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17威海好人榜

夫妻十余载献血14000毫升

2017-10-20 编辑: 孙美玲

    车培坤,男,1969年9月出生,威海市量具厂工人;车翠英,女,1969年8月出生,威海市量具厂工人。二人为夫妇,是威海市中心血站献血志愿者。夫妇二人用十余年时间,献血58次,合计全血14000毫升、机采血小板21个单位,用无声而赤诚的语言讲述自己这段动人而又暖心的故事。

    当一个人的善良成为习惯,

    当一个人的爱心延续十年,

    当一个人不再是一个人,

    而变成两个人,变成一群人……

    这将会产生多么强大的力量呢?

    威海市有一对夫妻——车培坤&车翠英,他们用十余年时间,献血58次,合计全血14000毫升、机采血小板21个单位,用无声而赤诚的语言讲述自己这段动人而又暖心的故事。

    一份“救命恩情”结下“血缘”

    2017年9月8日上午,血站机采室又出现了一对熟悉的身影,车培坤、车翠英夫妻又一次携手捐献机采血小板,两人恩爱相伴、有商有量的场景让在场所有人都倍感温暖。

    谈到夫妻俩坚持献血的起因,车培坤动情的说:“其实这背后有一件影响很深的事。”原来,20多年前,妻子车翠英因为宫外孕住院遇到大出血,情况危急,用了几千毫升的血液才脱离了危险。妻子劫后余生,车培坤的心里却久久不能平静,他想起医生说的:“最应该感谢的是那十几位无偿献血者,是他们献的血帮助了你们。”这份“救命恩情”牢牢地扎根心里。

    感恩献血者,夫唱妇随琴瑟和鸣

    在妻子身体恢复后,车培坤便开始留意无偿献血的有关消息,总想着尽己之力为别人做点什么。一次周末在街头偶遇献血车,他想起当年珍贵的“救命血”,便毫不犹豫的上车报名献血。看到丈夫的举动,一向胆小的车翠英也跃跃欲试,在询问工作人员得知可以献血时,夫妻俩互相鼓励,像早就商量好了一样,携手开始了他们相伴献血的历程。

    第一次拿到属于自己的献血证,车培坤当时心里又欣慰又自豪,他说:“我体会过血液的珍贵,非常感激献血者们,他们很伟大,终于我也成为了其中一员,回报了社会,我心安了。”

    十余年献血不辍,夫妻俩献血已达3个成年人血量

    国家献血法规定:每次献血的间隔期为半年,但夫妻俩都渴望能够帮助更多的人。在一次献血过程中,车培坤得知血液成分中的血小板对一些病患作用大,且每隔半个月就可以再次捐献一次,就与妻子商量尝试开始定期捐献血小板。

    因为捐献血小板受到设备和场地等因素的影响,只能在血站机采室捐献,血液在体外循环,每次都需要1个多小时的时间。普通人第一眼看到这复杂的设备和管道,心里都会有些担忧和害怕。但车培坤夫妻俩打定了决心就没有退缩:“只要能救人,我们就试一试!”这一试就没有停下来。怀着大爱之心,他们一次次勇敢的伸出手臂,用自己可以再生的血液去拯救不可重来的生命。

    临床上每天都有病患需要血液,夫妻俩把献血救人这件事当成了生活的一部分。只要献血间隔期一到,他们就会打电话预约献血时间:“有需要我们这种血型的情况,给我们打电话就行。”为了能够应急献血随叫随到,夫妻俩注意饮食、休息,尽量不感冒、不吃药,保持自己健康的身体素质。每次应急献血,往往都是在工作日,至少需要请假半天时间,公司领导被他们的执着和爱心感动,从来都是尽力给予理解和支持,身边原先不理解的亲戚朋友,也慢慢竖起了大拇指,也有人开始参与献血。

    10余年来,夫妻俩不知不觉已献血58次,合计全血14000毫升、机采血小板21个单位,双双达到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的水平。

    “只要身体允许,我们会一直一起坚持下去。”车翠英坚定的说。在夫妻俩看来,参与无偿献血的人依然太少。“我们献血一百次,不如一百人献血一次”。车培坤说,“我希望我们能带动更多的朋友、同事一起来,让更多的人通过我们了解献血,参与献血。”

    无偿献血,让爱传递。车培坤夫妻俩从用血者到献血者,从接受爱到奉献爱,是无数默默付出献血者的缩影,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互助精神的最好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