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17威海好人榜

韩素英:用爱给老人筑一个温暖的家

2017-07-17 编辑: 李晓静

韩素英,女,1953年5月出生,威海经区桥头镇敬老院院长。她用儿女般的温情,保姆式的服务,精心守护着敬老院70多位无依无靠的老人,为让众多老人安享美好温馨的晚年倾注着全部心血。

韩素英没想到,镇党委安排已经60多岁的她到敬老院工作。2013年,当时韩素英还担任村党支部书记,那几年正赶上环境整治、园区征地,为了这份责任,她一心一意扑到工作上,两个女儿上大学也从来未去过,假期也从未陪孩子一天。本想着干完这一届休息一下,没想到2013年6月1日,镇领导把她带到敬老院,下午就交接了,这是她人生又一次接受上级安排。

来到敬老院第二天韩素英就见到了一个叫于连志的老人,每天只要韩素英一上班,他就要跑到办公室大闹,从此只要他来,韩素英就把所有的事都放下,专门陪他。有一天韩素英发现他痰里带血,立即联系亲属并陪他到医院检查,发现是肺癌晚期,不能动手术了。在接下来的日子里,除了服务员精心照料外,只要韩素英有时间就多去陪陪他。记得有一个夜班的晚上,她基本没睡,一夜跑了四五趟,一会儿扶起、一会儿躺下,看着他难受的样子,韩素英心里更是阵阵刺痛。最为难的是有一次他说想吃海鲫鱼,正月里找遍桥头所有饭店都不开业,直到正月初八,韩素英联系好饭店专程到荣成海鲜市场买了鲫鱼并做好了送来,可吃了几口就又吞不下了。没等几天他又要吃,韩素英找遍了杂鱼摊才买了两条小鱼,又让饭店给煎好,没想到这是他人生的最后一顿美餐,他满足地走了。

老人的离开,留给韩素英的是经验和教训,她面对的是两个不同的群体:一群职工队伍和一群无依无靠的老人,如何管理他们才是关键问题,关键的关键是如何管理好职工队伍。

桥头敬老院老人的特殊性,是威海独此一家,清一色的单身汉,纯三无人员(无子女、无劳动能力、无经济收入),其中大多数是先天不足的残疾人,剩下的就是一生无所作为、游手好闲的无业游民,说话听不懂,道理讲不通,想沟通都费劲。还有一部分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吃喝拉撒全靠服务员打理,有事发狂了就又踢又咬、抓屎抓尿的,服务员经常泪流满面得对韩素英哭诉心中的不快,她一方面鼓励和开导他们调整心态,另一方面逐步完善各种规章制度。同时韩素英认为提高职工待遇也是调动职工工作积极性办法。于是她主动找到镇长,反映了敬老院的实际情况,得到了镇长的理解和支持,提高了工资待遇,稳定了职工队伍,提高了服务质量。

服务员整天干着这行枯燥而有味的工作,总是打不起精神,一次志愿服务活动启发了韩素英,从那开始,她带领全体职工利用业余时间编排一些小节目,联合志愿者举办夏季纳凉晚会。几年来镇纳凉晚会、三八节演出,她们也参与其中,既活跃了敬老院的文化生活又提高了职工的工作热情。看着他们开开心心地用他们的大爱温暖着每个老人的心,韩素英内心就无比感慨,有的老人对她说:“韩院长,有你带出的这帮服务员,我们就放心了。每天饭菜还注重营养搭配,定期给我们老人换洗床铺衣物,我们是屋内有人陪、屋外有人扶。”一句很平常的话道出了他们对韩素英工作的认可。

3年多来,韩素英的孝心孝行,引领桥头敬老院成为一个欢乐祥和的大家庭,从不是亲人到胜似亲人,韩素英说,只要还能走得动,她就会尽心尽力当好70多位老人的亲闺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