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华静,女,1981年1月生,荣成市第二十八中学教师。
2012年2月13日,新学期开学第一天,曲华静老师发现学生王嘉成没有上学。在连续拨打学生家长电话没人接听的情况下,她和年级主任张海波一起开车到学生家了解情况。结果发现母子两人煤气中毒,口吐白沫躺在床上,孩子已经失去了意识。当救护车赶到时,一个意外情况出现了,救护车只能带一位病号。最后,救护车载着嘉成妈妈,曲华静开车载着嘉成,以最快速度赶往医院,为抢救争取了时间。后来,医生说,如不是及时发现,再晚一点儿的话,后果将不堪设想。曲华静老师急救煤气中毒母子二人的事迹,像一阵春风刮过荣成大地,被当地人广为传诵。曲老师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展现了新时期人民教师恪尽职守、爱生如子、甘于奉献的高尚品质,被称为“最美班主任”。中国教育报、人民网、新华网、中新社、中国网络电视台、山东卫视、江苏卫视、凤凰卫视等媒体纷纷对她的事迹进行了深入报道,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高度赞誉。曲华静因此被称为“最美班主任”,被评为“荣成十大杰出青年”“见义勇为先进个人”,并获得了1万元奖金。
“我觉得我只是做了一件该做的事,政府给了我这么高的荣誉,已经是对我工作的最高褒奖了,这1万元的奖金太重了。学校里还有很多更需要帮助的孩子,他们家庭比较贫困,所以我决定把这笔钱捐出来。”2013年3月4日,在荣成市第二十八中学举行的开学典礼上,曲华静老师将1万元奖金捐献出来。当日,该校成立了“28中见义勇为爱心基金”,以帮助更多困难家庭的孩子们。当天,在曲华静的带动下,老师们献出了爱心,孩子们也纷纷拿出自己的压岁钱,仅当天的捐款总额就达2万余元。
事故也许是偶然的,但救人的壮举绝非偶然。正是因为曲华静老师长期以来积淀的那份责任心,那份真诚待人,真心做事,即使遇到困难,仍坚持信守承诺的态度,那份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才将命悬一线的母子从死亡边缘拉了回来。因为有责任,生命才可以延续,因为有诚信,大爱才会无声。
责任引领行动,在千头万绪的班级管理工作中自得其乐
因为孩子小,曲老师一直住在埠柳,每天开车往返30多里的路程去上班。但她从来没有抱怨过,早晨依然早早地走进教室,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傍晚放学,叮嘱好每个孩子路上注意安全,看着最后一个孩子走出教室,她才离开。不但平时是这样,在大家访的日子里,曲华静更是要求自己坚守岗位,做到最好。由于放学后到距离学校统一规定的家访时间有一个小时,要往返30多里回家吃饭是不现实的,因此,她总是匆匆地在办公室吃下泡面,立刻着手把当晚将要家访的学生的各方面情况再查漏补缺,力求做到高效家访。等到家访结束,时钟也指向了九点,家访途中被一次次拒绝接听的电话铃声,此时再一次尖锐地响起,电话接通了,没有听到说话声,只有孩子因为想妈妈而哇哇地、撕心裂肺地哭声。此时曲老师强忍着在眼眶里打转儿的眼泪,默默地听孩子哭泣。同车的老师劝她以后可以请假,自己另选时间家访。她却说:“我的孩子哭一会儿没什么,可我的学生晚一天家访就晚一天进步啊!”说完,还不忘冲大家微微地笑了笑。并且在以后的大家访的日子里,她依然执着地坚持走访完每一家。“舍小家、顾大家”这是责任心的表现,更是曲老师高尚品德的具体体现。
对学生以诚相待,对工作极其认真,始终坚信“身教重于言教”是曲老师对热爱教育事业的另一个诠释
曲老师任教初二五、六班的语文课,每天作业批改量将近100本,另外班级的百字练习本也是由曲老师逐本逐字检查纠正的。由于总要大量批阅作业并且写评语,孩子们看到老师这样劳累,于是就有很多学生采用在作业本中夹书签,让老师一下子就能翻到当天作业的那一页的实际行动来减轻老师的辛苦。班上的班干部更是自主承担起管理班级的工作,他们经常召开班干会,表扬进步的同学,改善不足之处,使初二五班成长为一个班风正、学风浓的优秀班集体。上学期末,班级获得了“规范管理优胜班”“卫生先进班”“学习优胜班”的荣誉,本学期开学初收获了“队列比赛优胜班”的荣誉称号她自己这样说过:“作为一名教师的幸福在哪里?就在无声教育带给学生的感召力中,更在学生带给我的点点滴滴的感动里!”
这正如当代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身教最为贵,知行不可分。”教育心理学也有过这样的研究:青少年学生喜欢模仿,这是他们共有的心理现象。他们常常崇敬以身作则的教师,不喜欢一味说教和简单粗暴的教师,尤其是班主任老师的一言一行都在有意无意地影响着学生,学生不仅听其言,而且要观其行,教师的身教常常比言教还能起更大的作用。曲老师就是这样一位以诚待生,积极工作的好老师。
“关爱每一个孩子,热爱教育事业,每当回首自己的教育生涯,我能够做到问心无愧。”这是发自曲华静内心的声音。今后她的路还长,她甘愿把自己的青春与热血播撒在自己爱着的教育事业上,更加执着地培育着祖国的花朵,未来的栋梁。使更多的孩子学业进步、品德优良、成人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