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永辉:80后乡村医生坚守基层岗位十余载
邹永辉,1980年4月9日出生,经区崮山镇北虎口村卫生室医生。2005年至今,他在最基层的医疗卫生工作岗位默默倾注了大量的精力和心血,一干就是13年。十多年来,他立足农村,服务百姓,一心一意为广大农村群众着想,为病人排忧解难,从未发生医疗事故、医疗纠纷,赢得了广大群众的信赖和赞誉,多次受到区、镇主管部门的表彰。
不辞辛苦为病人排忧解难
农村卫生工作是一项艰苦而光荣的任务,工作虽然普通,也没有很高的收入,但不管寒冬酷暑、白天夜晚、上班下班、下雨下雪,只要患者有需要,邹永辉总是随叫随到,毫无怨言,深夜急诊、出诊是家常便饭。
2007年11月份的一天凌晨两点左右,电话突然响起,本村的一位中年男性村民打来电话,说胸部疼痛难忍,让他去看一下怎么回事。电话里听完村民的描述,他脑子立马警醒,睡意全无,根据经验推断非常有可能是急性心梗。他立刻起床以最短的时间到达患者家中,看到患者很痛苦地趴在床边,他赶紧给患者进行简单地检查,并询问患者的基本情况及以往症状,通过患者的诉说以及测血压检查后,他进一步确定自己的推断,但是由于患者认识不到自己病情的严重性,不愿意立即到医院治疗。此时又不能和患者说实情,怕患者情绪发生波动,于是他耐心劝说,最后患者终于同意由他陪同到上级医院做进一步检查和处理,经过医院及时诊断和治疗,最终患者很快康复,患者以及家人很感激他的及时处理。像这样的事,邹永辉不记得有多少次。面对村民的感激,他总是谦虚地说:“他所做的就是凭着一个人的良心,一个医生的职业道德。”
为了更好地为父老乡亲提供服务,邹永辉每年都到威海市中医院学习小儿推拿、针灸等,并且免费为大家提供这些服务。村里的一位村民,因车祸造成下肢瘫痪,从出院回家后,邹永辉就一直坚持为其进行按摩、理疗、针灸等。每天不论工作到多晚,不管有多累,邹永辉的身影都会出现在老人家里,这样一直坚持了两个多月,在他的精心治疗下,老人终于能下地走路了。
竭尽全力提高基层公共卫生服务水平
村卫生室不仅肩负着农村常见病、多发病的治疗工作,同时还要负责开展公共卫生服务工作,为村民进行测血糖、量血压等常规检查,规范建立居民健康档案。邹永辉为全村731人建立了健康档案,其中为121名65周岁以上老年人、79名高血压、35名糖尿病、6名严重精神疾病患者建立了健康档案,并纳入慢性病管理,提供每季度上门随访服务。他还每年配合镇卫生院为65周岁以上老年人进行一次健康体检,并及时将体检信息录入电子档案系统。卫生室每两个月组织村民开展健康教育讲课,并发放宣传资料,使防病抗病知识普及到全村各家各户,同时向村民宣传党的卫生工作方针政策,宣传城镇居民医疗优越性,使村民健康意识不断增强,把各种疾病控制在萌芽状态,得到广大村民的支持拥护和交口称赞。
邹永辉还严格执行药品零差价政策,不开大处方,不乱收费,让村民花小钱就能够放心就医。现在邻村老百姓有点不舒服也赶紧找邹永辉检查,老百姓说:“邹大夫脾气好,医术高,一般的病不用跑大医院,也不用花大钱,真好”。
守住清贫扎根基层十三载
曾有人对他说:“你傻呀,当乡村医生能有出息吗?不如趁着年轻出去闯闯,找一份挣钱的工作”。作为一名80后,年轻时的邹永辉也不甘心一辈子在农村。但自打干上了这一行,让邹永辉感受最多的是病人的信任和依赖。尽管工资不高,邹永辉也从不给病人开大处方,能吃药的决不打针,能打针的决不输液,因为他觉得如果单纯地去追求经济利益,在良心上会过不去,行医对他来说不仅是职业,更是一种救助与守护。十几年如一日,他坚守农村,守住清贫,甘于奉献,把美好的青春年华献给了农村基层卫生事业,同时也获得了众乡亲的呵护和肯定,更获得了上级部门的肯定和奖励,也使他的生活更加充实、幸福和有成就感。每当看到患者康复,邹永辉就觉得一切都值了,他说:“无论未来的路多么艰辛和曲折,为了家乡的父老乡亲,我会一如既往地坚持走下去”。
急患者之所急、忧患者之所忧、想患者之所想,始终坚持“医者父母心”的原则,把患者生命放在第一位。这就是一名标准的80后乡村医生,他把青春韶华投入到农村医疗卫生事业中,他用实际行动带动广大有志青年踏入最基层的医疗队伍中,为父老乡亲当好“健康守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