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查电动摩托车车况、调整接单手机摆放位置、给外卖箱清洁消毒……10月8日一大早,在美团经区站干了6年多骑手的谢绍令,便已忙活完一溜准备工作,拧动着车把,开启新一天行程。
在站里干得时间长了,大家都称呼他为老谢。和往常一门心思接单、送单不同,这天老谢的路线里藏着不少“支线任务”——路过街区,他会特意放慢车速瞅瞅井盖是否破损、路边护栏有无掉落,一旦发现问题还会拍照发到社区微信群;遇到路口车辆拥堵,他干脆停下车,胳膊一伸帮着疏导;听说辖区独居老人需要帮忙买东西,他还会暂停接单,免费跑腿送上门……

节假日是外卖骑手最忙的时候。老谢咋还愿花时间“管闲事”?老谢搓了搓手上的薄茧,嘿嘿一乐,满脸骄傲:“咱不单单是骑手,社区把我们纳入‘共治合伙人’队伍,咱也得成为社区的‘马大姐’嘛。” 说着话,老谢掏出手机,点开一张照片:只见他和几名骑友围坐在韩乐坊社区暖“新”蜂巢驿站的桌子旁聊天、歇脚,手机则插在插座上充着电,满是惬意。 “以前哪有这好地方?”他顿了顿说,每天下午2点到4点,算是骑手们的“空单期”。而驿站投入使用前,大伙只能找片阴凉地,靠在车旁将就休息,身上还得时常揣着充电宝。 “简陋”的工作环境,曾一度让大伙有种落不下脚的“漂泊感”。“有段时间,站点里固定骑手还不到30人,兼职骑手的‘换岗率’更高。”老谢回忆。为了“留住人”,站点所在的韩乐坊社区下了番工夫:把党群服务中心、网格驿站、沿街商铺等资源整合起来,建设成供大伙歇脚、避暑、饮水、充电的暖“新”驿站。


让老谢最念叨的还有社区每月固定举行的“骑手说事”专题议事会。就拿前段时间他在会上随口提了句“个别封闭小区骑手车辆进不去”为例,没想到社区当天就给解决了,为部分小区增设了免费换乘的人力摆渡车,不仅省了“跑腿找楼”的麻烦,还提高了派送效率。 “社区把咱放心上,让我们特别有归属感,跑单都更顺了。”细数着“收获”,老谢越说越起劲儿,也愈发感觉社区像家一样。如今,在他的带动下,站点90多名骑手也开始主动关心社区事,用行动诠释着双向奔赴的温暖。“以前是社区帮我们,未来我们也得力所能及地为社区出力,这不就是一家人嘛。”话音刚落,老谢的手机跳出接单信息,他再次拧动车把,呼呼出发。(全媒体新闻中心记者 李文思/文 王彦博/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