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桂芬,威海市环翠区桥头镇雅格庄村一名勤劳、朴实、善良的农村妇女。现年65岁的她生活在一个贫穷但却温馨的大家庭中。她是勤俭持家的好妻子、甘心付出的好母亲、尊老敬老的好儿媳。一个看似平凡的农家妇女,在面对生活的重重打击和压力时,却一如既往、永不退缩,以坚强的意志支撑着一个大家庭的蓝天。她的事迹传遍周边村镇,她的真爱感染周围群众。
一、勤俭持家、任劳任怨的好妻子
刘桂芬出生在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父母老实淳朴、厚道正直。虽然她文化水平不高,但在父母的教育熏陶下,自幼就是一个懂事乖巧、善解人意、尊老爱幼、和蔼可亲的女孩。1972年,刘桂芬与韩明辉相识,并建立起了一个虽然贫穷但却温馨的小家。在第三个孩子不到十岁的时候,疾病夺走了丈夫的生命。一个三个孩子的母亲,在遭受丧夫之痛的打击后,曾一度萎靡不振,情绪低落,觉得生活失去了意义和方向。但是看到三个未成年的孩子,还有年迈的婆婆,为人母、为人媳的她,毅然咬紧了牙关,用柔弱的双肩挑起了家庭的重担。
1986年,经人介绍,刘桂芬与同样是早年丧偶的韩明晨相识并组建了新的家庭。韩明晨也有三个未成年的儿女和60多岁的母亲。8个人组成的大家庭,还有三个需要赡养的老人,这对于没有经济来源的刘桂芬和韩明晨来说,无疑是一个非常巨大的考验。但是,刘桂芬没有退缩没有胆怯,她勤俭持家、任劳任怨。结婚20多年来夫妻二人相敬如宾、恩爱有加,全家人相处融洽,互相帮助,其乐融融。对于孝敬老人、教育孩子,她和丈夫互敬互爱互商互谅。日子虽然清贫,但他们的生活苦中有乐、累中有欢。
二、甘心付出、不求回报的好母亲
有一种爱叫做奉献,有一种付出,她不需要回报,有一种胸怀,她博大而无私,普普通通的农家妇女刘桂芬,正是用这样的情怀和朴实来感动着周围的人。刘桂芬和韩明晨一共有6个孩子,虽然家庭贫困,但她总是鼓励孩子要好好学习,将来成为一个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在刘桂芬的循循善诱下,孩子们个个学习勤奋、勇于进取。韩明晨的小儿子尤其乖巧听话、读书用功,并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中专。但以当时的家境,生计都成问题,哪来的钱供孩子上学呢?韩明晨曾劝儿子放弃,但刘桂芬不同意,说不能因为家里穷,就耽误了孩子的前程,就是借钱也得供孩子上学。小儿子非常珍惜这次难得的机会,表示一定要好好学习,以报答母亲的恩德。终于不负重望,小儿子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并被港西医院录用,成为了一名出色的乡镇医生。
韩明晨的大儿子患有类风湿病,多年的疾病不仅让孩子遭受痛苦,夫妻二人还要支付高昂的医药费。但在刘桂芬的脸上你看不到一丁点失落和要放弃的念头,有的只是坚毅的目光和乐观的笑容。她总是把省吃俭用的钱送给儿子治病,默默地在背后支持儿子、鼓励儿子。现在大儿子病情已基本稳定。俗话说:母爱是伟大的,母爱是无私的。这句话用在刘桂芬身上是再恰当不过的了。她用实际行动弘扬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践行着恒久不变的人间大爱。
三、尊老敬老、用心付出的好儿媳
中国传统是百事“孝”为先,作为一个传统的中国人,刘桂芬可谓是个远近闻名的敬老先进,她平日非常注重对公婆的孝道。
在前夫过世后,她依然多年如一日的照顾婆婆,体贴入微、用心付出,从无半句怨言。俗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然而刘桂芬的婆婆却是久病床前有孝媳。老人生病期间,她不怕脏不怕累的端屎倒尿、送衣送饭,尽量让老人吃好睡好,减轻疾病带来的痛苦,一直悉心照顾到老人离开人世。她的行为赢得了全村人民的敬仰,也为全村的妇女做了表率。
对于韩明晨的母亲及丈母娘,刘桂芬更是孝敬有佳,平时做了什么好吃的,总是先端给老人尝尝;地里的重活累活,她总是抢着干;换季时,总不忘适时为老人添置衣服;每天都陪老人说说话聊聊天,缓解老人的烦闷。两位老人对刘桂芬的疼爱不是亲生胜似亲生,逢人就夸自己有个好“女儿”。 雷锋同志曾说过: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做一辈子好事。刘桂芬用几十年的实际行动践行着她的孝道,展现了一个农村妇女尊老爱幼、淳朴真诚的博大情怀,塑造了一个农村媳妇博爱、仁慈、善良的光辉形象。
她,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她,一个普通的农村母亲;她,一个平凡的农家媳妇。作为妻子、儿媳以及六个孩子的母亲,刘桂芬凭着自己勤劳的双手和纯洁善良的心灵,谱写着一家人和谐美满的生活乐章。她孝顺老人、相夫教子的行动让我们看到一个平凡的农家媳妇的伟大。她不仅赢得了广大群众的一致尊敬,还成为了全村妇女仿效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