园区和5个冷链物流公用型保税仓库,建成6家山东省远洋渔业产品精深加工及冷链物流基地;与京东、顺丰共建冷链物流基地、智慧仓储,冷链物流成本下降超50%,润泽冷链获批国家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形成商贸流通标准化“威海模式”,有效提升供应链竞争力。
■提高行业知名度
2023年成功引进中国海带产业发展大会、2024年中国威海海参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暨威海刺参开捕节,从产业现状、可持续发展、生态养护、质量安全与管理、加工技术革新和高值化利用等多方面研究产业高质量发展之路,推动技术创新与海带、海参产业升级。
加力品牌体系打造,培育产业发展驱动力
■构建渔业品牌体系
整合威海刺参、荣成海带、乳山牡蛎等区域品牌和企业品牌,构建了以“威海海鲜”整体区域品牌为统领,以威海刺参、乳山牡蛎、荣成海带等公用品牌为支撑,带动好当家、海之宝、宇王、蓝越等N个企业品牌融合发展的“1+3+N”渔业品牌体系。累计培育“中国海鲜之都”“中国海洋食品名城”“中国海洋预制菜之都”“中国海参之都”等国字号品牌荣誉14个,“威海刺参”等地标产品39个,文登海宽鲜海参、好当家鲜活刺参等绿色有机食品37个,列入“农业农村部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等部省级品牌荣誉50个,好当家牌海参及其制品、宇王牌水产品、海芝宝小海带、蓝越牌金枪鱼罐头等省级及以上知名企业品牌30余个。其中,乳山牡蛎品牌价值193.85亿元居行业榜首,威海刺参品牌价值突破60亿元并保持持续增长。
■提升品牌关注度
实施全方位、多维度品牌宣传策略,推动品牌认知与消费转化率双增长。
全域覆盖多元传播。在国家级等主流媒体推出宣传稿件近千篇、专题专栏3个、专题纪录片1组、品牌广告8000余次等,推出双版本动态二维码(品牌产品、品牌企业)、品牌创意海报、品牌宣传片,通过高铁、地铁等交通枢纽、幸福门等重要景点、手机信息、城市地标灯光秀等载体立体呈现,实现全域触达,全媒体传播品牌传播量超3亿次。
数字化营销精准破圈。设立“威海海鲜”抖音账号、“走遍四海鲜在威海”抖音话题,创新推出“源头探鲜”直播、威海海鲜美食之旅、海鲜自由行等热点活动20场次。举办“威海刺参京东鲜到”媒体推介会暨威海刺参秋捕启动仪式,通过新华网、人民日报等100多家国家、省、市重要媒体平台合力传播和追踪报道,引爆超2亿次热度传播。
■精准开拓市场
坚持“国内国际双线并进”,扩大市场份额。
国内渠道立体布局。组织近百家次企业在北京、上海、西安、重庆等地开展都市巡展和品鉴活动,精准推动旺和皮皮虾等产品进入盒马鲜生等。在头部电商平台打造“威海海鲜”网上店铺群,创新“节庆云营销”模式,连续两年举办“威海海鲜云上年货节”,开展24场线上精准对接开拓云端交易渠道,乳山牡蛎线上市场占有率超过70%,2024年实现水产品网络零售额10.55亿元(同比增长50.4%)。
国际市场突破升级。组织企业参与港澳山东周、香港美食博览会,推动4款产品获香港“正”字认证,支持银泽生物等企业境外设点拓展市场,2024年水产品出口额110.4亿元(同比增长10.8%)。
聚力全要素保障,推动政策精准支持
■加强科技支撑
组织实施威海市渔业科技创新计划,搭建“行业龙头+研发机构+先进装备制造企业”的联合攻关模式,组织实施海洋渔业机械化(自动化)等示范项目10余项,刺参绿色养殖技术及装备创新研究与示范推广、牡蛎海上自动收获与清洁系统研发及产业化示范项目分别荣获全省农牧渔业最高奖、全省海洋与渔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打造创新平台
打造海洋产业创新联盟,构建基于大数据算法的智能全媒体和海洋产业融合发展的新质生产力,通过科技赋能、品牌打造、内联外通等措施,凝聚产业智慧和力量,推动政策、资金、技术、人才、项目、数据高效融合,助力海洋产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加强金融服务
在全国率先推出“养殖户承贷+省农担担保+银行提供授信”金融支持方案,量身打造开发海洋信贷产品,推出“燃油贷”“渔船经营贷”“南鲍北养贷”“海珍仓储贷”等。成立全省首支海洋生物医药产业投资基金,成功投资山东瀚远医药有限公司等4家企业,总投资8000万元。
相关链接
宇王集团作为成立近70年的企业,企业是如何成功跨过变革转型的?推动产业品牌建设做了哪些成功的尝试?
宇王集团成立于1956年,前身是威海市水产供销公司。从最初的水产供销公司到如今拥有海洋生物科技产业园和国家级研发检测中心的高科技企业,公司完成了从传统渔业加工向高科技、高附加值海洋生物产业的转变。以军民融合为特色,以科技创新为驱动,通过实施“三同标准”(同线、同标、同质),实现了外贸、内贸与军供品协同发展,让高品质海洋健康食品走进千家万户,同时出口全球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近年来,公司投资2.5亿元建设12万平方米的海洋生物科技产业园,打造集研发、生产、保税仓储于一体的现代化产业基地。园区内拥有3座GMP生物工厂、特种功能性食品车间、4万吨保税冷库及国家级研发检测中心,检测中心配备万能显微镜、全自动致病菌检测仪、高效液相色谱仪等40多套高科技设备。
公司还通过了ISO9001、HACCP等国际认证,集团累计获得200余项国家专利,并承担鱼鳞蛋白、南极磷虾肽等国家级科研项目,成为中国水生生物蛋白、海藻多糖等领域的研发生产基地,构建了强大的品牌公信力体系。
山东灯塔水母海洋科技有限公司为实现牡蛎全产业链发展,在提升产品质量和塑造品牌影响力方面采取了哪些具体策略?
近年来,灯塔水母公司充分利用乳山牡蛎品牌的影响力,大力发展牡蛎产业,在乳山拥有养殖海域1.2万亩,年产牡蛎5000吨;投资建设22亩牡蛎活体加工厂,年加工牡蛎鲜品5100吨。累计投资2.7亿元,从单一牡蛎养殖逐步发展成集精品养殖、净化加工、产销联动、文创孵化为一体的牡蛎全产业链企业,力争打造法国吉娜朵品质的中国牡蛎品牌,实现牡蛎全产业链发展。
在市场布局上,公司将业务产品推向全球市场,主要覆盖美国、俄罗斯、越南等国家。灯塔水母公司注重多元化销售渠道建设,天猫、京东等主流电商销量常年居于首位,产品进入山姆、开市客、百胜、必胜客、叮咚、美团、朴朴等品牌连锁商超和知名餐饮企业。当前,灯塔水母工艺研发部与中科院、中国海洋大学、广东海洋大学、江苏海洋大学等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在牡蛎药品原料研发、营养食品研发、护肤品研发方面成立多个联合研发项目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未来,灯塔水母除了在牡蛎初加工、深加工实现可持续发展,将在药品原料、营养食品、护肤品等牡蛎衍生品行业寻求发展,实现牡蛎生态全产业链发展。
威海刺参企业该如何在市场销售上坚定品牌自信?
目前威海刺参企业在运营中缺乏品牌自信,建议共同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完善追溯体系,从育苗养殖、加工生产、营销宣传,全方位使用质量追溯跟踪体系,发挥好威海刺参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作用。企业要把追溯体系真正落实到企业的管理和管控当中,让追溯体系真正赋能与企业品牌的建设,让追溯体系与威海自身的国家地理标志相符。
配合海洋发展主管部门做好城市巡展,参加大型展会和区域特色推介会。在巡展当中,尽可能地展示威海刺参的区域品牌,将区域品牌与企业品牌绑定使用。
发布行业团体标准,联合科研院所,起草并发布威海刺参各环节团体标准,提炼并突出威海刺参优势,在营养元素和成分上挖掘差异点。威海金鹏水产品有限公司参与了威海海参协会起草的威海刺参团体标准,接下来将进一步与相关机构合作,参与制定更加细致更加宽泛的威海刺参的一些标准。
全渠道营销,利用好传统电商平台和直播分享平台,如“淘天京抖快小红书”。利用好家家悦、盒马等大型生鲜连锁超市,设立威海刺参推广专区,要让威海刺参企业对外销售集体利用威海刺身品牌发生,有品牌自信和自豪感。威海金鹏水产品有限公司目前在天猫和京东都设有威海刺参的专卖店,接下来将进一步在以下新媒体直播平台发力,全面推广威海刺参品牌。
借助海洋产业创新联盟,开展海参开捕节等活动,联系并诚邀全国各地海参从业者和消费者近距离体验威海刺参捕捞加工场景,扩大威海刺参品牌影响力。如果条件允许,威海金鹏水产品有限公司还将与相关部门一道承接一些重要宣传海参的活动,邀请一些经销商和消费者到威海体验威海刺参捕捞和加工场景,全面宣传威海刺参的优势。
保留威海刺参良种,加大威海刺参苗种培育和创新,不断完善并净化养殖方式和环境,不断向深海重力网箱方向发展,扩大优质产品的面积和产量。威海金鹏水产品有限公司在生态化养殖方面走在前列,现在基本上全部是使用有益菌净化水面,不添加任何药物。
发挥好威海自身所处的区域优势。把北纬37度线海洋黄金分割线的区位优势,讲清楚、讲明白。北纬37度线是冷流暖流的交汇处,这个区域底部海藻和浮游生物比较多。而这正是海参生长所需要的重要的食物,所以该区域的海参就相较于其他地区的海参,能将营养更加丰富,味道更加鲜美。
企业和企业之间,加强合作,取长补短,抱团发展。每个企业有每个企业的特长和特质。在企业发展过程中,要加强彼此之间的资源共享,将威海刺参作为一个整体对外进行推广,大河有水小河满。威海刺参整体品牌价值提升了,每个企业也会受益。
山东灯塔水母海洋科技有限公司对于牡蛎衍生品行业的发展有着怎样明确的规划与展望?
2024年10月灯塔水母投资建设蝾螈海产加工项目,建成2300平方米原料净化车间,牡蛎净化产能120吨/天;2600平方米牡蛎冻品精深加工车间,牡蛎冷冻产品产能24吨/天;2000平方米牡蛎预制菜精深加工车间,牡蛎预制菜产品产能10吨/天;3600平方米全自动无人冷库1个,库容量4800吨,配备全自动AGV机器人料箱冷库和全自动四向车立体冷库。通过项目建设,灯塔水母打造了具有全球先进水平的牡蛎自动化加工产线和仓储设施,年可加工各类牡蛎产品1万吨,将成为全球牡蛎单品加工的龙头企业,该项目将于2025年8月开工投产。
未来除了在牡蛎初加工、深加工实现可持续发展,灯塔水母将在药品原料、营养食品、护肤品等牡蛎衍生品行业寻求发展,真正实现牡蛎生态全产业链发展;新厂区原料净化车间采用最新净化暂养技术实现牡蛎净化效率较老厂区提升34%。项目建设国内首个牡蛎冻品自动化生产线,较传统牡蛎冻品生产方式节约人力42%,彻底解决劳动力不足问题。建设的无人自动化冷库,采用AGV机器人实现货物无人搬运,有效保证出品质量的同时库存能耗较传统冷库降低30%以上。建设的标准化无菌食品加工车间,真正实现乳山生蚝刺身产品生产,以及蒜蓉粉丝生蚝、芝士生蚝、黄金牡蛎酥、黄金牡蛎丸、牡蛎风味豆干、牡蛎寿司等预制菜品和牡蛎风味零食生产。
宇王集团作为农业产业化省级重点龙头企业,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如何做到产品质量管控?
宇王集团重点在全产业链控制、军工及质量控制、科技赋能等3个方面严把产品质量关。
公司的质量根基始于对产业链的深度整合。自建海洋生物科技产业园,覆盖精深加工、保税物流等全环节,实现“原料可溯、过程可控、成品可检”。
原料获入厂前需通过重金属、微生物等多项检测,不合格率严控在是市场监管规定范围以下;园区内配备4万吨保税冷库与3座GMP生物工厂,实现从鲜活水产到即食罐头、保健食品的全程冷链生产,年加工能力达5万吨。
公司将军民融合战略转化为质量优势,作为山东省“国民经济动员中心”和“军用食品技术中心”承担单位,实现军供生产线同时服务民品市场,公司交付产品达上万次,收获零差评的好成绩。
公司拥有国家级食品标准化应用中心、省级军用食品技术中心等多个研发平台,主导制定鱼鳞胶原蛋白、海藻多糖等20项行业标准和企业标准。拥有200余项国家专利支撑技术改造,如南极磷虾肽提取技术提升蛋白纯度至98%,获国家科技项目资助。(Hi威海客户端记者 刘悦/文 毕钰晶/图)
近年来,威海市海洋食品产业链各成员部门持续强化海洋食品产业链载体建设、品牌打造、要素保障“三大体系”建设,推动产业链能级提升。
发力载体建设,推动产业聚链成群
■开展企业梯次培育
将企业培育作为核心抓手,发挥好当家集团、宇王集团、蓝润水产等产业链“链主”作用,打造泰祥食品、浦源食品、海之宝等一批细分领域领军企业,持续壮大“专精特新”和行业“小巨人”群体。目前,全市共培育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4家、瞪羚企业4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37家,规模以上企业199家。其中,泰祥食品“鱿鱼贮藏加工与质量安全控制关键技术及应用”和好当家“海参功效成分解析与精深加工关键技术及应用”2个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强化园区基地建设
加快水产品仓储和流通等设施建设,建有石岛新港冷链物流园区、龙眼港临港物流集配中心等两大冷链物流园区和5个冷链物流公用型保税仓库,建成6家山东省远洋渔业产品精深加工及冷链物流基地;与京东、顺丰共建冷链物流基地、智慧仓储,冷链物流成本下降超50%,润泽冷链获批国家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形成商贸流通标准化“威海模式”,有效提升供应链竞争力。
■提高行业知名度
2023年成功引进中国海带产业发展大会、2024年中国威海海参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暨威海刺参开捕节,从产业现状、可持续发展、生态养护、质量安全与管理、加工技术革新和高值化利用等多方面研究产业高质量发展之路,推动技术创新与海带、海参产业升级。
加力品牌体系打造,培育产业发展驱动力
■构建渔业品牌体系
整合威海刺参、荣成海带、乳山牡蛎等区域品牌和企业品牌,构建了以“威海海鲜”整体区域品牌为统领,以威海刺参、乳山牡蛎、荣成海带等公用品牌为支撑,带动好当家、海之宝、宇王、蓝越等N个企业品牌融合发展的“1+3+N”渔业品牌体系。累计培育“中国海鲜之都”“中国海洋食品名城”“中国海洋预制菜之都”“中国海参之都”等国字号品牌荣誉14个,“威海刺参”等地标产品39个,文登海宽鲜海参、好当家鲜活刺参等绿色有机食品37个,列入“农业农村部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等部省级品牌荣誉50个,好当家牌海参及其制品、宇王牌水产品、海芝宝小海带、蓝越牌金枪鱼罐头等省级及以上知名企业品牌30余个。其中,乳山牡蛎品牌价值193.85亿元居行业榜首,威海刺参品牌价值突破60亿元并保持持续增长。
■提升品牌关注度
实施全方位、多维度品牌宣传策略,推动品牌认知与消费转化率双增长。
全域覆盖多元传播。在国家级等主流媒体推出宣传稿件近千篇、专题专栏3个、专题纪录片1组、品牌广告8000余次等,推出双版本动态二维码(品牌产品、品牌企业)、品牌创意海报、品牌宣传片,通过高铁、地铁等交通枢纽、幸福门等重要景点、手机信息、城市地标灯光秀等载体立体呈现,实现全域触达,全媒体传播品牌传播量超3亿次。
数字化营销精准破圈。设立“威海海鲜”抖音账号、“走遍四海鲜在威海”抖音话题,创新推出“源头探鲜”直播、威海海鲜美食之旅、海鲜自由行等热点活动20场次。举办“威海刺参京东鲜到”媒体推介会暨威海刺参秋捕启动仪式,通过新华网、人民日报等100多家国家、省、市重要媒体平台合力传播和追踪报道,引爆超2亿次热度传播。
■精准开拓市场
坚持“国内国际双线并进”,扩大市场份额。
国内渠道立体布局。组织近百家次企业在北京、上海、西安、重庆等地开展都市巡展和品鉴活动,精准推动旺和皮皮虾等产品进入盒马鲜生等。在头部电商平台打造“威海海鲜”网上店铺群,创新“节庆云营销”模式,连续两年举办“威海海鲜云上年货节”,开展24场线上精准对接开拓云端交易渠道,乳山牡蛎线上市场占有率超过70%,2024年实现水产品网络零售额10.55亿元(同比增长50.4%)。
国际市场突破升级。组织企业参与港澳山东周、香港美食博览会,推动4款产品获香港“正”字认证,支持银泽生物等企业境外设点拓展市场,2024年水产品出口额110.4亿元(同比增长10.8%)。
聚力全要素保障,推动政策精准支持
■加强科技支撑
组织实施威海市渔业科技创新计划,搭建“行业龙头+研发机构+先进装备制造企业”的联合攻关模式,组织实施海洋渔业机械化(自动化)等示范项目10余项,刺参绿色养殖技术及装备创新研究与示范推广、牡蛎海上自动收获与清洁系统研发及产业化示范项目分别荣获全省农牧渔业最高奖、全省海洋与渔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打造创新平台
打造海洋产业创新联盟,构建基于大数据算法的智能全媒体和海洋产业融合发展的新质生产力,通过科技赋能、品牌打造、内联外通等措施,凝聚产业智慧和力量,推动政策、资金、技术、人才、项目、数据高效融合,助力海洋产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加强金融服务
在全国率先推出“养殖户承贷+省农担担保+银行提供授信”金融支持方案,量身打造开发海洋信贷产品,推出“燃油贷”“渔船经营贷”“南鲍北养贷”“海珍仓储贷”等。成立全省首支海洋生物医药产业投资基金,成功投资山东瀚远医药有限公司等4家企业,总投资8000万元。
相关链接
宇王集团作为成立近70年的企业,企业是如何成功跨过变革转型的?推动产业品牌建设做了哪些成功的尝试?
宇王集团成立于1956年,前身是威海市水产供销公司。从最初的水产供销公司到如今拥有海洋生物科技产业园和国家级研发检测中心的高科技企业,公司完成了从传统渔业加工向高科技、高附加值海洋生物产业的转变。以军民融合为特色,以科技创新为驱动,通过实施“三同标准”(同线、同标、同质),实现了外贸、内贸与军供品协同发展,让高品质海洋健康食品走进千家万户,同时出口全球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近年来,公司投资2.5亿元建设12万平方米的海洋生物科技产业园,打造集研发、生产、保税仓储于一体的现代化产业基地。园区内拥有3座GMP生物工厂、特种功能性食品车间、4万吨保税冷库及国家级研发检测中心,检测中心配备万能显微镜、全自动致病菌检测仪、高效液相色谱仪等40多套高科技设备。
公司还通过了ISO9001、HACCP等国际认证,集团累计获得200余项国家专利,并承担鱼鳞蛋白、南极磷虾肽等国家级科研项目,成为中国水生生物蛋白、海藻多糖等领域的研发生产基地,构建了强大的品牌公信力体系。
山东灯塔水母海洋科技有限公司为实现牡蛎全产业链发展,在提升产品质量和塑造品牌影响力方面采取了哪些具体策略?
近年来,灯塔水母公司充分利用乳山牡蛎品牌的影响力,大力发展牡蛎产业,在乳山拥有养殖海域1.2万亩,年产牡蛎5000吨;投资建设22亩牡蛎活体加工厂,年加工牡蛎鲜品5100吨。累计投资2.7亿元,从单一牡蛎养殖逐步发展成集精品养殖、净化加工、产销联动、文创孵化为一体的牡蛎全产业链企业,力争打造法国吉娜朵品质的中国牡蛎品牌,实现牡蛎全产业链发展。
在市场布局上,公司将业务产品推向全球市场,主要覆盖美国、俄罗斯、越南等国家。灯塔水母公司注重多元化销售渠道建设,天猫、京东等主流电商销量常年居于首位,产品进入山姆、开市客、百胜、必胜客、叮咚、美团、朴朴等品牌连锁商超和知名餐饮企业。当前,灯塔水母工艺研发部与中科院、中国海洋大学、广东海洋大学、江苏海洋大学等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在牡蛎药品原料研发、营养食品研发、护肤品研发方面成立多个联合研发项目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未来,灯塔水母除了在牡蛎初加工、深加工实现可持续发展,将在药品原料、营养食品、护肤品等牡蛎衍生品行业寻求发展,实现牡蛎生态全产业链发展。
威海刺参企业该如何在市场销售上坚定品牌自信?
目前威海刺参企业在运营中缺乏品牌自信,建议共同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完善追溯体系,从育苗养殖、加工生产、营销宣传,全方位使用质量追溯跟踪体系,发挥好威海刺参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作用。企业要把追溯体系真正落实到企业的管理和管控当中,让追溯体系真正赋能与企业品牌的建设,让追溯体系与威海自身的国家地理标志相符。
配合海洋发展主管部门做好城市巡展,参加大型展会和区域特色推介会。在巡展当中,尽可能地展示威海刺参的区域品牌,将区域品牌与企业品牌绑定使用。
发布行业团体标准,联合科研院所,起草并发布威海刺参各环节团体标准,提炼并突出威海刺参优势,在营养元素和成分上挖掘差异点。威海金鹏水产品有限公司参与了威海海参协会起草的威海刺参团体标准,接下来将进一步与相关机构合作,参与制定更加细致更加宽泛的威海刺参的一些标准。
全渠道营销,利用好传统电商平台和直播分享平台,如“淘天京抖快小红书”。利用好家家悦、盒马等大型生鲜连锁超市,设立威海刺参推广专区,要让威海刺参企业对外销售集体利用威海刺身品牌发生,有品牌自信和自豪感。威海金鹏水产品有限公司目前在天猫和京东都设有威海刺参的专卖店,接下来将进一步在以下新媒体直播平台发力,全面推广威海刺参品牌。
借助海洋产业创新联盟,开展海参开捕节等活动,联系并诚邀全国各地海参从业者和消费者近距离体验威海刺参捕捞加工场景,扩大威海刺参品牌影响力。如果条件允许,威海金鹏水产品有限公司还将与相关部门一道承接一些重要宣传海参的活动,邀请一些经销商和消费者到威海体验威海刺参捕捞和加工场景,全面宣传威海刺参的优势。
保留威海刺参良种,加大威海刺参苗种培育和创新,不断完善并净化养殖方式和环境,不断向深海重力网箱方向发展,扩大优质产品的面积和产量。威海金鹏水产品有限公司在生态化养殖方面走在前列,现在基本上全部是使用有益菌净化水面,不添加任何药物。
发挥好威海自身所处的区域优势。把北纬37度线海洋黄金分割线的区位优势,讲清楚、讲明白。北纬37度线是冷流暖流的交汇处,这个区域底部海藻和浮游生物比较多。而这正是海参生长所需要的重要的食物,所以该区域的海参就相较于其他地区的海参,能将营养更加丰富,味道更加鲜美。
企业和企业之间,加强合作,取长补短,抱团发展。每个企业有每个企业的特长和特质。在企业发展过程中,要加强彼此之间的资源共享,将威海刺参作为一个整体对外进行推广,大河有水小河满。威海刺参整体品牌价值提升了,每个企业也会受益。
山东灯塔水母海洋科技有限公司对于牡蛎衍生品行业的发展有着怎样明确的规划与展望?
2024年10月灯塔水母投资建设蝾螈海产加工项目,建成2300平方米原料净化车间,牡蛎净化产能120吨/天;2600平方米牡蛎冻品精深加工车间,牡蛎冷冻产品产能24吨/天;2000平方米牡蛎预制菜精深加工车间,牡蛎预制菜产品产能10吨/天;3600平方米全自动无人冷库1个,库容量4800吨,配备全自动AGV机器人料箱冷库和全自动四向车立体冷库。通过项目建设,灯塔水母打造了具有全球先进水平的牡蛎自动化加工产线和仓储设施,年可加工各类牡蛎产品1万吨,将成为全球牡蛎单品加工的龙头企业,该项目将于2025年8月开工投产。
未来除了在牡蛎初加工、深加工实现可持续发展,灯塔水母将在药品原料、营养食品、护肤品等牡蛎衍生品行业寻求发展,真正实现牡蛎生态全产业链发展;新厂区原料净化车间采用最新净化暂养技术实现牡蛎净化效率较老厂区提升34%。项目建设国内首个牡蛎冻品自动化生产线,较传统牡蛎冻品生产方式节约人力42%,彻底解决劳动力不足问题。建设的无人自动化冷库,采用AGV机器人实现货物无人搬运,有效保证出品质量的同时库存能耗较传统冷库降低30%以上。建设的标准化无菌食品加工车间,真正实现乳山生蚝刺身产品生产,以及蒜蓉粉丝生蚝、芝士生蚝、黄金牡蛎酥、黄金牡蛎丸、牡蛎风味豆干、牡蛎寿司等预制菜品和牡蛎风味零食生产。
宇王集团作为农业产业化省级重点龙头企业,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如何做到产品质量管控?
宇王集团重点在全产业链控制、军工及质量控制、科技赋能等3个方面严把产品质量关。
公司的质量根基始于对产业链的深度整合。自建海洋生物科技产业园,覆盖精深加工、保税物流等全环节,实现“原料可溯、过程可控、成品可检”。
原料获入厂前需通过重金属、微生物等多项检测,不合格率严控在是市场监管规定范围以下;园区内配备4万吨保税冷库与3座GMP生物工厂,实现从鲜活水产到即食罐头、保健食品的全程冷链生产,年加工能力达5万吨。
公司将军民融合战略转化为质量优势,作为山东省“国民经济动员中心”和“军用食品技术中心”承担单位,实现军供生产线同时服务民品市场,公司交付产品达上万次,收获零差评的好成绩。
公司拥有国家级食品标准化应用中心、省级军用食品技术中心等多个研发平台,主导制定鱼鳞胶原蛋白、海藻多糖等20项行业标准和企业标准。拥有200余项国家专利支撑技术改造,如南极磷虾肽提取技术提升蛋白纯度至98%,获国家科技项目资助。(Hi威海客户端记者 刘悦/文 毕钰晶/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