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国际

“金山银海”里的振兴密码

2025-11-19 编辑: 史秀英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11月18日讯 “这种红瓜子斑通体发红,好看又好吃,通过我们的工厂化生态养殖,已经实现了很多名贵鱼类的人工繁育。”近日,在山东省莱州市现代渔业产业园的A1智能化车间,山东海洋集团明波水产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晓梅介绍了这片“蓝色粮仓”的生机与活力。

        A1智能化循环水育养车间是目前国内单体面积最大的一座循环水生态育养车间,车间由明波自主研发的12套循环水处理系统组成,实现95%养殖用水循环利用,让更多蓝色蛋白走向百姓餐桌。

        莱州市现代渔业产业园的蓬勃发展,正是莱州市金城镇“金山银海・和美金城”片区建设的缩影。片区涵盖城后王家、新城、埠西等10个村庄,覆盖人口7000余人。聚焦“金山银海两极支撑,文农旅商多点融合”发展路径,全力提升“金山”和“银海”2个核心,布局12公里文农旅商融合产业带,2024年片区实现集体总收入超过3200万元,年总产值超过2亿元,片区化推进乡村振兴取得丰硕成果。

        “金山”之上,产业升级蹄疾步稳。片区依托矿山企业升级金鸿建材、金博经贸等村办企业,围绕黄金产业链条,成立各类配套公司17家,发展集“铸造、建材、建筑、仓储”为一体的村办集体企业集群,带动周边村庄集体增收600余万元,1000余名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矿山资源转化为可持续发展的振兴动能。

        “银海”之中,蓝色动能持续迸发。片区形成集良种创制、苗种繁育、海陆养殖、加工销售于一体的产业链,惠及周边17个村庄、212家养殖户、6500户村民,村集体和村民海域、土地流转收入达7000万元。

        值得注意的是,莱州市现代渔业产业园着眼助力大国粮安、建设“蓝色粮仓”,致力于打造国家级现代渔业产业园和中国北方海水育种重要基地,按照突出“种业”核心、“创新”驱动、“示范”引领的园区定位,锚定海洋种业关键赛道,重点培育国内顶尖水平的海洋种业企业,提升种业全产业链核心竞争力。

        “整合资源、抱团发展是我们共同富裕的关键所在。”莱州市金城镇城后王家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王进义表示,“我们五个行政村通过跨村联建,整合产业、服务等资源,去年整体的经济收益超过了1500万元,在产业和服务方面也取得了新的突破。通过医疗、教育、养老等资源共享,也惠及了更多的群众。”

        片区以“跨村联建”为切入点,城后王家、新城、埠西三个龙头村庄牵头,各自带领3-4个村庄联建党组织,统筹片区土地、资金、人才等资源要素,以强带弱、抱团发展,一体谋划组织建设、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基层治理等,打造乡村振兴发展共同体、治理联合体、服务综合体,地域融合发展成效显著。

        乡村振兴的最终目标是让农民共享现代化成果。事实上,“共享发展、服务群众”一直是片区工作的重心。片区充分发挥城后王家和新城两个龙头村庄辐射带动作用,集中优势资源,全力打造“15分钟乡村生活圈”。同时,坚持“党建+网格”治理理念,推进“多网合一、一网统筹”农村网格治理体系,实现基层党建与社会治理、人居环境以及“林田河湾”等各项工作“一网统管”,用治理“小网格”托起基层“大民生”。

        王进义介绍,在城后王家村,重点布局养老、医疗、幼儿园、文体中心、乡村食府、乡村大舞台等功能区,解决片区群众老人日间照料、幼儿入学、基础卫生保健、务工人员就餐、群众休闲娱乐、红白喜事新办等需求,让群众生活安心、开心、暖心。

        “金山”焕新颜,“银海”起欢歌。如今的金城镇,在乡村振兴的赛道上跑出了“加速度”,描绘着共同富裕的美好图景。

        【记者手记】

        攥指成拳,合力前行。在莱州市金城镇,处处能感受到片区化推进乡村振兴带来的蝶变。片区以“跨村联建”为纽带,让“金山”“银海”资源互补,用产业联动串起发展脉络,用民生共享筑牢振兴根基,通过统筹规划、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让乡村发展从“单点突破”转向“全域提升”。党建引领下的抱团发展,既守住了生态底色,又激活了产业动能,更提升了民生温度,打造了片区化推进乡村振兴的鲜活样本。(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窦衍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