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守初心、担使命

视频丨在前行中“永怀”不忘!这场报告会上,听他们讲郭永怀的平生事……

2019-06-19 编辑: 宋倩

夏日的泉城,鲜花吐芳,万物生辉。山东会堂内,气氛庄重,座无虚席,人们齐聚一堂,一起聆听“两弹一星”元勋郭永怀的故事。

瘦高个子、直挺鼻梁,脸上总带着微笑,他是学生们最亲最敬的老师;他是我国23位“两弹一星”元勋里唯一横跨核弹、导弹、人造卫星三个领域的科学家;他也是唯一一位以烈士身份被授予功勋奖章的“两弹一星”功勋奖章的科学家……

郭永怀,一个从未远去的身影,一个永怀不忘的名字。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郭永怀在威海中学执教时,在他居住的宿舍和教室间的一条小路上,有一个用炮弹皮做成的响钟,这块炮弹皮是甲午战败后留下来的,郭永怀每天往返于此,看着这承载着国耻民辱的炮弹皮,科学报国的初心,就此埋下……”

6月16日下午两点,郭永怀事迹报告会拉开帷幕,宣讲员王瑾第一个走上舞台中央,没有荡气回肠的史诗般吟唱,没有排山倒海的词赋体讴歌,王瑾只是用一件件平实的小事,娓娓叙说。

他一生的功勋卓越,本就不需要过多修饰。

1941年,他远渡重洋赴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留学,师从世界著名航空航天工程学家冯•卡门,以惊世之才跻身世界知名科学家行列,却在荣誉和鲜花傍身时毅然回国。他说:“家穷国贫,只能说明当儿子的无能!作为中国人,我有责任回到祖国。”

1958年,他担任力学所副所长,和钱学森等人参与制定了我国力学学科的发展规划。10年里,一边主持力学所工作,一边坚持在科研一线,与钱学森共同开拓了我国高超声速空气动力学、电磁流体力学和爆炸力学等有重要发展前途的新领域课题研究。

1964年、1967年,在他的主持参与下,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和第一颗氢弹相继爆炸成功。1968年,当郭永怀带着刚刚研究的新成果回北京时,因飞机失事不幸遇难。

“找到遗体时,在场的每一个人都失声痛哭,他们看到了令人震惊的一幕。郭永怀与警卫员牟方东紧紧抱在一起,那个装有绝密资料的公文包,就夹在两人中间,数据资料完好无损。”尽管从2016年就开始参与过300余场郭永怀事迹宣讲,可每次讲到这里,王瑾的声音还是一次次哽咽难平。

台下,很多人默默擦拭着无法抑制的泪水,坐在前排的几位同学早已泣不成声。

“先生永远是面含着微笑,永远是那么镇定泰然,直到最后一刻。他用自己的生命诠释了什么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他告诉了我们一个人应该怎么度过一生。”山东财经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大三学生邢伟华说着话,早已泪眼模糊。

济南大学财务管理专业大二学生程坤强忍泪水说道:“郭永怀用一生践行了‘无私奉献,以身许国’这八个字,现在他们又深深烙在了我的心里。”

不同的讲述者,共同的追忆,将这位科学巨匠的不同侧面和更多的细节展现在大家眼前,同样震撼心灵。

宣讲人、郭永怀事迹陈列馆馆长李波深情追忆起建设郭永怀事迹陈列馆的寻访之路。“中国第一个核武器研制基地青海221基地,冬季寒气逼人,经常飞沙走石,最低温度-40℃,五月中旬,那里还飘着雪花,当时已经五十多岁的永怀在这里喝着碱水,住着破旧的帐篷,一干就是5年,无论条件多么艰苦,先生永远面含笑容……”

主席台上的电子屏幕上,播放着先生生前的动人影像,每一幅照片的背后,都是一段故事。两页非常珍贵的捐赠文书,捐赠金额是48460元,这笔钱是郭永怀回国前变卖全部家当所得。那时,2000元就能在北京买下一座四合院,一个普通工人一个月的工资只有二三十元钱。但他说:“这本是人民的财产,再回到人民手中也是理所当然的。”

一个个感人肺腑的事迹,撞击着在场每个人的心灵。

人们聆听着、记录着、感动着,掌声,一次次为着动人心弦的事迹而响起;泪水,一次次为他而落下。

人们也不禁思考着,在他短暂的一生里,是什么样的力量,支撑着他燃烧自己、奉献自己?

80岁高龄的原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党委书记、郭永怀李佩先生的学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第一届本科毕业生颜基义老先生带来了答案。他深情朗诵起自己十易其稿,为先生写下的诗作。“您,从黄海岸边走来,不仅沾带着大海的气息,更具有堤岸那坚韧的脾气。因为您啊,大海也可以托起。”

这一刻,我们仿佛明白,一位伟大科学家的精神世界到底有多宽广,那是,可以托起大海的力量!

今天,先生离开我们已经50余年,他活着时,曾经托举着中国航天事业艰难前行,他离开后,以身许国的精神仍然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看,那如潮般的掌声和晶莹的泪滴中,就是最坚定的答案。

“听了先生的事迹报告,我感到重任在肩。”山东师范大学学生张玉玺在走出会场时说:“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要继承前辈那种百折不挠的精神,努力完成好学业,把爱国之情、报国之志融入祖国改革发展的伟大事业中。”

济南大学宣传部副部长殷国梁深有感触地说:“郭永怀同志矢志不渝,为实现民族独立、国家富强奉献了自己的一切,我们要继承他们的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新时代里,为祖国繁荣发展增添一份力量。”

山东师范大学辅导员王裔君在记录本上庄重写下了感悟:“我想参加到郭永怀事迹宣讲团的工作中,做一名普普通通的志愿者,我想像先生一样,成为学子们成长道路上的铺路石……”

一张张年轻的脸庞朝气蓬勃,一句句坚定的话语铿锵有力,在缅怀中凝聚力量,在前行中“永怀”不忘。(Hi威海客户端记者 李森/文 李森 王璐瑶/图)