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队伍建设

想办法让人听懂新闻发布会

2018-10-26 编辑: 宋倩

基层对新闻发布越来越重视

南都:你提倡新闻发言人专职化,重大突发事件“一把手”要来回应。这条路难走吗?

王国庆:这些年的经验看,新闻发言人应该走专职化道路,由专业的人来做专业的事情,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各级党委政府新闻发布工作的水平和质量。这些年,不论是我在国新办工作时,还是在传媒大学做发言人培训,永远都在培训新发言人,一年又一年都是新面孔。

在国新办时我就提出,新闻发言人培训由初级、中级到高级。对还没上岗或刚上岗的发言人要进行初级培训;干了一两年后,有点实践经验了,就进阶到中级培训;有了四五年经验后,就可以上高级班了。高级班可以是研讨性的,一拨具相当经验和实践的发言人坐在一起,静下心来,就实践过程中的经验教训、心得体会、经典案例做交流分析研究,一定能对提高新闻发布工作水平、完善新闻发布制度机制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

这是美好的愿望,各部门新闻发言人变动太快了,十多年了,我们的培训大多还是“初级班”。只有通过新闻发言人的专职化,让专职的新闻发言人能在发布岗位相对稳定,他的级别、职级可以不断变化提升,这样培训才会有更多的“中级班”“高级班”,新闻发言人的水平能力才会不断提高,进而带动专业化团队的成长。

南都:有观点认为,新闻发布不能只看中央部委,基层也需要高质量新闻发布。这几年地方基层在应对突发事件方面的新闻发布做得怎样?还有哪些提升空间?

王国庆:这两年基层党政部门对新闻发布工作越来越重视,不少地方和单位还把新闻发言人和领导干部送到中国传媒大学的领导干部媒介素养培训基地来培训。

随着媒体格局、信息传播和社会舆论环境的深刻变化,大家普遍觉得压力和挑战越来越大。一些地方、部门和领导干部由于没有认识到这些深刻变化,不懂媒体,缺乏新闻舆论意识,吃了“苦头”,有的甚至丢了“乌纱帽”,这也警醒其他人要重视这一重要工作。高质量的新闻发布,还需从上至下地推进。这两年中办国办专门发文,要求发生重大事件时,各级党政主要负责人充当第一新闻发言人,但具体落实还得有个过程。

南都:这两年,一个新闻事件不断出现“反转”,舆论也随之顿时转向,你怎样看这样的现象?

王国庆:如今信息扩散和传播,已经不是我们用技术和行政手段就可以完全控制的。突发事件发生以后,必须在第一时间发声,用权威信息来引导舆论;同时对网上舆情及时跟踪收集,研判走向,及时回应,主动引导。

国内外的经验都告诉我们,重大事件发生后,一般是在12个小时后,舆情往往会出现波动反复,这就需要有专业团队搜集舆情,及时分析研判,针对外界疑惑、错误信息,一波接着一波及时发布权威信息,回应关切,引导舆论,其他办法都行不通。

“打分”是促进新闻发布的权宜之计

南都:去年5月,国新办首晒2016年新闻发布“国家级榜单”,

涉及77个中央部委和31个省区市等。新的一年测评打分尚未公布,你怎么看待给新闻发布工作“打分”?

王国庆:这种“打分”是阶段性权宜之计。新闻发布发展到一定阶段,很大程度上还是被动的。一开始让我担任政协大会新闻发言人,我也是很勉强的,也问“为什么找我?”因为这份工作很难,多少会让人犹豫不前,能推则推,能躲则躲。所以只能采用一些权宜之计,推着大家去做。国新办这两年这么做还是有效果的,有部门的同志也跟我说“打分”对他们压力很大。

南都:有专家认为,这种“打分”应该过渡到月度榜、季度榜、半年榜,甚至借助大数据做到即时评估,你赞同吗?

王国庆:倒也不必弄得这么复杂,“打分”牵涉很大的工作量,评估太密集也会有问题。评估结果公布后,总应该给一定的消化、改进和提高的时间吧。所以,眼下还是要把气力下在提高评估的质量、效果和权威性上,公布一次结果对推进工作就真正起到一定的作用,而不是去追求评估的频率和次数。

南都:回首这些年,你怎么看我国的新闻发布工作?

王国庆:国家越来越开放,党中央国务院和各级党委政府对新闻发布制度建设、对新闻发布工作越来越重视。尽管也有风风雨雨,这些年各级党委政府的新闻发布制度机制不断完善,新闻发布工作和新闻发言人队伍的能力水平在不断提高。展望新时代,相信这方面工作一定会有新作为新气象。

这些年,我有幸有机会经常和不同部门不同地方不同阶段的新闻发言人一起交流,一起探讨,学到了很多,即使以后退休了,我还会继续在这个领域发挥余热,但时间也不会太长,我想最多再做两年也不能再做了,脱离一线工作时间越长,底气就越不足了。现在要问我“能饭否”?应该是“尚能”吧。

——来源:《南方都市报(深圳)》(2018年4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