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基层医生培训到整体产业布局,能切身感受到威海对中医药的重视看得见、摸得着”……11月22日,昆嵛论药·康养未来2025中国(威海)中医药康养产业融合发展大会在我市开幕,全国百余名中医药学者、及47家优质企业、8家医疗机构及、部分高校代表齐聚威海,围绕“中医药+康养融合”展开深度对话,“沉浸式”感受威海中医药产业发展的蓬勃态势。
这场高规格行业盛会,让威海再度成为全国中医药领域的关注焦点。山东中医药大学是本次大会主办方之一,该校党委书记张立祥现场担当起“威海推介人”,向嘉宾生动介绍威海我市中医药产业的发展情况。
“从社区中医馆全面覆盖,到文登西洋参药膳、温泉中医理疗等特色康养业态兴起,威海切实将‘中医药就在身边’的服务理念深度融入百姓日常,打造出中医药与康养产业精准对接的地域新名片,让传统中医药在新时代焕发出新活力。”张立祥说。
“威海中医药产业发展的底气,固然离不开‘后天’的探索,‘先天’厚赠亦是重要因素。”山东省中药协会会长、山东中医药大学药物研究院原院长赵渤年坦言。
昆嵛山是山东中药材名山,野生药用资源储量丰富;西洋参、黄精等道地药材种植规模与品质均居全国前列,其中西洋参更是威海的“金字招牌”。这些符合药食同源特性的优质药材,为我市康养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
“依托这些优质品种,威海完全有条件在康养产品研发与技术创新上实现突破。”赵渤年表示,期待与威海进一步深化合作,推动西洋参、黄精、玫瑰花等特色药材与健康产业深度融合,让“威海好药”惠及更多人。
此次大会既展现了威海中医药产业发展的成绩,也向“中医药圈”的同行传递出一个“共识”——威海中医药的价值,一半在于天赋资源,另一半则在于审时度势的智慧。
中国工程院院士、康复大学校长董尔丹表示,威海以“中医药+康养融合”为主题举办大会,正是对时代健康需求的精准回应,是践行健康中国战略的生动缩影。此前,康复大学已与威海市政府正式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校地合作开启了新篇章。
“威海是一座向海而生、向海而兴的创新之城,康复大学则以服务国家战略、培养康复领军人才为己任。我们期待与威海继续深化合作,共同探索中医药与康复医学融合新路径。”董尔丹表示。
我市中医药的产业优势,也吸引着众多企业前来寻机合作。山西广誉远国药精品中药事业部市场总监邱小冬已是第三次来威海。“置身于这个‘生态圈’里,能真切感受到威海的药材品质、产业布局都‘踩’在行业发展的关键点上。我们计划在威海设立区域研发中心,把优质资源融入企业的产业链。”谈及未来发展,邱小冬满是期待。
医汇云萃中医大数据云平台执行主编、北京中医药大学教育技术中心原主任靳振洋研究员与威海中医药产业的“缘分”,来自于一场专题培训。“两个多月前,受邀来威海为基层医生、中医院骨干作专题培训。”靳振洋说,一场看似寻常的培训,但从市领导到基层卫生院院长全程参与交流,甚至根据乡村医生的实际需求调整课程内容,这种“接地气”的重视,让中医药技术真正沉下去、落到了基层。
如今,借助大会再次到访,深入感受威海企业在产品创新与技术支撑上的“硬实力”,靳振洋不禁感叹:“威海中医药的发展,既有温度,更有后劲。”(全媒体新闻中心记者 李文思 员雯 文/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